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一场连续十九个月的南通反清乡斗争

作者:梁灵光

1935年我在上海参加“—二·九”学生运动,后发现已被国民党特务监视,原想去延安学习,未能成行,即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学教书,并在马共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抗战发生后即与该地一小学校长回国参加抗战,几经曲折,于1940年6月到新四军挺进纵队,参加黄桥决战后,配合新四军苏北第三纵队东进,和平解放通、如、海、启。我先任苏中四分区政治部主任,11月到南通县任县长兼保安旅旅长、警卫团团长,经历了1941年春秋两季反“扫荡”、1942年夏季反“清剿”及1943年4月开始的反“清乡”斗争。
  一、日寇实行“清乡”策略
  1937年7月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两年时间几乎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它兵力不足,只能占领一些点线。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迅速发展,在广大敌占区发动广泛的群众性游击战争,敌人无法控制。于是它提出“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方针,继而在1941年实行“清乡”的策略,由大汉奸汪精卫任“清乡”委员会委员长,企图全面奴化敌占区,大量掠夺人力、物力、财力,以供其长期作战。
  1、敌人“清乡”的特点、部署用优势兵力,用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策略,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的综合性进攻,务求短期内消灭占领区内的所有抗日力量。
  用分区封锁包围,再天天出动的方式,逐步推进。第一期清苏南苏(州)常(熟)太(仓)地区,由于我方缺乏经验,仓促应战,一个多月内主力不得不分散突围,地方遭受损失。第二期清澄(江阴)(无)锡虞(常熟西部)地区,我方采取公开力量全部转移,留少数短枪队秘密坚持,敌人很快控制该地区。日伪连续得手,气焰嚣张,决定第三期即移师江北向苏中四分区清乡(包括南通、海门、启东及如东半个县,面积3600平方公里,人口 260万),南京敌酋因火田俊六亲自到南通视察布置。日伪军及武装警察特务等共1.5万人,由小林师团长指挥,建立苏北清乡公署。时间预定6个月,得手后继续向苏中其它分区及华中全部地区发展。
  2、我方准备工作我方进行紧急动员,深入宣传教育,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体制,精简机构,建立党的秘密(乙种)组织,合并扩大县、区、乡(海门、启东合并为东南县,如东“清乡”区以内三个区划归南通县领导),充实各级干部及武装配备,整训民兵自卫队,改造地形,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实现全民反“清乡”,主力部队及南通警卫团大部(后改编为分区特四团)转移外线作战。还先发制人,在敌开始“清乡”前,军区特务团攻克曹家埠,歼伪军300余人。南通、东南警卫团配合区队民兵攻克12个据点。
  确定公开武装斗争、坚持原地斗争的方针,号召县干部不离县、区干部不离区、乡干部不离乡,粟裕号召每乡每个月消灭一个敌人。
  我方兵力为两个县团约800人,18个区队约1200人,另有分区及两县与苏中及一、三分区短枪队200余人,共2200余人,为“清乡”日伪军的1/7。我与县委书记周一峰留在“清乡”区内坚持斗争。
  3、第一期反“清乡”斗争过程敌人首先进行军事“清乡”,集中优势兵力多路梳篦,反复“清剿”,增建据点。还组织“宣抚队”下乡,说“‘清乡’只清新四军,不清老百姓”,进行欺骗。我避实击虚,敌进我退,使敌扑空,县团相机集中打伏击或攻打小据点,区队民兵就地分散,采取麻雀战、狙击战、伏击战等不断袭扰敌人,捕杀少数特务、“还乡团”。开始民兵没有什么枪支,他们主要用小插刀来杀伤日伪、“还乡团”、特务,自豪地说这就是他们的“五号盒子枪”。也采用“背娘舅”(用绳子从背后套住敌人脖子背了就走,将其勒死)、“扎粽子”(用麻袋套住敌人,捆好抛到水里淹死)等各种方式消灭个别特务或日伪人员。
  敌人残酷抢劫烧杀、强奸妇女,罪恶滔天。如1943年4月下旬,日军第一次“清剿”时,在通中地区即有几百名妇女被强奸,抓走壮丁300余人,抢走财物不计其数。7月间,日军山本大队长带队在通中十总店一带“驻剿”,搜捕群众200余人,先杀害5人,又于26日晚活埋53人。在日军军事“清剿”中,日军包围通中一个村,将几百村民赶到一起,胁迫群众一个一个出来指认党员、民兵,不指认者就当场枪杀,连续三人被杀,但日军得到的回答仍然是“不知道”。南通群众为了保护党员、民兵,宁可自己牺牲、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伟大精神,震慑了敌人,使它的阴谋破产,不得不灰溜溜地走开了。
  两个月后敌实行政治“清乡”,武装包围乡镇,编制保甲,联保连坐。我动员青年人转移,小部队在外围袭扰,敌走后即去烧毁保甲名册,并打击作恶的伪乡保长,敌人终以失败告终。
  敌人特务大肆活动,威胁、拉拢、告密,收买内奸,捕杀干部、民兵。我开展各地群众性锄奸斗争,据南通县统计,从1943年3月至10月20日,南通全县共锄奸463人。并以政治短枪队深入敌占城镇,捕杀“清乡”人员及日伪军,打击敌区、乡长。如南通政治保卫队队长杨勇伟深入戒备森严的天生港,击毙敌岔河大检问所所长凌月东,又潜入四甲坝活捉作恶多端的伪区长朱崇汉和指导员梁振强,其它短枪队也纷纷行动,给敌伪威胁很大。外来“清乡”人员哀叹:“‘清乡’无把握,生死不可卜,大家捞一把,赶快出苏北。”
  敌人还运来几百万根竹杆,沿运盐河、串场河,从天生港向北到丁埝、向东到海边长达300华里,构筑竹篱笆封锁线,沿线密布大小碉堡、检问所,断绝区内外交通。我方屡次发动小部队、民兵予以破坏袭扰,并于7月1日发动三县(包括如西)沿线三万多群众在武装掩护下,将它全部烧毁,一时火光烛天,如一条长龙。万民振奋,延安解放日报专门作了长篇报道。
  7月间,四地委发通知配合反“清乡”发动政治攻势,海启即发动一个“9.18游击运动”,历时15天,四个区动员两万多群众进行六次示威,并包围围困十几个据点,向伪军喊话,进行宣传教育;同时部队、民兵作战81次,击毙日军23人,进据点俘伪乡长8人、指导员15人,缴获长短枪30支。在这期间,南通军民包围据点6次,两万多人参加,如东军民游行示威8次,四万多人参加。
  “汤景延团”原是通海敌占区内的一支灰色队伍,受我党领导,“清乡”开始前苏中区党委采取“木马”计,因他与敌“清乡”公署过去有些关系,就经华中局批准向伪军诈降。经过种种考验,他还是化险为夷,保存下来,为我军收集情报、购买军用物资掩护我方人员来去上海。至9月29日,苏中区党委决定他暴动归来,我带南通警卫团去接应他,他把敌伪金沙特工组全部消灭,胜利与我们汇合,其它几个据点的汤部也同样一起回归,军区将“汤团”编入“联抗”部队,汤任副司令。
  第一期敌伪“清乡”遭到失败,此时上级通知我调任四分区专员。10月初我离开南通到分区机关,参加四地委,与分区司令陶勇、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吉洛(姬鹏飞),同心协力继续开展全分区的反“清乡”斗争。
  二、延期“清乡”,高度、强化“清乡”
  敌人不甘心它的失败,提出增加三个月的延期“清乡”,后又提出高度及强化“清乡”。
  1、敌人新的阴谋敌人以分散对付我分散,敌军据点从“清乡”前的46个猛增加到1943年12月的121个。实行军队特务化,特务武装化,以游击对付游击,日夜出动,夜间冒充我军,叫群众开门,如果开门即对群众殴打甚至屠杀,以离间我军民关系。
  实行绞缠战术。白天小股出动,四处搜索,遇到我军并不进攻,只盯住不放,枪声一响,附近各据点即出动来合围,我有的部队要打到天黑才甩开敌人。
  敌人残酷烧杀镇压,强迫壮丁编组自卫团,到处搭高台,夜间上去站岗放哨,要求群众一见新四军就要敲锣打鼓,否则严惩。
  10月9日到21日,日军在南通捕捉560多人,许多群众遭到灭绝人性的残害,如活埋、剥皮、点天灯、吞火龙、腌咸肉、灌肚肺、戳钢针、上电刑等酷刑。22日敌山本大队长在石港镇土山下,用马刀砍死23人,将人头砍下装在竹篮里示众,其中有一个孕妇,也被日军用马刀捅腹致死。后来南通警卫团团长殷逸带一个连在石港镇外埋伏,将山本及10余个敌军打死,为石港同胞报了仇。
  2、我方动态第一期反“清乡”胜利后,我方思想有所放松,对敌新阴谋缺乏及时研究,致遭挫折后有些惊慌失措,南通损失约1/3地区,县团一度转移到海边上,其它地区也有类似情况,所以1944年1、2月份是南通地区斗争最困难时期。
  根据这个新的情况,苏中区党委及四地委,及时发出指示,“仍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但要采取灵活策略——公开与秘密、合法与非法斗争相结合,以减少群众损失,保存有生力量”,要通过多种关系各种力量,如家属亲友等做伪乡保长及“清乡”人员两面派工作,使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我们作掩护、作工作,要争取鼓励表现好或较好人员,坚决打击顽固不化及作恶多端分子。这个方针迅速传达贯彻后,伪乡保长们纷纷向我通气交底,以求得我方宽恕谅解。伪自卫团看到我军即放行并告知有关情况,等我军走远才敲锣打鼓,或谎报情况,让敌军上当,四处追赶,疲惫不堪。
  我方干部增强了信心,也找到了办法,斗争局面大为好转。
  三、外线反击与内线开展夏秋季反据点斗争
  1944年5月,苏中军区粟司令集中5个主力团,部署攻打车桥战斗,由副师长叶飞指挥,经过一昼夜剧烈战斗,歼灭车桥守敌及从:准安增援日军,计歼日寇460名,俘24名,歼伪军500余人,为抗战期间华中歼灭日寇最多的一次胜利,影响深远。
  粟司令即令四分区主力七团及特四团回分区作战,特四团先进入“清乡”区,攻克童家甸据点,歼伪军30余人。同时海启县团攻克竖河镇,歼伪军一部。地委及时指示,全区发动夏季(不久增加秋季)反据点斗争。
  七团南下回到如中地区耙齿凌,遭遇日军一个中队及伪军三四百人,七团即将敌人包围,经过激战,毙日军中队长加藤以下100余人,俘日军14人,毙伤伪军100余人,俘200余人。这是继车桥之后对日军的第二次大捷,震动了“清乡”区敌人。七团继续东进,配合特四团攻克东边敌封锁线上重要据点南坎。特四团歼日军一小队30余人及伪军100余人,七团则歼灭掘港援军日军丹木中队长以下18人,给“清乡”区敌伪以严重打击,敌纷纷收缩兵力,撤退一些小据点。苏中军区对这两次胜利传令嘉奖。
  我“清乡”区内部队更加强了反据点斗争,7月11日,东南短枪队在海东区敌人据点内,抢得一挺“九六”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轻便、杀伤力强)。分区司令陶勇号召全区部队、民兵展开缴获“九六”式机枪一打的竞赛。经过县团、区队的努力战斗,到10月3日,共缴获13挺“九六”式机枪,超额完成任务。据5—10月统计,我军战斗456次,毙伤日军720人,俘58人;毙伤伪军800余人,俘1200余人,反正100余人;缴获火炮16门,各种枪械1500余支;攻克据点25个,逼走44个,共69个,我地区比反“清乡”前还有所扩大。
  10月份地委宣布,四分区经历连续19个月的反“清乡”斗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敌人虽然到1945年继续高喊什么“扩张清乡”,但已成强弩之末,无能为力了。
  在反“清乡”斗争中,我区军民也付出一定代价。南通、东南两县警卫团团长殷逸、王澄及东南团政委兼县委书记鲍志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掘马南区区长白桐本因伤被捕,长期不屈被害;余西区区委书记周济凡被捕,经过3天酷刑,坚决斗争,被敌活埋,死时才21岁。
  当然斗争中也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及惊人感人事例,例如:
  1、 南通沧南乡乡长刘剑人是一位党外人士,在党的教育帮助下,坚决抗日。他的两个儿子,先后英勇牺牲,日伪抓了他的妻子、儿媳,迫他自首,他大义凛然地说:“我的儿子为国牺牲,死得光荣,我不能遂子愿,我还算什么父亲?要我的头可以,要我自首做不到!”为了表扬他的民族气节,南通县政府和苏中行政公署分别授予他“正气却敌”和“满门忠义”的匾额,后来他参加了共产党。
  2、 张学成是张沙乡第一任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后任金沙区副区长,仍分工领导张沙乡反“清乡”斗争。张沙乡东头是十总店据点,西头是骑岸镇据点,南边不远是滥港桥据点,是南通敌伪“清剿”伪化的重点。张学成依靠党支部,领导当时只有4条步枪的三十几个民兵与全乡群众,跟敌伪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烧掉他的房子,他就在据点外贴出一张标语:“烧房子不算狠,有本事就来找我张学成。”敌“清乡”人员不敢轻易下乡,说“进了张沙乡,生命无保障”,因此张沙乡始终没有编成伪保甲,没有抽到壮丁,没有收到伪捐,更没有实现伪化。广大群众赞扬他是“铁头”,名扬全区、全县甚至更远,张沙乡也成为南通反“清乡”斗争的一面红旗。
  3、一等民兵英雄何凤升。1942年任富余区新河乡民兵队长,他积极发展武装,乡民兵队12个人发展到包括邻乡300多人,由五六条枪发展到30多条枪,围困据点、拔除据点。日伪烧掉他的房子,他的家属只得在外边流浪,靠讨饭度日。何越发坚强勇敢,他带领乡游击队配合东南警卫团和区队,在1944年5月歼灭了富安镇伪军,俘虏伪军25人,缴枪26支,小炮1门。6月初日伪军重占富安镇,他带领游击队同区队一起袭击敌伪,6次平毁敌人刚建立起来的工事。当敌人再度侵占富安镇后,他们疏散群众,坚壁清野,切断敌人供应,污染周围水源,并争取“两面派”保长为我做事,把富安镇变成一座“孤岛”,经过90天的斗争,终于赶走了日伪军,取得斗争的胜利。由于机智勇敢,屡建奇功,在四分区群英会上,何凤升被评为一等民兵英雄。
  4、一等神枪手王祥。1941年他被当地伪军抓去当了伪兵,他拖枪反正参加富余区联防队。不久联防队被袭击,他被俘坐牢两个月,伪军再次强迫他当兵,他将计就计参加了。几个月后他带着3个人、4条枪,再次反正到富余区队,射击技术有很大提高。在抗日反“清乡”斗争中,他杀死30多名日军和10多个伪军,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在分区群英会上,被评为一等神枪手。
  其它如启西区正诗乡的干部、民兵,始终坚持原地斗争,保卫了这块抗日根据地。该乡民兵200余人,有一次在夜间冲进圩角镇,伪乡长溜了,就打死了一个特务。又一次在白天到镇里卖菜,活捉了3名买菜的伪军。他们在重阳节前得到情报,敌人要到正诗乡捉人,就配合区队伏击,打死日军4名,打伤3名,缴获了一挺“九六”式机枪。乡支部党员原来不到10人,反“清乡”一年多来发展到50余人,被誉为“打不破的铁皮乡”。如东汤园区的正诗乡军民,他们认真改造地形,团结全乡人民清除内奸、敌探,围困新建三角渡据点,加强对敌伪保长控制,迫得据点伪军保证不再下乡抢掠,不收捐,不拉民夫,不抓壮丁。三角渡敌人在弹药耗尽、少粮缺草的情况下,被迫撤走。当地伪军曾哀叹“宁过九条江,不过杨曹乡”。
  四、反“清乡”斗争的伟大意义
  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是我国敌后斗争最尖锐的地区之一,经过全区军民的英勇奋战,据不完全统计歼灭日伪军5600余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1、 粉碎敌人“清乡”阴谋,保卫南通抗日根据地和300万人民生命财产,为大江南北敌后斗争做出榜样。
  2、 打破敌人向苏中以及华中扩展“清乡”企图,有力地支持了苏中及华中的对敌斗争,也为全国抗日胜利作出贡献。
  3、 实施了毛主席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广泛开展群众游击战争,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而惨遭失败。我们“清乡”区内的脱产武装仅为敌人1.5万人的1/7,没有人民战争,就没有我们的胜利。
  4、 “一切为了反‘清乡'的胜利”,军民团结,万众一心,不怕艰苦,不怕危险,不怕牺牲,为打败日寇,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坚决奋斗,这是多么令人敬仰的反“清乡”的革命精神。
  5、 各级党委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全体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战士与群众英勇斗争,无私奉献,出现了多少英雄模范以及可歌可泣的范例。
  6、 反“清乡”革命精神的领会贯彻,将大大推进我们当前的工作,反“清乡”的英雄业绩将成为教育年轻一代的最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