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固欣然,死又何憾;无牵无挂,回归自然。”2004年5月的一个夜晚,无锡市惠山区一位离休干部、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唱着自己创作的这首《临行歌》,坦然地走完了75年的人生旅途,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叫张元明,原无锡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无锡县委党校校长。临终前,他强忍着肝癌的疼痛,拉着守护在身边子女的手,郑重地交待了自己后事,提出了三个嘱托,令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钦佩不已。
张元明的第一个嘱托:我是个共产党员,一个唯物主义者,花开花落,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客观规律,不必悲伤。我死后,不要发讣告,不要搞告别仪式,不要设灵堂,不要收花圈,不要收白礼,不要放哀乐,不要搞迷信活动,不要请领导和亲朋好友,以免影响他们的工作。丧事办完后,给我的亲朋好友发封信,告知一声“元明走了”就行了。子女们遵照父亲的“八不要”嘱托,丧事一切从简。遗体火化时,前往送行的仅两个子女的两家共6个人。
第二个嘱托,是给远在安徽马鞍山市的王月娣老人寄上1万元钱。原来,解放初期土改时,老张作为工作队员住在无锡县南泉乡王月娣家。当时他生了一场大病,多亏王月娣一家精心照料,使他闯过了“鬼门关”。这段经历,老张一直铭记在心。不久前,得悉王月娣老人现定居在马鞍山,且经济拮据,生活困难,遂嘱咐子女汇1万元钱给王月娣老人。丧事一办完,儿子张庆伟立即跑到邮局,了却了父亲的遗愿。
最后一个嘱托,就是将自己病故后的抚恤金、丧葬费及生前节余的费用全部捐献给社会,资助一批贫困学生,圆他们的读书梦。老张近3年患病治疗期间,自己花费了七八万元钱,公家的钱尽可能节省。老干部局的同志告诉他有些费用可以公家报销,他却执意不肯,并在病重期间再三关照医生:我的病没多大希望,不要在我身上多花钱了,该省的就省些吧。女儿张迎春、儿子张庆伟表示,父亲留下的钱我们一分都不会要,待落实好帮扶对象后,我们就举行个捐赠仪式,以此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张元明老人临终的三个嘱托,表现了他对人、对己,对党、对国家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对死亡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如何告别人生,是对每个人的最终考验。张元明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在生命极限之时,闪闪放光的精神境界,确是十分感人和值得颂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