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举办以来,参观者们都在世博上聆听到了未来脚步,也感受到人类社会进步。上海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延续这一历史趋势,低碳世博、绿色世博、感知世博……可以肯定,科技支撑世博,既体现于有形的展品、技术中,也蕴含在无形的配套保障、智力服务中,2010上海世博将成一场高科技盛宴!
交通工具新概念
世博园多个场馆展出的概念车,向观众清晰描绘了未来汽车的低碳、环保和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在上汽通用汽车馆,通用的EN-V概念车设计理念融合了车联网、电气化的智能化技术。该车通过先进感应器及线控驾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自动停车和自动检索,彻底解放人们的双手,让人们能更充分地享受和利用车内时间。该车使用锂铁磷酸电池供电,通过普通民用充电口即可充电。
上汽集团的概念车——叶子,车顶是一片漂亮的“绿叶”。叶子通过光电转换技术、风电转换技术、二氧化碳吸附和转换技术,将能源消耗和能源制造有机结合在一起。叶子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来源,太阳能技术中采用自动追踪阳光系统,无论阴天、雨天,能实现能源最大化利用。叶子的独特之处是二氧化碳吸附概念,将高浓度二氧化碳通过激光发生器转化为电能为车内照明,从而实现汽车负排放。
日本丰田汽车展示了个人交通工具—i-REAL。这是一种单人三轮电动汽车,包含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轴距可调。“i-Real”由轻质的碳纤维和塑胶制成,控制方式采取了面板控制,放弃了传统的方向盘操作。它的造型像一个动感座椅,时尚、轻巧,采用锂离子电池充电方式实现行驶,或许在未来,它将代替自行车和汽车,成为交通工具首选。
世博园区,依靠电池,不喝汽油,真正零排放的1000多辆新能源汽车更成为游客穿梭世博园的主力交通工具。
智能机器人
本届世博会,成为各种各样智能机器人的大舞台。
世博会上海企业馆内,“爱可”是世界第一台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擅长八大菜系,可无限量精确复制菜肴。这位不知疲倦的大厨背后,有一帮“川菜鬼才”、“粤菜教头”等烹饪大师为其设计菜谱,每样菜的烹制不但能体现名家厨艺,而且不会咸淡不均。
澳门馆的迎宾机器人叫“杰克”,从美国“招募”而来,它诞生在英国,智商情商堪称一流,能讲广东话等数十种语言,喜欢逗人开心,极富表演欲。有次澳门特首造访,它竟向崔世安申请“移民”身份:“记得带我回澳门哦”,引得众人捧腹。
日本馆内,小提琴机器人为每一批次观众演奏《茉莉花》,其娴熟的揉弦、拉弓演技受到热烈追捧。再如,日本新能源产业机构还在园区举行精彩的机器人秀。在主题“机器人让生活更多彩”的表演中,观众还在现场与各类机器人进行互动,体验机器人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德国馆有个高20米的“动力之源”展厅,你可以和一个直径3米的金属球互动,它综合运用机械、力学、电脑等多种技术,会对人群的鼓掌及呼声作出回应,参观者踊跃,金属球摆动的速度和幅度就越大。
作为世博吉祥物的海宝机器人,拥有能“发育”的大脑,在“沪上生态家”的岗位上迎来送往。有游客趋前,他的影像会立即显示在海宝胸前的荧屏;如招呼一声“Hi”,它会热情地询问“从哪里来”,若答“苏格兰”,它就会迅速换上苏格兰短裙外观,还会放一段动听的苏格兰风笛。
物联网技术
在本届世博会上,物联网技术被大规模运用和示范,看似遥不可及的物联网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
比如厚度仅为0.5毫米的世博会门票,藏着一颗“高科技心脏”——嵌入式的无线射频(LFID)芯片。
在这颗“心脏”的协助下,世博门票已实现了从制票、仓储物流、销售、票检到预约的全程数字化管理。芯片极小,肉眼几乎不可辨别,但科技人员在这颗“心脏”里贮存了大量信息,使得检票闸机能够轻松快速识别,检票速度远超过人工识别或二维码验票。据介绍,截至目前世博园区超过480个门票通道,已接受了几次50万大客流的考验,每位参观者通过门票闸机的时间只需2到3秒。还可以向世博运营指挥部门“汇报”实时园区人流信息。
瑞典馆则有一棵会“说话”的树,树的创作者爱立信公司方面介绍,在观赏树盆景的下面,加装了一个盒子,里面安装传感器,连通盆景的土壤,传感器能够接受树上电磁波的微弱变化,并且与计算机内预先制作好的“说话”系统相联系,树也就能“说话”了。通过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与机器未来的沟通方式也许不是鼠标和键盘,而是生物芯片。
还有园区周围遍布各种传感器的电子围栏、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把运行状态实时传递给监控中心的公交车、让世博园的电力使用更加节能高效的智能电网等等,物联网与世博如形影相随。
4D电影
电影爱好者来到上海世博园一定不会失望。其中4D电影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各个场馆相继推出符合自己国家特色的4D立体影片。
“大即是美”的理念被沙特馆成功诠释,它为世博贡献了世界最大的巨幕,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展馆。为了一睹有两个篮球场大的巨幕的全视野立体效果,许多观众愿意排队3个小时,甚至高达8小时,而实际观看的4D立体影片时间只有十多分钟。
美国馆的4D电影屏幕由五个超大屏幕组成,每个屏幕有30多英尺高,可容纳500名观众。在影片播放时,可以模拟风、雨、雷、电等效果,当影片中出现暴风雨时,观众席的地板会震动并且有雨从顶棚上飘下,让观众沉浸在惊奇的情绪与视觉体验中。为了彰显独特也为了减少成本,4D影院的五块屏幕之间并没有采用融合,而是单独成像,通过中控系统相互协调播放,使得整个屏幕播放的内容协调统一,并没有影响参观者的观感。
设计独特的圆柱形4D影院由5个高达10米的巨大屏幕侧向直立组成,在通用汽车馆坐在汽车动感座椅上,你可以“驾驶”未来汽车,身临其境地享受驾驶、飞翔、时空穿越等奇妙的感觉。
低碳环保外墙
瑞士馆整个外墙被一层生物树脂制成的红色“幕帷”包裹,不仅可自然降解,还会随风发光,是互动型智能帷幕。上面布满了太阳能电池板,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这些动能用于外表灯光供电,使得瑞士馆夜景变化丰富多彩,从而产生一种动态闪光的视觉效果。
芬兰馆白色“鱼鳞外墙”,用废弃的纸和塑料作为新型纸塑复合材料,表面坚硬耐磨,内部水分含量低,而且不褪色。
韩国企业联合馆看上去就像波光粼粼的水面,它的外立面是由合成树脂膜材做成的,世博会结束后,将拆下来制成环保袋分发给上海市民。
德国馆外墙使用的是网状、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表层织入一种金属性银色材料,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极高的反弹力。同时,网状透气性的织布结构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并由此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的负担。世博会结束后,这些建筑布料可被再利用,例如改制为小块遮阳罩,或者加工制成提包。
日本馆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发电膜”技术,外墙表面应用了一种高透明的发电膜,在发电同时也能最大程度透光。同时,日本馆还是一个会“呼吸”的建筑,在展馆弧形表面上有三个凹进去的“鼻孔”和三个向外凸伸的“触角”,被称为“循环呼吸柱”,能够吸收阳光、存储雨水、吸取自然空气。
智慧电子技术
全球第三大芯片厂商威盛电子在世博园区展出了一系列创意展品,其中有一个“智能健康水杯”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你只要手握住水杯的手柄,三秒钟不到,就看到一旁的LED屏上显示一行数据,上面记录着温度、干燥度、汗水指数等数据,最后水杯给出了一个建议“您现在需要饮水430ml”,仿佛是一个熟知人体机理的小精灵在为你服务。工作人员讲解说,手一旦接触到水杯手柄,感应芯片就会自动运转,在测出必要的数据之后,经过内置的一套科学分析方法,就可以计算出特定的人需要喝多少水,这个“忠告”将是对健康最有利的。
威盛展厅中的一面“未来镜子”也不同寻常。它由内置不同感应芯片的计算机构成,折射的不是简单的镜像,而是人体外形的所有基本数据。体验者在未来镜子前站立30秒,屏幕上会给出相应的数据以及适合的服装配饰、色彩搭配等等,并给出评价信息和参考图片,让有幸使用它的人每天都能穿戴出赏心悦目的服饰搭配。
捷克馆内,由黄金打造的巨型泪滴存放于一间16平米的玻璃房内,每第500名游客才有机会被邀请进入玻璃房内与“黄金泪滴”近距离接触。幸运游客在欣赏这件外形优美的珍品同时,头上将佩戴一个高科技感应器,来定制一款属于自己的个性香水。不同的个体对“黄金泪滴”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而感应器通过触及人体穴位收集体验者的脑电波,记录下体验者的感受与情绪起伏,进而操纵机械手臂,从42种来自捷克的香料中选取若干品种,调制出一款独一无二的个性香水。
LED光艺术
漫步于夜间的世博园,绚丽多彩的灯光效果为游客奉上了一幕别具特色的“光艺术景观”。作为一种新型固态光源,LED照明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可控等诸多优点,能将光与环境、建筑景观互动结合在一起,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中国馆、世博轴、演艺中心……你几乎很难找到没有LED的地方。以世博轴为例,整个建筑共有8万多只LED灯具进行集中、无偏差的控制,“整个建筑像一朵透明的巨型喇叭花,几百米长的张拉膜和阳光谷连接成宏大的动感水波,光色在张拉膜整体层面上渐变,产生美丽生动的艺术灯光景观。”
而石油馆更是把LED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夜空中,它宛若悬浮在空中的“油立方”,表面淡蓝色“管道编织”肌理纵横交错。这个外表4000平方米的电子屏幕,为大面积异型PC板组合LED精细成像,乃全球首创。这样的LED景观不但充分彰显了鲜明的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又极具时尚和梦幻的光影效果。
在上海企业联合馆的“馆日”活动中,上海企业联合馆展示了灯光的魅力。1.5万盏LED灯 、100盏聚光灯、100盏紫外灯组合、75个电脑移动灯、24盏7千瓦的探照灯,配合450个大功率扬声器,勾画出视觉和听觉的“魔方”。
目前世博园区内使用了10.3亿颗LED芯片;世博场馆室内照明光源中约有80%采用了LED绿色光源,相较于普通白炽灯省电达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