10月27日,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毛泽东旧居、大江南北杂志社,在常熟沙家浜联合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暨大江南北走进高校读者座谈会”。
上海市科教党委研究室,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外语学院、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等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大江南北杂志社副社长许一春主持。
座谈会上,各院校以生动的事例介绍了所在学校以“薪火长征路”为主题,开展重走长征路、走访井冈山、云南等革命老区,以及通过举办薪火长征路图片展、晚会等形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情况。
大家在发言中说,我们今天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开展的各种纪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
在发言中,大家认为《大江南北》是一本弘扬主旋律的好刊物,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赢得了大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成为他们争相阅读的课外革命史读物。
大家还对《大江南北》如何走进高校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如进一步扩大在高校的覆盖面,积极培养大学生读者和作者,各高校与杂志社应有经常性的联系和互动活动;同时希望刊物能结合社会热点,刊登一些时代气息较浓、适合大学生阅读的文章。
大江南北杂志社绿舟联络站主任陈辉说,2005年起,上海市已有十多所大学订阅《大江南北》杂志。据反映,阅读这本杂志以后,对加深革命历史的了解很有帮助,认为这是一本通识教育的好教材,值得推广。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解放日报》原总编辑王维在会上说,今天各高校有这么多同志来参加会议心里非常高兴,这说明《大江南北》在高校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希望会后有更多的同学来阅读《大江南北》。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上海市警备区原副政委阮武昌说,历史需要传承,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都不能割断,一旦被割断,它的魂就没了。《大江南北》杂志承载了树魂立根的责任。在座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做的正是这种引导和传承的工作,其意义十分深远。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大江南北杂志社社长陈扬说,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历史是民族的记忆”。作为传承革命历史载体之一的《大江南北》杂志创办至今已有21年,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革命历史、宣传革命传统?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最后,他对大家在座谈会上提出的许多好的建议和好的想法表示感谢,并希望各高校的同志同我们加强联系和沟通,协助我们进一步办好刊物。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朱鸿标,《大江南北》杂志主编唐功儒、副社长周挺南、编辑部主任向明生和办公室主任杨桦等也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