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头一直珍藏着一本价格只有9分钱的小册子,它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所写的《井冈山的斗争》。这本小册子是37年来伴随我走过军旅人生的见证。每当我见到这本已褪色泛黄的小册子,那些在中国革命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敬爱的毛主席住过的屋子,用过的物品和当时革命活动的场所历历在目,引起我对伟人的深切思念。
1966年3月,春寒料峭,我陪同父母——两位红军老战士回江西老家,探访了向往已久的革命摇篮——井冈山。当汽车行驶在逶迤的盘山公路上时,两旁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青山翠竹真令人心旷神怡。到茨坪后我们下榻在井冈山宾馆109房间,它正是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住过的房间,主席此行当时还未对外宣布,这又增添了我对井冈山的崇敬感。
我们在山上只停留了两天,马不停蹄地参观了早在书本和歌曲中已熟悉的革命遗迹——炮声隆隆的黄洋界、毛主席灯下彻夜写文章的八角楼、朱老总担粮上山常歇脚的大荷树、红军烈士的纪念碑……毛主席在革命正处于低潮时,亲手在这里创建了我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虽然生活异常艰苦,但红军战士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作为一个刚从哈军工毕业的学员,我在这里又上了一堂极其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在茨坪,我们参观了毛主席故居。1928年,毛主席就是在这座简陋的土屋里,写下了光辉论著——《井冈山的斗争》,深刻地阐述了革命根据地建设问题。我在这里专门买了一本《井冈山的斗争》小册子,我感到很有意义,还特意在封面上加盖了刻有井冈山图案的印章,并由此萌发了这样的念头:今后我要追寻毛主席走过的地方,去瞻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遗址,以此激励自己走好军旅人生之路。
从这以后我先后参观了伟人的出生地韶山冲、毛主席出席过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上海和南湖)、我党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战胜了错误路线,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的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以革命家的胆略深入虎穴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的重庆等地纪念馆或会址,并都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留下了珍贵的印章。
20世纪90年代末,我有幸瞻仰了中国革命又一个圣地——延安。当听到要去延安时,我不由得记起诗人贺敬之的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虽然我从没有在延安生活过,但延安是我梦牵魂绕的革命圣地,对她我始终有一股特殊的亲切感。
从1937年到1947年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不断发展壮大,为最终解放全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先后参观了毛主席和朱老总等在凤凰山、枣园和杨家岭住过的窑洞,在杨家岭窑洞外的院子里,有一套石桌、石凳,那曾是毛主席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坐过的地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就产生于此。当我见到有四个小女娃正趴在石桌上写作业时,便邀请她们一起合影,镜头里留下了她们可爱的红扑扑的脸蛋。
2003年3月,我又专程去河北平山县参观西柏坡。从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毛主席等中央五大书记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到来。当我走进当年军委作战室,面对着这间不足20平方米、除了几张木桌椅和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外没有任何设施的房间时,不由得心潮澎湃。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就是在这样简陋的作战室指挥千军万马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啊!1949年3月,毛主席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描绘了蓝图。毛主席在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两个务必”,至今仍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今天,新中国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民族正豪迈地行进在富民强国的康庄大道上。我想缔造新中国的英名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九天之上一定会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