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菲爱国华侨、新四军战士邱仲尧的人生故事
在众多记载或研究新四军战斗历史及人物传记的史料中,邱仲尧这个名字,犹如浩瀚星空里的一颗无名流星,虽然鲜有人知,却依旧散发着光芒与热量。
远渡重洋 海外谋生
1901年,邱仲尧出生在福建省晋江县安仁乡永宁里二十都(今石狮市锦尚镇港东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8个。父母因染上瘟疫先后去世,只有10岁的邱仲尧已是家中的主劳力。下海捕捞,上山采石,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地瓜……尽管如此,一年到头他还是食不果腹,更谈不上读书识字。
迫于生计,邱仲尧于1926年跟随姑母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刚到南洋虽人生地不熟,但长相俊朗斯文、机灵勤劳且有人缘的邱仲尧很快就融入当地生活。他打过杂工,干过苦力,做过店员,也帮助姑母料理过一些生意上的事,样样做得兢兢业业。在西方列强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罢工风潮此起彼伏,工人团结斗争的事迹使邱仲尧深受感染。他积极参加罢工斗争,并结识了许多同样为了谋生而漂洋过海来到菲律宾的福建老乡,浓浓的乡音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36年,菲律宾成立“怡朗华侨救亡会”。这是怡朗最早的华侨抗日组织,在华侨青年中影响广泛。邱仲尧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并做好每件与抗击日本侵略者有关的事情。
光荣入党 不幸被捕
全面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民族意识高涨,纷纷组织起来,有钱出钱,有物捐物,热情支援祖国抗战。邱仲尧曾经在一次回忆自己的战斗岁月时说,他当时虽然说不出多少大道理,也不太懂得国际形势和国内时局,但总认为日本侵略中国,到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必须同侵略者血战到底。菲律宾华侨支援祖国抗日的爱国义举,对邱仲尧的思想触动很大。他与当地爱国青年一道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在菲律宾生活期间,邱仲尧时常以当杂工、收废品作为掩护,积极投入爱国活动。他经常与其他华侨一起,利用日常工作之余,散发抗日宣传品,大唱抗日歌曲,举办报告会,组织一些富有闽南特色的文艺演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新四军英勇抗日的重大意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一次,邱仲尧正在镇上张贴抗日标语时,被3个盯梢跟踪的特务当场抓住,不幸被捕。后来,战友们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用啤酒瓶装满汽油点燃后扔进看守所,趁着混乱将他营救了出来。
回乡慰劳 火线参军
1938年5月,邱仲尧加入了由晋江籍华侨许立领导的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这个组织主要是发动各单位的会员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抗战。会员捐赠的钱物由菲律宾华侨抗敌后援会统一交由国民政府处理,但由于国民政府有失公允,导致八路军和新四军无法直接受益于社会各界的捐赠。所以“劳联会”还需另外筹集部分钱物,通过各种特殊渠道和方式,直接送给八路军和新四军。邱仲尧利用他对菲律宾社情民意熟稔的优势,以及对祖国赤诚的热爱,积极参与“劳联会”的募捐活动,很快便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
1939年5月,邱仲尧得知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拟成立“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慰劳团”的消息,当即与同乡好友王汉杰一起报了名。经过10天的相关培训后,慰劳团从马尼拉启程,经香港、越南海防及河内,过镇南关,进入广西、湖南到达江西。在上饶新四军办事处,慰劳团受到叶挺军长的亲切接见。9月下旬,慰劳团抵达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副军长项英热情接见了全体成员,并为大家配发军装,军政治部安排慰劳活动日程。慰劳任务完成后,全体团员就地报名参加了新四军。邱仲尧和大部分团员一样,集中到军教导队学习政治、军事等科目,结业后编入到新四军第二支队战斗连队,成了一名真正的新四军战士。
加入“华支” 坚持抗战
1941年1月7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邱仲尧在一天夜里冲出包围圈后,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每天东躲西藏,隐藏在树林里或山洞中,躲避国民党顽军的追杀。到了5月份,思乡心切的邱仲尧决定回石狮老家。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化装为乞丐,沿途乞讨,风餐露宿,终于在7月上旬到达港东老家。3个月后,在姑母的操持下,与永宁沙堤村农家女龚乌银办理了婚事。为了抗日救国,婚后不到1个月,邱仲尧再次返回菲律宾,投入支援抗战的活动中。
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了马尼拉。为应对局势,1942年3月29日,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领袖许立率领抗日团体的骨干300多人,在吕宋阿拉悦山区成立了“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同年5月19日,又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华支”又称“四八支队”,意思是借新四军和八路军这两支抗日铁军的威名,以新四军和八路军为榜样,使“华支”成为菲律宾“民抗军”的模范。邱仲尧报名参加了“华支”。随后,他一直跟随“华支”西战南征、出生入死,从中吕宋到南吕宋,转战14个省和马尼拉市,经历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抗战虽然胜利了,但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由于邱仲尧参加新四军的原因,当地国民党政府经常会到港东家中搜查证据或抓人。思乡心切的邱仲尧不敢贸然回家,直到1948年国民党政府已是强弩之末,他才向同村的旅菲侨胞借款回家探亲,并盖了三间石条房,一家人总算有了安居之处。次年,为了能尽快还清债务,他又返回菲律宾,以收卖废品为生,把积攒下来的钱寄回老家还债。由于长年奔波和打仗且多次负伤,加之长期身边无人照料,邱仲尧身体日渐衰弱,众病缠身。
1966年,邱仲尧离开菲律宾回到港东老家安顿下来。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身体状况极度恶化,两年后病故在家乡,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