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期●老区采风●
实施“五统一”服务 助推农民养鸡致富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三黄鸡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
作者:通州区老促会
2001年9月,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江海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通州第一家三黄鸡专业合作社,在省市农办的指导帮助下,努力为养鸡户搞好“五统一”服务型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至2011年底,合作社共有各地社员1648名,人均净收益2万多元。
一是统一提供铺底资金。合作社成立前,养殖户购进的苗鸡杂、饲料差,防病防疫技术缺乏,销售行情摸不透,造成了严重损失。合作社成立后,所有的养鸡户从购苗鸡、防病药剂、饲料等所需的资金,全部由合作社提供,共提供了2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社员待三黄鸡出售后,偿还铺底资金。此举使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建立了稳固的、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25组的村民陈培坤,长期在北方打工,患了关节炎,不能再外出了,加之他儿子又考上了扬州大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合作社从苗鸡、饲料购进到市场销售,均给以指导与帮助,他当年饲养的三黄鸡达5万羽,利润超过了6万元,不仅摆脱贫困,而且迈入小康行列。2011年3月份,合作社帮助本镇马道村的三峡移民杨道明发展养鸡,先垫支苗鸡、饲料等成本费,又热心指导养殖技术,至今,杨道明已饲养肉鸡3万羽,获利8万多元,成为移民在新的家乡创业致富的典型。
二是统一提供优良苗鸡。养殖户所需苗鸡全部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繁育、引进,以良种苗鸡和最优惠的价格供应给社员,既提高了成活率,又降低了成本,成鸡出售率高达98%。近3年来,合作社自行繁育良种苗鸡2580多万只,不仅保证了本村养鸡业迅速发展,而且还对外供种。
三是统一提供防疫治病服务。为了帮助养鸡户掌握防疫技术,合作社一方面和上海、南京、南通等地的畜牧研究机构联系,每年在鸡病高发季节聘请专家来合作社给社员们讲课、实地指导,另一方面利用村广播宣传辅导防疫科学知识,配送药品,同时组织技术骨干到养鸡户检疫,有效地解决了防疫难题。对于非本地区的成员也一视同仁,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解决。本区二甲镇陈锡清,从合作社捉回苗鸡1000只,由于育雏温度没有掌握好,又未及时对症下药,一下子死了几十只。他心急如焚,打电话向合作社求助,合作社立即派人冒着严寒赶了20多公里路到他家,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的蔓延,陈锡清一家十分感激。多年来,合作社从未发生鸡病流行现象。
四是统一提供配方饲料。合作社在专家的指导下,研制成了适合三黄鸡不同育龄期的混合配方饲料,由合作社定点集中加工,送到每一个养鸡户,既保证了饲料质量,又降低了成本,2011年,集中供应配方饲料2600万公斤。养鸡户使用了科学的配方饲料,不仅使料肉比由原来的2.1∶1降至1.9∶1,而且使三黄鸡的出栏周期由原来的45~48天减少到40~42天,养鸡效益大大提高。
五是统一提供市场销售服务。为了解决大规模养鸡带来的销售困难,合作社与上海、南京、南通、无锡、苏州等大中城市的农副产品市场,建立了稳固的供货合作关系。社员足不出户,便可把鸡卖掉,且价格合理。
合作社养鸡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快又好,还与村党支部的以下三个做法密切相关: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现在村干部家家年养鸡1~2万羽,80%的党员带头养鸡。不少村民小组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基本上户户利用家前屋后的零星空地搭起了简易鸡棚,发展养鸡增加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规模养鸡大户。25组村民夏建成夫妇原来都在镇办厂打工,年薪不到2万元。2002年,他俩辞职回村养鸡,规模越养越大,已累计养鸡30多万羽,获利50多万元,成了全村典型的小康文明户。原五窑供销社职工帅宝华夫妇俩,由于单位改制下岗,合作社及时为他们提供了5亩地的场所,建起了6排养鸡棚发展养鸡,成了全村的养鸡大户,近几年累计赚了10多万元。2011年度,合作社年养鸡850多万羽,其中年养鸡万羽以上规模的大户占70%以上。
三是尽力扶持贫困户养鸡脱贫。全村58户贫困户,在合作社优先帮扶、耐心辅导下,已全部脱贫。近几年三黄鸡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南通市“十佳”及江苏省“四有”、“20强”专业合作社。2012年,合作社又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全自动养鸡场,年新增养鸡60多万羽。他们决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为争创江苏省一流水平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