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肤,洪亮的声音,随处可见的“小白菜”,已成为世博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世博会开园100多天来,世博园内每天在岗的“小白菜”超过6000名。世博园内累计已有超过3.5万名“小白菜”,为目前已突破5000万参观者提供各类志愿服务。他们中绝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人们纷纷赞誉,世博会塑造了“海宝一代”,他们将为整座城市留下宝贵财富。
不仅仅是“小白菜”。在上海整座“世博之城”,还有约13万名“蓝精灵”——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有近200万名 “红袖箍”——城市文明志愿者。他们也在每天忙碌着:接受咨询、清洁环境、倡导文明……
因为世博,上海变得更精彩;因为志愿者,上海变得更可爱。
“我们的服务,代表世博的形象”
在世博园,时时处处可见“一抹绿”:身穿绿白相间志愿者服的“小白菜”。
世博局园区志愿者部负责人介绍,184天盛会期间,共有八大类24种岗位,7至8万名园区志愿者先后上岗,同时有26个省市区选派1266名志愿者,香港地区、西班牙和日本也将分别选派100名志愿者,“日常时期,每天约有6000名‘小白菜’在岗,高峰时期更高达8000多名” 。
世博会开园后,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6000余名“小白菜”成为首批园区志愿者。19岁的小钱是复旦大学大一学生,“世博会在家门口举办”的自豪感,让她和许多“90后”成为“小白菜”中的一员。每天5时10分起床,6时10分集体乘车从学校出发。在车上“对付”一顿早饭后,抵达园区就直接上岗。
刚开始一站7小时不下岗,好多志愿者嗓子一天就哑掉。第一天脆生生的“小白菜”上岗,汗水泡着、太阳晒着,两周的志愿者服务下来,最后变成“咸干菜”啦!
“预约票在哪里拿?”“请帮我介绍一下哪个场馆比较好玩?”“日本馆在哪里?欧洲馆在哪里?浦西怎么去?饮水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小钱每天回答上百遍,却始终保持微笑。一天服务完回到寝室,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想动,但“感觉被需要,我觉得很幸福”。
“最感人志愿者”周安华,是德国馆前路口的一名“小白菜”。这里是C片区最繁忙的路口之一,每天有成千上万游客围着她问路、寻求帮助。尽管服务期间,周安华腰间囊瘤恶化,但她仍忍痛上岗,并执意将手术时间安排到了6月份。一次,游客不小心重重碰到她的腰,那一刻,疼痛刺骨。直到休息时,她才发现,里面的衬衣已被鲜血染红。
10余天后,即将离岗的首批“小白菜”们已开始替接班者担心。于是,复旦的“小白菜”们花了三天时间,自发编了一本13分册、37.5万字的志愿者工作手册,附上不少手绘地图。仅中国馆9米平台上的9个岗位,就一一罗列出各自的岗位志愿者职责,常见问题怎么回答,甚至附上中英文书写的标准答案。交接班时,手册交到下班志愿者手中。
全家都是世博志愿者
烈日炎炎,虹口提篮桥街道社区居民俞庆珠一家却闲不住:晒得黝黑的丈夫马炳熊和儿子俞凯洛刚刚从世博园区志愿者岗位“退役”,62岁的俞庆珠就接过“接力棒”,担任世博高峰志愿者。掏出三张橘红色胸牌,俞庆珠言语中充满自豪:“阿拉一家门都是世博志愿者!”
当一名世博志愿者,缘起8年前。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的那一刻,儿子俞凯洛萌生当志愿者的念头。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父母的响应,“好容易盼到在家门口办世博,我们也要出份力!”30出头、精通英语的俞凯洛竞争志愿者岗位颇有实力,而两位六旬老人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筛选并不容易。不过对此,俞庆珠有自信:丈夫马炳熊曾当过远洋轮船长,英语也不错;自己年轻时打过乒乓,学过俄语,这些经历应该能在应聘时加分。果然,不错的履历、执着的劲头,让三个人从2万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成为世博志愿者,靠的是信念;当好世博志愿者,需要的是毅力。世博高峰志愿者,专职双休日的园区岗位,天热、游客多,挑战不小。于是,一家人早早“约法三章”: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根据安排,马炳熊、俞凯洛父子俩从6月中旬起首批上岗。每个双休日,马炳熊和俞凯洛都会准时出现在六号门附近的两个志愿者岗位上。虽说相距不过两三百米,但两人从没互串过一次“门”。逾38℃的高温、超过50万人次的客流……虽说每周只值两天岗,但世博园区的许多个“第一次”,父子俩都碰上了。虽很辛苦,但两人都觉得值:“享受的就是志愿服务这个过程!”
8月初,父子俩顺利完成使命,结束了园区里的最后一班岗。脱下志愿者服装、耳边不再回荡世博主题曲,两人还真有点小失落。而俞庆珠即将走进园区,这几天,儿子俞凯洛将20多张小纸条和10多张省下来的冷饮票塞进了妈妈的手中:纸条上写的是他总结出来的热门问题及答案;冷饮票是高温天园区发给志愿者消暑的,小俞省着没吃,请妈妈到时转送给高温天参观世博园的小游客。
“游客到哪儿,都能感受温馨热情”
世博园区外,也设置了各种服务站。最“热门”的“七彩之心”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外,60岁的江君芬一身蓝白制服,和小“蓝精灵”们一起,一刻不停地回答着游客的问询,“这里是园区服务的延伸,让游客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温馨和热情”。
服务站里,世博公交专线、涉博轨道交通、附近旅馆等信息,分别归类列入小册子,摆放服务台。除统一配备的绷带、消炎药水、消暑药等物品外,志愿者还带来了打气筒、针线包、老花眼镜……“游客有需要,我们就想方设法满足。”江君芬说,服务站主要有信息咨询查询、文明宣传、语言翻译、应急救护四大服务功能,“每天都有好几百人来咨询”。
随着园区客流的增多,世博园区浦东区5个出入口外8个服务站均已增设晚班,成为全市首批从开园一直到闭园开设三班连续服务的区域站点,从8时至23时30分,“园区不关门,志愿者不下岗”。
“志愿服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世博园区1号出入口附近的卢浦大桥枢纽站世博城市服务站点,站长沈涓自豪地说,早在站点运行前,他们便发起了“个性服务我创意”活动,“大家都自觉要做世博会1号城市服务站点” 。来到站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荧光板,上面用五颜六色的荧光笔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类信息。一块是“What’s on?世博活动通告板”,发布每天园区内外的活动信息;另一块是“周边公交线路提示板”一一标上了就近的出租车、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方向、距离,便于游客寻找返程交通。
在站点志愿者手中,还有一份与众不同的地图。这是卢湾区五里桥街道志愿者协会发动了社区60余名志愿者,历时两个月踏遍周边所有大小马路后精心绘制的综合地图。地图上,收集了附近所有的交通站点、银行、饭店、宾馆、厕所、加油站信息,志愿者们在反复核对后,标注到自制的地图上。有了这张地图,问路指南一目了然,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根据志愿者们的统计,游客问得最多的是路,“机场怎么走?”“火车站怎么走?”为此,志愿者们在自制地图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交通引导卡,正面把由卢浦大桥站点出发到上海市各地标的最佳交通线路绘制其中,反面制作了中英文对照的目的地书写卡,方便外国游客叫出租车说明使用。
1000多个服务站,遍布城市街头、公园、商场和地铁站点。约13万名“蓝精灵”,在此倾情服务八方来客。在上海大街小巷,游客都会不经意间与“七彩之心”相遇,“服务世博,是我们的荣幸”。
“因为我们,城市变得更美丽可爱”
平安世博、交通文明、清洁城市、文明游园、市民巡访、世博宣传、窗口行业文明、社区志愿服务——世博会开幕前夕推进的“八大志愿行动”,如今正在城市各处火热展开。
“世博会让整个上海变成了一个偌大的‘世博园’。”市文明办负责人欣喜道,全市近200万名“红袖箍”每天活跃在城市,为城市增添靓丽,让上海变得更美丽、更可爱。
陈忠康刚退休便戴上了“红袖箍”,成为上钢社区市民巡访团的一员:“为世博出力,我很充实,也很快乐。”陈忠康服务的“岗位”是轨道交通7、8号线耀华路站。“这个站头可是重中之重啊!”陈忠康边说边从口袋掏出一张纸,纸上写着哪个出口对应世博园哪个片区,A片区有哪些展馆,B片区有哪些展馆等,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张。陈忠康说:“这是我做的功课,自己了解世博、喜欢世博,才能解答游客的询问。”
乘地铁、看世博,陈忠康脑子里有一本明白账。每次,他都会非常专业地告诉咨询的游客:“耀华路站离6号门最近,进去右边是A片区、左边是B片区,左右不能兼顾,一天看不完。建议最好从8号门进C片区,先看欧美馆,再看B片区,最后看A片区。”“自己的服务被人认可,是最开心的时刻。”陈忠康说道,一次,一名游客问完问题后和他告别,人往前走时还不住地回头看他,“那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陈忠康的感染下,他的老伴和好友陈根富的老伴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无论是“夫妻档”志愿者、7号线“娘子军”志愿者组,还是老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来自上钢社区的“红袖箍”们始终信奉“奉献世博、快乐自己”。
八大类“红袖箍”中,还有平安世博、清洁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等城市文明志愿者。这一抹抹“红色”映衬在楼组、社区、街道,带来一份份平安、清洁和有序。据悉,自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启动 “城市文明八大志愿服务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已公布志愿服务项目逾3500个,预计至世博会结束将公布5000个项目。
世博在继续,爱心已点燃。绿色、蓝色、红色,象征志愿精神的“三原色”,将为城市描绘出更绚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