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期●本刊专讯●

弘扬民族精神 强我巍巍中华

作者:交大附中 刘凡

60年,在中国系一个甲子。60年前的沧桑,在中国导演着“世纪悲剧”;60年后的繁荣,在中国绘成了“宏伟蓝图”。在今天,一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相聚一堂,为了重温1937年的今天中华民族开始的不屈的抗争史,为了感怀1945年的盛夏,中华民族以坚定的民族凝聚力换得的伟大胜利,也为了正视历史,认真反思,冷峻剖析。
  1937年的今天,军国主义的日军在卢沟桥边点燃了全面进攻的侵华史,点燃了法西斯惨绝人寰的罪恶。但殊不知,这一举,亦点燃了中华儿女永不泯灭的爱国热情,从而引来爱国将士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引来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目中中流砥柱的形象。
  今天,我们在此纪念抗战胜利,缅怀先烈的同时,更要以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正视历史,反省自身,思考中华民族复兴的路径。60年前,日本以一弹丸小国,多次对中国这个泱泱大邦发动侵略战争,且最后一次能在华夏腹地进行殖民统治达八年之久。在抗日战争胜利60年后,历史固然应该总结,现实同样需要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中国如何认识60年前的那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类似的历史悲剧会不会重演。指望日本人反省、忏悔或日本政要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也像德国总理那样下跪是不现实的。我们很遗憾的看到,日本的军国主义在战后并没有寿终正寝,一些新军国主义分子和极右翼势力时常缅怀当年“大东亚圣战”的“丰功伟绩”;他们或著书立说,或公开集会,称“南京大屠杀”是世纪谎言;他们频频到“靖国神社”为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扯幡招魂,甚至在处理同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上,在扩大美日军事同盟的战略目标上都在不断向外界发出令人不安的信号。
  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首先应当自强,而自强,则首先应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建设祖国伟大事业上同仇敌忾,才能引发人们努力奋斗的境界,敢于站在历史的潮头,为国家繁荣兴旺建功立业。可见,在今天的民族复兴伟业行进中,深入总结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这种弥足珍贵的民族团结精神,结成“振兴中华民族统一战线”,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务必共同面对的历史新课题。
  此外,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我们更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合理处理中日国际关系,与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统一。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在新的世纪,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和新的历史形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必将引领中华民族为大力推进和构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而不懈努力。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更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前进历程中还会有许多挑战,这便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保持高风亮节,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为党建工作添砖加瓦,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地位。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破坏程度最惨烈的一次空前浩劫,正在成为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历史。然而人类文明史上这道丑陋的伤疤并未完全愈合,他为全人类留下的历史遗产不仅仅是惨痛的历史记忆,深刻的历史教训和企图寻求单极世界给经济发展及社会文明进步带来的历史灾难,其所带给世界的后遗症在许多方面至今难消。因此,为了善良不再被暴力蹂躏,为了正义不再因受欺凌哭泣,也为了和平之光不再被强权扑灭,让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续写巍巍中华的华丽篇章,也让我们向60年前,为祖国,为人民,为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的死难烈士致以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