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期●专稿●

制作毛主席纪念堂水晶棺玻璃的日日夜夜

作者:廖旭东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了!在举国哀伤的日子里,上海新沪玻璃厂党委书记吴友生向全厂职工传达上海市下达我厂为逝世的毛泽东主席制作水晶棺用大板玻璃的任务。上海新沪玻璃厂是生产光学玻璃和石英玻璃的专业工厂。厂领导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工艺技术方案讨论,奋战至九月下旬生产出规格达标的光学玻璃和高纯天然水晶原料熔制的石英玻璃各一块。但是光学玻璃中的气泡,石英玻璃中的气泡和有色斑点很多,外观上达不到制作水晶棺的质量要求。此时我们迫切希望有关单位给我们技术和物质帮助。
  国庆节后,厂党委决定:由党委副书记卢克骏、我(石英玻璃车间主任)、王友海(光学玻璃车间主任)一行三人到北京去申请任务。国家建材部玻陶局祁俊局长(后任国家建材部副部长)是水晶棺领导小组成员,他接待了我们。他说,中央已决定用石英玻璃做名符其实的水晶棺。研制单位定在北京605厂。全国各石英玻璃厂,每厂抽调三名技术骨干到北京会战,限期明年6月底前交出玻璃,确保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开放。祁局长原本就是玻璃业的行家,当场肯定了我们工艺的成型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思路。祁局长讲了两条意见:1,上海新沪玻璃厂立即派三名技术骨干到北京参加会战;2,向中央建议增加上海新沪玻璃厂为第二研制单位。
  l 2月初,“一号工程”领导小组祁俊局长和上海市领导林乎加、韩哲一同志亲自到新沪玻璃厂下达任务。次年1月l6日,韩哲一、杨士法、江岚同志邀请市科技组和有关局、院校、研究所的负责同志到新沪玻璃厂召开现场会,动员全市力量全力支持新沪玻璃厂完成任务。
  现场会后,上海市玻璃行业的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骨干汇集到新沪玻璃厂;新的熔制设备、净化装备运进新沪玻璃厂安装调试;每天氢氧气和所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新沪玻璃厂。上海市高校、研究所最优秀的学者、专家、教授参与玻璃质量攻关。知名教授李家治、周世硅等同志工作在炼制第一线。通过两个多月精心试制,成绩显著,玻璃的气泡和色斑大幅度下降。但是到一定程度后,要完全消除残余气泡、色斑却越来越困难了。
  我作为熔制工艺技术组的负责人,曾在韩哲一同志召开的现场会上表态要在6月份完成任务。时间好紧迫啊!此时我感到巨大压力,身心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和严峻考验。我们苦苦思索:这条工艺路线行得通吗?我和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宋伯庆等同志多次商量,反复推敲,联系到万吨巨轮是一块块钢板焊接起来的事实,心中豁然开朗,新工艺技术思路逐步清晰。我们会同部分专家对前阶段的熔制试验工作进行仔细、客观、科学的技术分析,一致认为:在当时客观条件下,用天然水晶原料直熔工艺无法完全消除玻璃中的气泡和色斑,应把新沪玻璃厂合成石英砣无气泡、无色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提出同时试验的两个新方案:1,直接熔炼工艺不变,用四氯化硅替代天然水晶原料。2,把玻璃成型按工序分解,熔制成标准规格的无气泡、无色斑的合成石英玻璃砣。把解决天然水晶原料石英玻璃中气泡、色斑的难题转换成解决超厚玻璃熔接的难题。这一建议由驻厂工作组向市领导汇报批准后实施。
  此时已是3月上旬。方案一:经过两个星期连续炼制,气泡、色斑基本上解决了,可是得料率很低,长料速度出奇的慢,6月份肯定完不成任务。方案二:用新沪玻璃厂现有库存小块合成石英玻璃做60mm以上厚度的熔接试验。经过20多个昼夜连续试验,进展出乎意料的迅速,3月底熔接成了一块620×280×45mm的无气泡、无色斑的真正水晶玻璃。这一结果振奋人心!工艺上关键技术难题解决了,其他工序是成熟工艺。为确保6月初交玻璃,我们按倒计时拟定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为保证足够的合成石英玻璃砣,请市领导安排上海吴泾砖瓦厂增加合成石英玻璃炼制炉,提供部分玻璃砣。远在辽宁锦州的建材155厂主动提出为新沪玻璃厂提供玻璃砣。
  新工艺流水线陆续投入生产。全线和关键工序上的技术员、专职干部都亲自上岗操作、协调,及时解决现场问题。5月16日第一块1200×640×46mm无气泡、无色斑,可用于水晶棺端板的高纯合成石英玻璃大板熔制成功。市里派专机、专人送到北京。验收结果:质量完全合格。不久,北京第一研制点一把手北京玻璃总厂厂长肖鞅同志率七名技术骨干到新沪玻璃厂,把我们成功的工艺技术全部复印过去。6月初,新沪玻璃厂第一块2400×640×46mm合成石英玻璃大板制成。至7月上旬相继制成七大块合成石英玻璃(一个水晶棺用四大块),提前完成了任务。至此,“一号工程”领导小组通知我们:上海新沪玻璃厂已光荣完成任务!
熔制期间,上海市领导彭冲同志亲临现场看望、慰问,并赞扬了所有参战人员。大规格玻璃大板送到北京时,苏振华同志和倪志福同志在北京接见了我厂党委书记吴友生同志。

1978年,彭冲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高纯合成石英玻璃大板作为1977年度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新沪玻璃厂被授予上海市大庆式企业称号,并获得了毛主席纪念堂赠送的致谢锦旗。按上级要求,我厂要报一个参加会战的、地地道道的工人为全国人大代表,王玉贵同志享受了此项殊荣,同时还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那一年新沪玻璃厂获得了许多光环,名声大振。我也在上海市地方志轻工篇里被称为铁人式的干部。那年新沪玻璃厂、包括上海玻璃仪器一厂、二厂、三厂、l55厂等单位支援新沪厂参加会战的人员评先进,评谁呢?哪一位参战人员身上没有瘦掉几斤肉?绝大多数人的体力、精力几乎用到了极限!人人都是先进!我们在接待大庆来新沪玻璃厂参观交流团的代表时说:向大庆学习,向铁人学习!他们说:向新沪职工学习,向制作水晶棺玻璃的同志学习,你们都是铁人。我自豪地回答:这块玻璃是用血与火熔炼成的,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纯、外观质量最好的水晶玻璃。

毛主席纪念堂水晶棺玻璃是99.9999%纯度的石英玻璃,堪称玻璃之王,化学稳定性非常好,千年不变。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由于技术的进步,玻璃制作工艺简化了,成本下降了,但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制作成功是多么不容易。它的成功是上海工业、科技、管理、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工人群体大无畏奉献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作者退休前任上海新沪玻璃厂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