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期●博览●
看,世界眼中的世博
——国外媒体及政要看2010上海世博会
作者:尤莼洁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中国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多元文化的契机。
在世博会历史上,由新兴发展中国家来担纲主办尚属首次,就像北京奥运会使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上海世博会再一次让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184天中,世博用共同的理念和主题以引起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共鸣,共同探讨如何建设人类的和谐家园,无可争辩地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之于世界,上海世博会将带来新的希望;之于中国,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助力。
世博的精彩,令全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第一印象:中国梦想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畔拉开帷幕。4月30日晚上,简洁但不失隆重的开幕式,吸引了众多国外媒体,英国、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的消息,并认为世博会开幕式气势恢宏,富于创新,本届世博会令世人期待。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世博会近些年来或许已经失去昔日的光彩,但中国试图为其抹去灰尘,在它的第二大城市上海举办一场可以和2008年奥运会相媲美的盛会,令世博会重新大放异彩。
英国路透全球电视信号用户中,47家电视台转播了开幕式,并播出相关新闻超过400次;21家电视台转播了开园式,并播出相关新闻达120次以上。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开幕式正在举行期间播发消息,称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此前一日,英国广播公司发表评论文章强调,这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承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影响力。英国《泰晤士报》网站称,上海世博会投入堪比北京奥运会。此前该网站上一篇名为《2010上海世博会之规模》的报道,对比1851年首次在英国伦敦水晶宫举办的世博会,惊叹上海世博会规模之大,是欧洲摩纳哥国土的两倍。
法新社说,周五晚,在来自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成千上万观众们的注视下,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本次世博会是展示最新理念、各国文化和科技的盛会,预计将至少吸引7000万观众。上海世博会无疑将给这个19世纪兴起、在因特网时代已经显得过时的展览会重添光彩。
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晚邮报》30日发表题为“未来在于绿色,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迎接环保挑战”的文章。文章赞扬上海世博会的绿色概念,认为数字可以显示出本届世博会的特点,中国的世博会无与伦比。
俄新社的报道认为,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将重新激活万国博览会的概念,并恢复它的重要性。埃及《新东方报》报道说,从5月1日开始,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中国都将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新加坡的电台和电视台都积极报道了世博会开幕式的盛况。新加坡最大的英文报纸《海峡时报》5月1日在头版图文并茂地报道了世博会开幕盛况。该国最大的中文报纸《联合早报》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的是未来生活,是中国梦想。
政要盛赞:组织出色
在世博会开幕之初,《日本经济新闻》认为,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各国首脑也开始了对中国的访问,世博外交由此拉开帷幕。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奥运外交、去年金融外交之后,中国在短期内的第三场备受世人瞩目的外交盛事。届时联合国会员国几乎全部到齐,盛况空前。
据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介绍,世博会日均接待外国政要代表团1.3批次。在上海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外国贵宾来访可谓空前。
凡是来过世博的外宾们都不吝赞美之词。
巴黎副市长克里斯蒂安·索泰说:“对于上海世博会,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出色的组织工作。由于会址位于黄浦江两岸,组织者安排电动公交车和船只接送乘客,大大方便人们的参观。他们还为参观者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同时园区内既有各式餐厅让人大快朵颐,又有休闲区域供人小憩,一切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撰文说,上海世博会对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强了博览会的互动性,它将世博会推向了世界,其规模史无前例。
即将于2012年、2015年、2017年举办和申办世博会的韩国丽水、意大利米兰、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都纷纷表示,要从上海世博会中借鉴宝贵的经验。
6月来华的莫桑比克总理艾雷斯·博尼法西奥·巴普蒂斯塔·阿里兴奋地说,上海时时处处都带给参观者强烈的新鲜感。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蕴含了一种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世博会给各国政要留下美好回忆的同时,也为中国和世界搭建了内涵丰富的外交舞台。在各国政要眼中,世博会更被赋予了深远的战略内涵,成为他们开启访华之旅、增进双边关系的良机。
在已经访华并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中,法国总统萨科齐是自2008年会见达赖并导致中法关系受损后首次访华。9月28日,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对上海世博会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世博会组织的非常出色,这种盛会无疑将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印度总统帕蒂尔更是10年来首次来到中国……
同时,各国的国家馆日也成为本届世博会展开外交活动的重要载体。世博会共举行188场国家馆日,39个国际组织的荣誉日活动。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出席日本国家馆日活动时,专门题词“日中友好”;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出席美国国家馆日活动之际还接受了媒体记者的专访,以“同舟共济”一词寄语中美关系的现在与未来。
主题启迪:全球智慧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城市发展这个问题进行多元化的共同探讨,各参展国家、国际组织、城市、企业等,都将从对人类文明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出发,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这是以公共外交的方式,集合全球智慧,通力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重要途径。
德国《世界报》网络版在报道上海世博会开幕时说,上海世博会以宏大的场面开幕了。为期6个月的展览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拥有一个更好的城市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的梦想。
文章说,世博历史上第一次将城市的发展列入了中心主题,242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在那里思考城市的持续性、生活方式、未来的机会。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题目。
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参观上海世博展。“无论是因为上海还是因为世博,都值得到那里去做一趟旅行。”这座城市将向人们显示其前所未有的现代、进步和热爱生活的特点。为了这一盛会,中国的投入超过奥运会。上海人对于自己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很骄傲。当人们作为一名旅游者站在上海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时,上海人会非常愿意提供帮助并且很友好。如今因为世博会他们更加自豪。
《联合早报》报道说,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舞台,它展现了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奋斗进程,启示大家思考未来。每一届世博会都融合了世界各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让民众大开眼界。各种思想、理念、观点在这里交流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激发新的学习、竞争和进步。上海世博也不例外,世博园外的交流活动也不少。
报道还说,上海人为建设世博,以两年时间完成25条世博配套的道路,共修建了96公里的道路,完成了一般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基础建设量。地铁11条线,共420公里的营运网络,使上海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地铁第二大城市。“世博之后的中国将拍着硬挺的翅膀向世界腾飞。”
日本《朝日新闻》认为,上海世博会的看点,不是取得高速发展成就的中国如何富足,而是今后如何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社会”。这才是上海世博会的真正精彩之处。
时任德国总统的克勒来沪观博时表示,世博是一个讨论城市化问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舞台。这里让人们交流思想,启发新的理念,探讨解决方案,是一个无国界的城市实践区。
意大利环境部长普雷斯蒂贾科莫也说,上海世博会是讨论如何利用新技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的平台,同时体现了各国政府改善未来城市人居生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愿。
文化力量:公民启蒙
“中国举行过世博后,所孕育的人将不一样。”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中国人与世博》的文章说,作者潘星华三度进入世博园,看到中国人耐心地在各个展馆前排队,“由衷肃然起敬。他们排队不为领取免费物品,他们排队是为要了解世界,是为要满足精神上的求知欲……中国人向往世界的‘饥饿感’,让我感到震惊”。
作者在世博园碰到一队来自郑州的小学生。认为两天参观世博虽嫌仓促,但是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就如播种,世界将在他们幼小心灵发芽、开花。“当有近7000万中国人,在184天的世博期间,耐心排队进入249个展馆(192个国家地区展馆和57个国际组织展馆)观看世界的时候,中国普通老百姓就产生了质变。”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也报道了中国民众排队观看世博的盛况:排在浩浩荡荡的队伍中,就为一睹世界上最大的IM AX屏幕,感觉全中国13亿人都想到一块儿去了。在高峰日,上海世博会最热门场馆———沙特馆门前的队伍绵延3公里以上,等候时间长达9小时。“上海世博会刚开始的节奏没有这样快,如今它吸引的人流超出了预期,注定要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世博会。”
该报道还指出:正值暑假,日入园人数超过50万并不新鲜。要知道,迪士尼乐园在高峰日也不过有6万游客。同时,一种可折叠的小凳子成为游世博必不可少的装备。还有人带着书、扑克牌和游戏机,打发排队的无聊。有人拿着拐杖来帮自己度过漫长的等待。
韩国《中央日报》则解读了排队的深刻含义,在一篇题为《他们开始排队了》的文章说:排队是一个国家的秩序意识及文化力量的尺度,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开始排队正是解读这次世博会的要点。文章还说,“从硬实力到软实力”,这是世博会展示的中国之路。在人气较高的国家馆前都排起长龙,即使是高温下,游客们都有秩序地排队等候三四个小时。
文章说:中国在硬实力方面已经成为争夺世界第一、第二的强国。在资本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军事能力也超过防御水平。但中国一直被认为在代表精神和文化力量的软实力方面很薄弱,尤其是秩序意识更是处于不及格水平。中国政府计划以世博为契机改变这种不均衡现象。因此中国馆摆满展示中国文化的展品及影像,摆放的位置也都便于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看到屹立于世博园正中的中国馆的雄伟仪容,游客们颇感自豪;看了里面的展品,更会为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而感动。他们还通过在场馆外面排队来培养秩序意识,世博正是软实力的训练场。
这次世博会展示的是中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