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期●专 稿●

上海自贸区一瞥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唐玮婕


四个工作日,全套证照到手

2013年10月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正式受理企业登记注册的第一天。尽管申城下起了瓢泼大雨,却仍然挡不住一大批企业“抢占自贸商机”的滚烫热情。从事保险互联网业务的外商独资企业阿礼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方玉书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表示,企业最期待的就是能借助自贸区在准入门槛、金融开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捕捉到更多开拓市场的机会。

四个工作日后,方玉书再次来到自贸区管委会的综合服务大厅,向1号受理窗口递上一张“企业登记申请收件凭据”,全套的相关证照——组织企业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明、税务登记证很快就交到了他手里。他连连感叹——自贸区果然够“神速”。

过去一家企业要走完整个工商登记程序一般需要29天。上海自贸区取消了前置审批、实行备案管理,无论是内资、外资企业,只要承诺符合条件都可以最快在四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全流程。随着“负面清单”即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公布,上海自贸区将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备案制投入“实战”将大大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资金不到位,照样办公司

“在自贸区内注册,可以不再受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约束,这无疑将给企业的流动资金带来很大运转空间。”内资企业上海远时(投资)有限公司也是很快就顺利领到了所有证照。根据自贸区试行的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即资金不到位,企业也可以先登记领执照),这家从事股权投资管理的公司,认缴注册资本金5000万人民币,约定两年之内全部到账。

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沈卫国表示:“过去公司的注册资金必须先到位,才能拿到营业执照(称为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现在,在自贸区里,只要在公司章程上写清楚,承诺一定时间后注册资金到位,就能提前办理工商手续,整个操作过程很方便。”他表示:“前提是企业必须承诺,后续也会有验资。”

别小看这一纸承诺,上海自贸区将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就意味着企业一旦有不诚信行为,很快就会暴露出来。

货物入区,可享“后报关”

2013年10月的一天中午,捷开依(上海)物流有限公司的集装箱货运车辆从外高桥港区驶来,抵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卡口。在缓缓驶入专用“快速验放车道”时,货车司机不必下车,坐在驾驶室里掏出一张提货通知单,将单证上的条形码对准车道上新装的扫描器,只听“嘀”的一声,左前方电子屏显示出红色的“放行”字样,卡口栏杆自动抬起,货车入区后驶向公司仓库。这是自贸区首票“后报关”的试点货物——一批从韩国蔚山进口的电解铜,货值359万美元,货重499吨。

经海关批准,上海海关在自贸区试点实施“先入区、后报关”新型海关监管模式。试点企业可先凭进口舱单信息将货物提运入区,再在规定时限内即自运输工具进境14天内向海关办理进境备案清单申报手续。和过去传统的“先报关、后入区”的“串联式”通关模式相比,新模式允许企业把提货入区作业与申报备案手续“并联”进行,可以让货物入区时间由原来的三个工作日缩短至一个工作日,还能减少集装箱滞留港区的成本。

目前,上海海关已确定了近10家区内企业试点“先入区、后报关”,待运作成熟后逐步复制、推广。

国际快件,“中转集拼”动起来

2013年11月21日凌晨,一架全球物流巨头——DHL(中外运敦豪)的货机由德国莱比锡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卸货后马上开箱分拣,将发往日本的货物再次拼箱转运出境。这是浦东机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后推出的创新举措——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的首票业务。

紧邻浦东机场的第三跑道,DHL在此设立了自动化的北亚枢纽,扮演着“亚洲快递转运中心”的角色。根据测算,DHL正式启动中转集拼业务后,每周将有8000余票快件由原先第二天白天出运改为午夜航班出运,可节省8小时的递送时间,使客户在备件时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据上海机场集团总工程师刘武君介绍,在28.78平方公里自贸试验区的地理版图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面积为3.59平方公里。随着转口和通关效率不断提高,到2020年,浦东机场年货运量有望达到470万吨,货运中转比例由目前不到5%提升至15%,构建起空空、空地、线上线下三网一体的复合型全球货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