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期●档案与资料●

给日军留下惨痛记忆的南京保卫战

作者:孙宅巍

  

1937年12月上中旬的南京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其战役宗旨在于短期固守首都南京,求歼日军于南京外围,并争取时间准备新的战场。当时,在华东地区作战的日军,为松井石根指挥的华中方面军所属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其直接参加进攻南京的部队计有4个师团又两个支队、一个先遣队,共10万余人。中国方面为守卫南京,特组建了以唐生智为司令长官的南京卫戍军,下辖13个建制师又15个建制团,计约15万人。

中国军队在外围与复廓两个阵地的战斗中,在强弱悬殊、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血战,给进犯日军以沉重打击。他们以血肉之躯,弘扬了坚忍不拔、团结战斗、勇敢牺牲的抗战精神,为中国军民的抗战历史书写了光荣的一页。以往报刊中,已有大量利用中方档案、报刊和官兵的回忆资料写成的文章,揭示中国守军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英勇壮举。最近,史学界又翻译公布了大量日军官兵的日记、回忆文章,以及日军部队的战史文献。这些资料,从另一个视角再现了中国军人在这一战役中的英雄业绩。

淳化:“这是一场殊死的战斗”

湖熟、淳化是南京东南方向的战略要地,被部署于这一带阵地的守军为第74军之第51师王耀武部。他们刚经过淞沪血战和长途跋涉,带着战场硝烟和征尘,前来参加保卫首都。担任从正面进攻淳化的日军部队,是由吉住良辅任师团长的第9师团。

王耀武向以治军严格著称。他限部队在三日内必须完成可御中口径炮弹的防御工事。随着守军夜以继日的土工作业,在原有国防工事的基础上,淳化阵地迅速完成了严密的防御工事网。

淳化战斗自12月5日打响。日军以2000余名步兵,配以飞机、大炮,终日发动猛攻。中方阵地屡失屡得,守军沉着应战,奋勇抵抗,使进攻日军不断遭致伤亡,很难进展。日军步兵第36联队分队长山本武在12月6日的日记中称:“这是一场殊死的战斗。”“淳化镇的敌人依然顽强,特别是在混凝土构筑的碉堡阵地上。就算陆续派出敢死队实施突击,也只是徒增牺牲。心急如焚的大队长山崎大尉亲自率领一个小队试图进行攻击并夺取阵地,但只能在碉堡的射击死角待着,陷入了进退两难、无计可施的境地。”

三天战斗中,守军击退了日军发动的10余次进攻,毙伤日军500余名,缴获步枪30余枝,守军官兵伤亡达900余人。12月8日,淳化战斗更达到白热化程度。守军利用交叉火力,造成日军的大量伤亡。日军步兵第36联队“战斗详报”对这一天上午的战斗情况记称:“在佐藤大尉的激励下,第12中队虽然杀入敌碉堡阵地并夺去了该阵地之一部,但因遭遇交叉火力之猛烈射击以及敌之反击,连续出现伤亡,加之佐藤大尉阵亡,攻击终归失败。”其第9师团战史记述该日下午的战斗:“左翼队的第36联队第二、第三大队,于下午2时50分进抵淳化镇西侧,转而继续追击时,遭到山下村附近敌军的猛烈射击及数次反攻。”

淳化阵地的激烈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8日晚,守军奉命调整阵地,后撤至河定桥、麻田之线。

紫金山:“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陵墓所在地,又是南京东面的天然屏障。唐生智将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教导总队部署于紫金山阵地。教导总队素有“蒋介石的铁卫队”之声誉,总队长桂永清,下辖3个旅、7个步兵团,另有工兵团、炮兵团、骑兵团、辎重团。进攻紫金山及其附近阵地的日军为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所部。该部以步兵第33联队主攻紫金山;以步兵第38联队为右翼,从玄武湖、紫金山北侧向南京北部进攻;以步兵第9联队为左翼,进攻紫金山南侧地区;以步兵第20联队为最左翼,沿东部主干道向中山门进攻。其第9师团参加了最后攻击紫金山顶峰的战斗。

日军对紫金山主阵地的进攻自12月10日开始。守军利用既有工事进行顽强阻击,使进攻的日军遭致重大损失。

面对日军强大的炮火,守军顽强抗击,不稍后退,使进攻的日军不得不发出深深感叹。其步兵第20联队士兵牧原信夫在《阵中日志》中写道:“敌人受到如此强大的炮击还仍然顽强抵抗到最后,实在令人佩服。第十中队或被这些残兵反击,或在冲上去后还受了相当的损失。”

战斗至12月12日,虽然紫金山主阵地有部分阵地已经丢失,但守军仍从四面八方向攻击的日军进行猛烈轰击,使其伤亡惨重。日军步兵第20联队第4中队《阵中日志》记载:“早上以来,大队主力顶着正面猛烈的弹雨,奋力前进……我大队在此虽然最终得以完全击退西山高地的敌军,但敌军从遗族学校南北阵地整天向我高地上猛烈地集中射击,并且我部还受到来自紫金山方面的猛烈炮击,伤亡惨重。”

紫金山战斗,给日军留下了痛苦而深刻的记忆。其参加最后攻击顶峰战斗的第9师团战史中写道:“据守紫金山的敌军的确很勇猛,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明知结果肯定是死,但还是顽强抵抗,一直奋勇地阻挡我军的进攻。”事后,就连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也不得不承认,“南京的教导总队曾发挥相当勇猛的抵抗。”

光华门:“我官兵伤亡大半”

东南城垣光华门位于南京南线之左翼,是保卫战中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之一。由于这里是南京守军南线和东线阵地的结合部,因此先后有教导总队、第87师、第156师和宪兵部队等多支部队同时或交替参加防守。日军从淳化、高桥门向光华门进攻的主力部队,是第9师团的步兵第36联队胁坂次郎部。

光华门战事自12月9日开始。由于城墙高大,城外又有护城河环绕,进攻日军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其第9师团战史中这样描述光华门附近的最初战况:“敌军一发现抵达城门前的第一大队,便立刻从城门两侧及城墙上方猛烈射击。第一大队无法突击,一时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联队长在后方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师团炮兵、联队炮兵将全部炮火集中到城门附近,掩护爆破班前进。爆破班拼死强行爆破铁丝网,然而士兵们相继倒下,爆破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10日夜,守军第156师组织敢死队,从城墙上缒悬而下,用汽油、手榴弹对潜伏在城门洞中的日军,给予毁灭性的打击。日军第9师团士兵宫部一三写道:“凌晨1时左右,敌军从城门上扔下木头,并浇上煤油点火焚烧。整夜燃烧的大火让我官兵吃尽了苦头。”

11、12日,在光华门城头的争夺战中,中日双方进行了更加激烈的交火,造成攻城日军的大量伤亡。其步兵第36联队战史记载:12日上午,日军先以重炮和火力压制住守军的火力,“步枪分队趁此良机从光华门内侧爬到城门上,并一度占领了城墙。可就在我停止炮击的同时,敌军也大举反击,我军予以还击,弹药很快就用尽了,双方随即展开了白刃战。然而,敌军一边扔手榴弹,一边在远处猛烈袭击,致使我官兵伤亡大半。架在城墙上的梯子也被手榴弹炸断,从而失去了后援,只能忍痛再次回到城门内。”在这次攻城战中,胁坂联队共阵亡275人,负伤546人。

中华门:“如此惨烈的肉搏战”

战火中,古老的中华门巍然屹立。中华门是南京最为雄伟的一座古城堡,在雨花台失陷前后,这里发生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参加中华门一线防守的中国军队,其左翼为第87师王敬久部,右翼为第51师王耀武部。日军攻击中华门的部队,在中华门东侧为第114师团之步兵第150联队,西侧为第6师团之步兵第13联队和第47联队。

12月12日,随着雨花台阵地的失守,日军开始对中华门发起大规模进攻,战斗十分激烈。日军欲攻夺中华门,必先渡过环绕在城门南面的秦淮河。中日两军为渡河和反渡河,展开了一场血战。据日军步兵第47联队第2中队《阵中日志》记载:12时30分,该中队“主力在中队左翼前进,部分兵力渡河。但遭到来自城墙西南角河西部村庄的侧面火力攻击,渡河极其困难。城墙脚下人员陷入危险之中”,“紧接着加藤上等兵及二宫伍长指挥的5人各持一根长竿跳入河中游过去。穿着衣服游泳是极其困难的,加上敌军的侧翼火力也越来越猛烈,加藤上等兵胸部中弹沉入水中;广濑少尉艰难地游到对岸。二宫分队中也陆续出现伤员及溺水人员,为救人跳入河里的中畑伍长也负了重伤。那情景实在是惨不忍睹。”

时近中午,日军中津留大作伍长率6名士兵组成的敢死队,自中华门以西段,登上城头。中日双方在城头上进行了十分惨烈的搏斗。日军步兵第47联队战史记载:“分布在城墙上各处的支那哨兵,从不同的地方爬了出来,呼喊着向日本兵包抄过来。手榴弹互相投掷,滚滚浓烟中,刺刀刺入人体的声音,扭打的声音,呻吟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手榴弹用完了,步枪来不及射击,随手捡起石头就扔过去,摔倒之前将刺刀投向敌群,徒手格斗等等,如此惨烈的肉搏战。”

类似的激烈战斗在中华门东侧也愈演愈烈。主攻该段城墙的日军第114师团步兵第150联队在其“战斗详报”中,十分感叹中国军队的战斗精神:“在我军占领城墙后的12日下午,作为具有保卫首都责任的敌军,从下午4时多到深夜,连续十几次激烈反击,试图夺回城墙也是理所应当的。城内外、城墙上,军号声遥相呼应,鼓舞其声势浩大的反击,不能不认为有值得赞赏之处,其精神教育也是很彻底的。”

上述出自攻击南京的日军部队与官兵的文献资料,真实地描绘了他们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南京之战。中国军人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演绎的南京保卫战,给日军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中国军人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