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期●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

追思那些年“最可爱的人”

——访上海首个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

作者: 本刊记者 张广销

初夏的永福园,青松翠柏郁郁葱葱;园中坐北的上海首个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鲜花环绕庄严肃穆。5月23日,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前夕,我们来到这里,燃烧记忆,追寻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激情岁月,思念那些年“最可爱的人”!

“你们是第一个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前夕来采访的媒体。”上海永福园陵公司总经理孙伯根握紧我们的手。是的,《大江南北》杂志的宗旨就是宣传和弘扬革命传统,让人们铭记历史,永远不忘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世界和平、为了人类幸福安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敢奋斗的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一)

踏上布满鲜花翠柏的石阶,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百米长的黑色大理石志愿军纪念墙——“北纬38度”。墙的顶端是著名雕塑家严复一作的毛泽东和毛岸英的浮雕石像,人民领袖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抗美援朝英明决策并毅然把自己的儿子送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朝鲜前线,毛岸英在战场上英勇献身至今葬在异国他乡,使我们肃然起敬。仰视纪念墙上彭德怀总司令及陈赓、杨勇、杨得志、洪学智和邓华6位志愿军高级将领的浮雕铜像,看着毛泽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题词,浏览朝鲜半岛战争形势影雕地图,一段难忘的历史画面浮现眼前……沿着纪念墙前行,依次展现抗美援朝战争大事记和战情还原,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四位英雄熟悉的面容定格在壮烈的瞬间,镌刻在墙上518位英模的名字闪烁着光辉。我们仿佛听到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将我们带到了60年前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并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警告,于10月初命令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图们江地区进犯。此前的8月下旬开始,美军以其侵略朝鲜的飞机,侵入中国领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镇和乡村,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0月19日开始,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中旬,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运动战为主实施战略反攻,连续进行五次战役,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韩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实施“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边打边谈,以有力的作战配合停战谈判。以阵地战为主,创造了以坑道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防御阵地,主动发动多次战术性反击和进攻战役,先后粉碎“联合国军”的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战两水洞,激情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弱胜强,戳穿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和尊严,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二)

走过400多位老战士签名的纪念墙末端,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前。这座由迟浩田上将题写馆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占地500平方米,由军史馆、英雄馆、专题馆、影视厅、展示厅5个部分组成,以图片、实物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展示形式,真实生动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历史。纪念馆的整体设计和装饰呈坑道格局,以纪念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置身在曲折幽深的坑道中,似乎让人闻到了硝烟,如临战火前沿。

坑道左侧的一排排玻璃柜中,摆放着由志愿军老战士捐赠的300多件珍贵藏品。其中有志愿军战士随身携带的茶水杯、饭罐、肥皂盒,作战中使用过的步话机、军号、医药箱,还有革命军人证明书和各种军功章、嘉奖令、立功纪念册等。一件件斑斑锈迹、留有弹痕或血印的展品,好像在诉说着60多年前那一次次激烈的战斗。玻璃柜中一张10元朝鲜币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捐赠者、志愿军老战士樊永生向记者说起了它的来历。1952年10月,17岁的樊永生参加志愿军来到朝鲜,在66军197师独立反坦克炮营三连一排。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炮弹坑里的水,可作战时个个英勇顽强。用微薄津贴兑换来的朝鲜币,他一直放在身边舍不得花。战争结束后,樊永生把它带回祖国留作纪念。“每次看见这张朝鲜币,就会想起在朝鲜战场的日日夜夜,想起那些曾经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樊老深情的话语感染着记者。“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他们,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志愿军将士。

坑道右边的军史馆中,朝鲜战场指挥构架图、战斗序列图、五次战役战例解读等跃然展板,500多张历史照片及图文史料,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在专题馆的一幅油画前,我们停下了脚步。画面上,连绵的群山之上,云霄中一架米格15战斗机紧跟着一架F-86喷气机,上扬的机身、喷涌的气浪,交战场面形象逼真,画面下方还有两架战机驾驶员的签名和肖像。这是美国著名油画家为抗美援朝“二级战斗英雄”、南京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韩德彩中将和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席尔制作的空战示意图。1953年4月7日,20岁的志愿军飞行员韩德彩驾驶米格15-1154战机,动作快、进攻猛、靠得近、打得狠,击落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驾驶的当时最先进的F-86喷气机,成为中外空战史的佳话。女讲解员接着讲起了这幅画背后的传奇故事:1997年费席尔随美国飞虎队旅行团来中国访问期间,同韩德彩将军见了面,昔日空战对手40多年后一笑泯恩仇。1998年费席尔再次来华时,把他请美国画家绘制的空战示意图送给了韩德彩。后来南航附中聘请韩德彩当名誉校长,费席尔为顾问,他俩共同把这幅画送给了南航附中。得知上海要建立志愿军纪念馆,韩德彩将军又特地将这幅珍贵油画转赠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现在,成了这里的镇馆之宝。

坑道的转弯处,在英雄馆悬挂的任先华、杨育才、杨连弟、孙占元等12位烈士的大幅画像前,我们默立许久。为了正义,为了和平,36万志愿军官兵血洒朝鲜三千里江山,其中18.3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有的没有留下遗物和像片,有的甚至连名字也很难查找。纪念馆执行馆长、上海永福园陵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渭岳介绍说,据统计,在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中,来自上海地区的有18680人;在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中,上海籍的就有1634人。英烈们的遗骸大多分散在朝鲜各地,长眠异国他乡。上海现在有很多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其中有近六成来自奉贤和老南汇两个区。上海奉贤永福园建立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就是要让我们的后代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也请这些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家属常到这里来看看,追忆祭拜他们的战友和亲人。

(三)

走出纪念馆,眼前一片绿色。占地36亩的志愿军纪念广场,一座座墓碑静默直立,一排排墓盖齐整卧地。墓碑上分别雕刻的红五星、军绶带与和平鸽等各种图形,墓盖上军用背包式的设计,透出人文关怀和文化气息,显得庄严肃穆。这里,安息着27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

永福园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现已成为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今年3月24日开馆以来,不到两个月已有40多个团体计4000多人到此参观祭拜。据了解,永福园下一步打算增加展馆面积250多平方米,扩大军史馆的规模,挖掘老战士捐赠物品背后的故事……让子孙后代在这块红色基地上,接受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汲取力量。

“回家来看看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怀念我的老战友,感慨万千”,志愿军老战士孙京在留言簿上的话句句真切,“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为了国家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在用智慧和创造性劳动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段不该忘却的历史,从那些年“最可爱的人”的辉煌业绩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本文照片摄影李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