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期●本刊专讯●

在高校开展反法西斯战争主题教育的我见

作者:复旦大学团委 吴欣之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展了相关的纪念活动。下面我谈一谈关于在高校开展反法西斯战争主题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首先,开展反法西斯战争主题教育,可以增进大学生对中外历史的认识,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从我们所作的一些调查来看,在当代大学确实存在着一些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在这样繁忙的学习之余,同学们需要的是身心放松。家庭经济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使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可能像以前国家包分配工作的时期一样,毫无后顾之忧地谈人生理想,谈天下苍生。摆在眼前的是如何找一份好的工作,如何使自己将来踏入社会中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使得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历史知识学习不足的情况。因此,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反法西斯主题教育,正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这段历史的机会,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其次,开展对大学生的反法西斯战争主题教育,还可以使他们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培养他们的世界性、全局性眼光和观念。
  前一段时间,我国国内一度产生了高涨的对日抵触情绪,很多城市都发生了比较大规模的游行活动,其间也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通过对历史认识,可以让大学生以史为鉴,认识到爱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界限,产生对非理性行为的警惕。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世界眼光,让他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也能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比较全面理性地对待,而不是感情用事。
  再次,开展反法西斯主题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通过反法西斯主题教育,让他们从先烈们的经历中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进而鼓励大学生们打破个人的局限,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自身以外更远的地方,去为更高更远大的目标、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
  近年来,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自杀事件都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还不够高,对生命不够尊重和珍惜。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老生常谈”,然而事实证明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意志力薄弱,缺少在困境中奋起的毅力。所以,开展反法西斯战争主题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在高校中开展反法西斯主题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醒当代大学生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大学生中开展这样的主题教育,关键要采取现在年轻人能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引起他们对这些内容的兴趣,变被动的接受教育为主动要求教育。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日益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反法西斯教育深入大学生,就要充分利用他们熟悉的媒介,使这样的教育易于为他们获得,也为他们愿意接受。除了要充分利用他们熟悉的网络媒介以外,形式和内容也是重要的因素。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从单纯的文字阅读转向“读图”。读图方式拥有简洁、直观与形象的特点、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阅读习惯,相对文字来说更轻松。同时,图片的补充对文字的理解大有助益。而且,大多数同学表示读图的方式富有时代感,更贴近年轻人的心灵。因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时可以充分把握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多考虑以图片的方式进行。除此以外,互动类、竞赛类等形式也是比较受到年轻人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