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灼,号华秾,1916年出生,四川仁寿(今属眉山市)人。其父吴晋航从事银行业,家境优渥。吴恩灼认识开国少将何克希(原名和成孝)时,还是一个六七岁小女孩。谁也想不到,她后来不顾父亲要她出国深造的想法,毅然追随何克希走上革命道路。
只身赴沪
吴恩灼和何克希相识在四川宜宾。当时,十六七岁的何克希就读于刘文辉办的军官学校,因与吴恩灼的三叔吴国瑞是同学,每个星期六都会去吴家。吴晋航很器重聪明能干的何克希,想培养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因此,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起,何克希就是吴家最受欢迎的“常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成都女师附中读书的吴恩灼爱国热情涌动,对国民党丧权辱国非常愤恨。这时,何克希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开展武装斗争,后因省委遭破坏,按中共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找职业掩护”的指示,在川军刘文辉部谋得中校参谋、教导队队长的职务,住在成都。他敏锐注意到吴恩灼的思想变化,开始给她讲革命道理、人生意义,并带她阅读 党内刊物和进步书报,帮助吴恩灼了解了不少革命道理,定下了要走出象牙塔的决心。
1933年,成都爆发军阀巷战。有段时间,为安全起见,何克希与吴恩灼都住在东丁字街。其间,17岁的吴恩灼明确表示不当富家小姐,要何克希带她走革命道路。何对吴说:“不当小姐容易,真正受得住考验、做一个共产党员很难,你行吗?”吴毫不迟疑说:“我行!我绝不会考虑个人得失。”从此,两人从信仰一致发展成为红色恋人。对两人相恋、准备结婚的情况,何克希都向组织作了汇报,得到车耀先的批准。
1935年1月,何克希发动峨眉武装起义失败,遭到国民党悬赏通缉。4月,何克希秘密到成都,住进“吴公馆”,后在吴晋航的帮助下,将当时被通缉在案的名字“和成孝”改为“何国瑞”,于5月到达上海。此后,吴恩灼按何克希来信中的方法,先秘密去宜宾观音场住了一个月,避掉家人找寻后,于11月到达上海。
光荣入党
何克希在上海码头接到吴恩灼后,带她到徐家汇,寄住在丁华(原名帅昌书,中共党员)家,从此,吴恩灼抛开“小姐生活”,开始革命生涯。同年,党组织批准两人在沪结婚、安家。因当时上海地下党经费困难,吴恩灼按组织意见,仍与家人联系并获得经济来源。其间,吴晋航两次安排吴恩灼去英国读书,均被吴恩灼以要在上海考大学为由推脱。
吴恩灼初到上海,人地两生,组织上一开始给她的工作任务是“送信”、“掩护”。后来,组织上安排陈德跃(又名陈洁,中共党员,爱人是赵伯华烈士)和她女儿来吴恩灼家住。陈德跃是多年地下工作者,吴恩灼在她身上学到了许多工作经验。何克希对外称“何国瑞”、跑“单帮”,实则协助王尧山(上海和中共中央之间的政治交通员、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做秘密工作。1937年,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来沪,他也配合李做过统战工作。按地下工作规定,吴恩灼与何克希在工作上互不过问,各干各的。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何克希离家搞武装斗争。是年,两人第一个女儿何抗生出生。
1940年,组织安排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刘炎(1927年入党的老红军,参加过秋收起义和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到上海养病,住在吴恩灼家里。刘炎考察后认为吴恩灼具备成为共产党员的条件,介绍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吴恩灼在光华大学被不明身份的人盯上,刘炎果断决定让她离开上海,去“江抗”(1941年3月编入新四军六师)工作。
浙东岁月
1942年秋,吴恩灼结束在中央党校华中分校的学习,由组织安排到浙东工作。此前,何克希已于当年7月上旬抵达浙东,担任浙东区党委委员、浙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和三北(镇海、慈溪、余姚三县的姚江以北地区及上虞县北部的一部分)游击司令部司令员。吴恩灼携大女儿过来,使得全家在浙东相聚。同年冬,吴恩灼调到慈北区任妇女工作指导员,以洞桥虞家小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开展妇女工作。
洞桥虞家小学的校长,由曾任国民政府护西乡乡长的虞在璋兼任。虞为人正派,拥护抗日,是党的统战和依靠对象(1944年2月被我观城区署委任为淹浦乡乡长)。其间,吴恩灼就住在虞家,受到虞在璋夫妇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排。吴恩灼知书明理、性格直爽,被虞在璋看重。虞在璋夫妇都曾对吴讲:“你就算我们家‘阿大’(大女儿)吧!”这样一来,吴与虞家的关系就更密切了。吴经常宣传抗日和妇女求解放的道理,并对虞家三女儿虞觉强重点培养,给她讲世界局势、看进步书刊,带她参加妇女活动,让她接受革命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激发她的爱国热情。1943年2月,慈北区抗日救国妇女会建立,虞觉强出任妇女会会长,在中共慈姚县委、慈北区委和吴恩灼等指导下,推进乡级妇女会的建设。她组织慈北区妇女制作军鞋,慰劳部队;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反对封建礼教,倡导移风易俗,把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是年7月7日,在裘市小学举行了民兵大检阅,三五支队副司令员连柏生、中共三北地委书记王仲良等领导出席,虞觉强代表慈北区妇女会,和虞在璋一起在主席台上就座。检阅结束后,吴恩灼和虞觉强同台演出 《送夫参军》 的短剧,鼓励民兵积极参加主力部队,受到领导的好评。
1943年9月,吴恩灼出任中共慈北区妇女支部书记。当时,她已怀胎数月,仍坚持工作。11月,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爆发后,三北敌后的斗争形势也趋向恶化,日伪军骚扰频繁,而此时吴恩灼临产,身边还带着6岁的大女儿。虞在璋看到情况十分危急,就利用关系,将吴恩灼秘密安置在观海卫城南王惠章医生的私人诊所楼上待产。观海卫是日伪据点,诊所楼下常有日伪军经过。吴恩灼分娩时,正值日伪军枪杀一名我征收处的同志,还隐约听到这位英雄牺牲前高喊“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和鬼子的枪声。
两人的二女儿(何竞生)出生几天后,虞在璋考虑吴恩灼的安全,又悄悄地把她接回家,安置在虞家附近堂楼里的阿仁嫂家休养。吴产后大约11天,虞在璋得知伪军要来“扫荡”,又雇轿子把吴及孩子们转移到山南(三七市)民主人士叶志康家。分别时,吴恩灼与虞家人都热泪盈眶,依依不舍。
矢志不渝
1944年下半年,吴恩灼调离浙东,赴华中工作。抗战胜利后,她曾在江苏淮阴华中银行任职。后新四军军长陈毅获知吴晋航从四川来沪,指示军部联络部副部长陈同生找吴恩灼谈话,派吴赴上海做统战工作。她带了大女儿同行,把二女儿放在部队托儿所。抵沪后,吴恩灼向父亲宣传党的主张,得到了吴晋航愿意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出力的承诺。吴晋航要求女儿回川看望年迈的祖母,吴恩灼向组织请示后获得批准。返川后不久,因内战爆发,她与何克希音书两断。滞留在川的吴恩灼参加了当地的地下工作。
1950年,吴恩灼回华东工作,获知何克希已另组家庭,一时难以接受。但她了解到自己不在何克希身边的这些年,何整天忙于军务,个人生活无人照顾;女儿长期见不到父亲,被问“你是谁家的”时竟回答“我是公家的”……种种情况,让她理解了组织帮助何克希再组家庭的用意,心中就释然了。
不久,吴恩灼又调回重庆工作,后来也建立了新的家庭。1958年,吴恩灼被错定为“右派”,1983年被平反,恢复名誉和应有待遇。1993年,吴恩灼撰文 《回忆我的带路人何克希同志》 ,深情追述了自己坎坷而无悔的一生。1999年,吴恩灼在渝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