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期●专稿●

钱学森和邓稼先的高尚灵魂

作者:宝骏


  我的老同事、好友马望野同志写了一本名为《拾之八九》的书,让我看看并要我给他的著作写点什么,我是义不容辞的。
  读老马的书,使我由衷感动的是,他十分尊重历史,崇敬英雄。《拾之八九》50多万字,老马开篇之初特着力的那一编,就是从20多种报刊上收集了关于钱学森的各方面的事迹,和对这位“导弹之王”的颂扬、怀念的华章l 3万多字。这一编都是2009年末,也就是钱学森去世以后的文字,他却把后来的文字放在书的最前面,意在表示他对钱学森的崇敬和爱戴,同时他也想借此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慨!在这些经过他筛选、浓缩的文字中,即使从来不了解钱学森的人,也可以了解钱学森的“十之八九”。从这些文字中,人们可以看到钱学森的高风亮节,可以看到他怎样带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出国留学,勤奋学习,成绩优异;也能看到他为了回国效力,在号称“最民主”的国家——美国,所受到的屈辱、折磨和迫害。钱学森经过这样的曲折、磨难,更爱新中国,更热爱毛泽东,因为他看到世界上,只有毛泽东有胆量,敢于和美帝国主义抗衡,有智慧打败美帝国主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卑鄙的灵魂是不会信任伟大的人物的!”钱学森对毛泽东的热爱证明他的灵魂是高尚的纯洁的。所以,他一回到祖国,就满腔热情,立即投入工作,他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的领导下,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他心爱的祖国。请看下面的时间表:
  钱学森1955年9月回到祖国,11月就去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陈赓院长陪同他参观的时候,看到一个非常简陋而又原始的固体燃料火箭装置时,陈赓问钱学森:“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在晚宴上,钱学森说:“短短3年,就建成这样一所恢宏而先进的大学,开设了如此众多的尖端专业,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奇迹。”1956年2月8日,也就是钱学森回国4个月的时候,他就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摆在了周总理的办公桌上。周总理看完以后作了批示,接着由国防部长彭德怀和军委秘书长黄克诚邀请十位元帅开会讨论,十位元帅一致表态:坚决同意搞导弹。会后,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完汇报后,灭掉烟头,狠狠地说了一个字:“搞!”紧接着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钱学森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工业委员会,任命钱学森为委员。这年的10月8日,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l960年8月,苏联撤走全部援华专家。仅仅半个月后,中国就用苏联专家认为不合格的中国原料,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4年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l964年10月15日,毛泽东破例举办了一次庆功宴。宴会前,毛泽东在审阅名单时亲笔把在另桌上的钱学森的名字,勾到自己桌上,并让他坐在自己的身旁。宴会开始,毛泽东风趣地向到会的人介绍说:“我现在特别向在座的诸位介绍一下我们的钱学森同志,他是我们的几个‘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论王’、‘火箭王’!他这个‘王’用工程控制论一发号令,我们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们的‘工程控制论王’和‘火箭王’钱学森同志!”
  毛泽东这样亲切地对待钱学森,使他更加热爱毛泽东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他说:“我们体会,中国在那样一个工业、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情况下搞‘两弹’,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行的,那就是党中央、毛主席一声号令,没二话,我们就干,而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就是周恩来总理和聂帅。”钱学森从回国那天起,就激情澎湃,他不仅想当前的事,而且想得很远。他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航空工业,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提出:“先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并在他的带领下启动了“曙光号”工程,展开了方案论证和工程研制。为此,他努力培养航天事业的后续人才,不辞劳苦,到处讲课,为我国以后航天工业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人才基础。曾是钱学森研究所第二届学生的肖林奎说:“钱学森上课声音洪亮,逻辑清晰……理论功底深厚,直到现在,我国的航天工作也没有超过他当年讲课时所描述的框架。”
  老马列举了以上的事实以后,他点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工程,是当年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一批像钱学森、邓稼先等那样的科学家努力打下的基础。以后的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取得的,他形象地说:盖楼“构筑了坚实的牢固的地基”“才能够修建第二层”。这正像寓言故事中所说的那样:不建第一、二层就想住“三重屋”,是不可能的。
  老马在《拾之八九》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来批判那些丧心病狂的捞钱者。关于钱的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有精辟的分析。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国家的有识之士早就总结了经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道”的钱财是不能取的。更有一些英雄模范人物,就是有“道”之财,但是为了大义也不取。突出的例子是宋朝名将岳飞,由于他精忠报国,屡建战功,宋高宗要为他营造府第,岳飞不受,说:“金虏未灭,何以家为?”等天下太平了再说。问他何时太平?他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太平矣。”
  为什么要说这些?是想衬托当下那些“奢汰”、“贪渎”者。中国共产党内不爱钱不惜命的英模比比皆是,老马这本《拾之八九》选摘了两个很突出的例子:一是老马从两弹功臣邓稼先的传记《英雄大爱》一书中抄摘出来的事情:因为邓稼先功勋卓著,生前曾经得过许多大奖。很多人问他得过多少奖金,邓稼先都笑而不答。在邓稼先病重住院期间,杨振宁前去探望,也问到这个问题,邓的爱人许鹿希回答说:“人民币10元。”邓稼先补充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认为他们是在开玩笑。许鹿希回答说不是玩笑,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奖金总数是1万元,单位平均分配,人人有份,因为九院人多,每人10元,还是单位垫上了10万元,才按10元、5元、3元三个等级发出。但他们都安之若素,依然安心埋头苦干!
  另一个例子是钱学森。他在回国以后,在30年的时间里,月工资仅为333.16元,他从来不觉得拿钱少了,亏待他了。他所著的《工程控制论》被译成中文出版以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奖金共1.15万元。在一次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发现许多听课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没有,于是他把1.15万元悉数捐出,给学生买学习用具。老马在书中说: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时候,钱学森同志已先后捐款200余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元,2001年又获得霍英东“科技成就终身奖”,奖金也是l00万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有拿到手,钱老就让他的秘书涂元季代写委托书,将钱捐给国家西部沙漠治理事业。捐款后钱学森同志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这不能不令人叹服!如果中国的文臣武将们都像钱学森同志这样,腐败如何能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
  (原题为《睿智深远  启迪人生——序马望野<拾之八九>》本刊改题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