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期●青少年绿洲●

杜鹃不啼,那就等它啼

作者:徐宜秋   

每次走进教室,我都会观察到有学生不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很轻易地就将宝贵时间浪费了。我曾问他们原因,得到的是“我刚进教室”、“课间我有点累”、“我在找作业”、“我在找课本”、“我上厕所去了”等回答。为了让学生改掉这种坏习惯,我曾苦口婆心劝导,也曾严厉批评惩戒,都没有多少效果。
  后来,我看到台湾作家张文亮教授《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一书,颇受启迪。文中写道:有一天,上天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越爬越慢了,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动了,而我筋疲力尽,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余,我不禁有些奇怪: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文章接着写道:又有一天,上天还派我牵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那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不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它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我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去了好远。等我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向“下一站”爬去了……
  读罢,我豁然开朗:遇事不能操之过急,须慢慢地来。春风吹来,花开有先后,多等一等,才能享受浓郁的花香。原来,不是叫我牵着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着我去散步呀!
  我这才体验到“等”的滋味。从一朵花的开放、一树翠绿的长成,到生活的美好,均是在等待中一点一点接近的。如果你是一个急性子,希望不要苛求生活也为你变成急脾气,而能让它在慢条斯理中为你孕育美好。
  是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学会等待。既等待别人,也等待自己。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小小的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默默经历一年又一年的风霜雪雨,悄悄沐浴一天又一天的阳光雨露。幼小的孩子要长大成人,干出一番事业,同样需要经历许多坎坷、得失。
  张文亮呼吁:“教育需要持久的关注和耐心的等待。”于是,我先把学习的重要性给学生说清楚、讲明白。之后,我每次进到教室的第一件事,不是告诫、提示,只用期盼的目光静静地望着学生们,耐心地等待。起初,学生有的一边慢慢地取出学习用品,一边望望我,好像若无其事;有的碰到我不经意的目光,赶紧低下头去拿书,并不时偷窥我;还有的仍然交头接耳,但声音变很轻……我心里给自己打气,别着急,别发火,耐心点。学生并非不懂事,眼里也并非没有老师,只是一些坏习惯需要慢慢调整。不知不觉中,教室里原先叽叽喳喳、磨磨蹭蹭的现象消失了。无声的等待换来丰硕的收获,让我别提多欣慰!
  想想早先,自己想尽千方百计,一心希望学生能快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结果“欲速则不达”。也许当学生觉得身后被人推着、赶着时,反而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就范。可当你耐心地等待,希望看到的事就会悄然而至。
  由此,我认识到,教师用包容、理解、永不言弃的心态面对学生,等待,坚持,一定能看到朵朵花儿灿烂绽放。生活中也是一样,只要你肯等一等,美好总会在不经意时来临。

曾有人问日本战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回答:“那就等它啼。”此语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