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期●我与 《大江南北》 征文●

《大江南北》 ,我家永远的珍藏

作者:朱兴乔

经过近半个世纪四代人的接续倾情,我的家庭在2019年被授予国家级书香之家匾牌。

书香之家,必有珍藏。至今创刊40周年发刊400多期的 《大江南北》 ,是期刊藏品中的佼佼者。在我家书房中,她与发行了390期后戛然而止的 《收藏》 并橱站立。曾被藏界十分看好的高端 《收藏》 止步了,而 《大江南北》 仍如日中天,源源以续,生生不息。作为一名爱书人,每月都有盼头,每册都有说处,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时代际遇!

2002年初冬某日,在乡政府工作的弟弟打来电话:“哥,你有首诗作在上海的杂志发表了。”下班后,弟弟带回了当期 《大江南北》 ,封面是党的十六大总书记交接的彩照。我在刊内的诗作,是关于中国如皋长寿文化节的一首七律。事关己切,不由得高看一眼。从这期开始,我和全家正式与 《大江南北》 结缘。直至今年,我已在 《大江南北》 上发表20多首诗作。

《大江南北》 的家庭收藏,从初刊自己作品,迄今20多年,期刊基本全数到位,每年整理装盒入档。对早年期号,能补必补。某次逛海安里巷旧书摊,猛然发现 《大江南北》 创刊号和第2期,喜不自禁。尽管书商要价离谱,但我毫不犹豫收入囊中。爱书人一般眼馋。每次到市老区促进会办事,我总要在资料室文档橱前流连一番,因为里面陈列着鲜红色的精装 《大江南北》 合订本。

值得欣慰的是,爱刊藏刊,写诗作文,代有传人。我在海安市委党校工作的儿子,作为市新四军研究会成员,立足革命老区热土,深掘细研新四军军史,数年埋首,已有初步成果。他写的 《苏中战役历史文献中的铁军精神观照》 ,在2023年第2期 《大江南北》 发表。我两个自幼在书香中浸润的孙女,对我在红刊上刊登的诗文,随时关注,如数家珍,引为学习参考。以 《大江南北》 为领衔的数百上千册红刊,是她们成长、成人、成才人生道路上取之不尽的精神文化宝库。

《大江南北》 ,我家永远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