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干部,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也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要决策。早在1936年他就说过:要开创西北局面和全国大局面,没有大批干部不行,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会犯罪。到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为什么说这个话?这是他在革命实践中的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到1938年,已经走过了17年的路程。在这17年中,有成功有失败,干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的事情,在同样的条件下,让不同的干部去干,常常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作为在抗战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党,各地都需要派遣大批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有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为阶级为党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没有这样一大批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所以毛泽东说:“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为此,他一方面要求各地迅速恢复被打散的组织,寻找旧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延安开办各种类型的学校。他亲自领导开办的学校就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青年干部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女子大学等。为了办好学校,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选调了一批经过战争考验、具有军事或政治经验的干部到学校工作(参阅《毛泽东传》521-526页)。
培养干部思想领先,政治挂帅,这是毛泽东一贯的做法。在延安时期,虽然话没有那么说,但事实上已经那样做了。这时,建党以来“左”和“右”的错误,虽然得到了纠正,但它的影响还没有肃清,有的人思想没有真正打通,特别是王明思想上仍然坚持他的左倾路线错误。思想不统一,就不可能有行动上的一致。所以,从1941年开始,毛泽东就着手编辑《六大以来》这本书,把六大以来的文件加以汇编,供干部学习,辨别是非。在编辑的过程中,毛泽东选择了六届四中全会(胡乔木说六届“四中全会是夺权会”,即夺了毛泽东的权——引者注)以后的九个重要问题写了九篇文章,加以解剖,在部分同志中传阅。同时先后召开了多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统一思想(参阅《胡乔木回忆毛泽东》49-50页)。在这个基础上,从1942年开始,在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到七大全党的思想达到了高度统一,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培养干部,非常重视对干部的理论教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群众运动;不用革命的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觉悟;干部不掌握革命理论,就常常难分是非,容易受骗上当。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毛选》第二卷第533页)所以,毛泽东在延安安定下来不久,就根据过去的革命实践经验,开始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抗战时期,是毛泽东理论著作最多的时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实践论》( 1937年7月)、《矛盾论》(1937年8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论持久战》(1938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等等,都是这个时期写出来的。有时在一个月内发表两篇,足见他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这些著作,在中国共产党、以至国际上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对提高干部理论和思想水平,提高觉悟,坚定革命立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干部的作风,是一面旗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的威信。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既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运动,也是整顿干部作风的运动。为此,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以及《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讲话和文章,并为抗大制定了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这些文献,对改进干部作风,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个人主义,起了重大作用。抗战八年,仅抗大先后办了八期,培养了20多万干部。
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同时,毛泽东还非常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干部,识别干部,爱护干部,并要善于使用干部。
由于毛泽东在培养干部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在毛泽东主持党的工作期间,涌现了一大批有共产主义觉悟,忠诚老实、大公无私、克已奉公、勇于自我牺牲的好干部。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大批好干部,才能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打败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而且,这些干部,直到今天,在私有经济迅速发展,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的情况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能够坚持毛泽东教导的理想、信念,保持良好的传统作风,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富贵所惑,艰苦奋斗,成为中流砥柱,留下一股清新的风气,醒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