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期●缅怀篇●

华东部队文化事业的开拓者

——江岚

作者:杨联三 李传弟

60年代初,江岚(前排右起第5人)和南京军区宣传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我军由战时体制逐步向和平建军体制转化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军队要实行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在全军展开了轰轰烈烈文化大进军的运动。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我们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从1950年初正式成立文化部,江岚同志任部长,殷及夫同志为副部长。文化部机关共有干部职工100多人。
      军区文化部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军区党委和政治部领导下,围绕各个时期部队的中心任务,坚持贯彻面向基层、为兵服务的方针,广泛开展部队文化体育活动。寓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于各项文化活动之中,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岚同志在主持军区文化工作的十多年中,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政治素养和智慧。他有多年的部队政治工作经验,十分熟悉部队生活。他在文化部门的机构设置、组建,领导干部的选配,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等方面,运筹帷幄、呕心沥血、尽职尽责。他在工作部署中,指导思想明确,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抓创作、抓深入基层这些关键环节。他认为没有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就出不了好的剧目,即使有好剧本没有优秀演员表演,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他决心一方面从部队内部发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从地方专业院校和社会、民间发现、选拔,通过一定途径和审批程序,征召入伍,这样既快又好地解决人才的短缺。从50年代后,军区陆续选送了一批有一定基础,并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去中央戏剧、音乐、美术、电影、体育等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如当年选送去中央戏剧学院的有李育五、肖克木,去中央音乐学院的有何方、龙飞、陈大莹等,去中央杭州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有杨涵、徐天敏、龚枚、陈其等,去电影学院的有庞学勤等同志。文艺团体要培养出自己的梅兰芳,自己的乌兰诺娃。1954年,解放东山岛战斗打响后,前线话剧团正在福建部队演出,江岚部长当即命令该团赶赴东山前线,深入采访战地军民。白文同志不久就创作了话剧《东海最前线》,李传弟、金甲同志自编、自演了《东山战斗洋片》的活报剧,这两个剧及时、真实、生动、幽默地反映了解放东山战斗的情景,受到部队官兵的欢迎,在调北京汇报演出时,文化部部长茅盾称赞洋片的演员为中国的卓别林。
      在江岚同志主持军区文化工作中,军区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部队题材的话剧和电影,如沈西蒙等同志创作的第一部完整、准确、生动地反映毛主席运动战思想的《南征北战》电影;沈默君创作的一部描写我军渡江战役时侦察题材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胡石言创作的第一部描写新四军年青战士和民兵的抒情电影《柳堡的故事》;沈西蒙创作的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斗英雄《杨根思》话剧,该剧在全国话剧汇演中获得一等奖;由顾宝璋和所云平同志合作,反映陈毅司令员运用统战思想,团结开明士绅,舌战群顽,打击敌人的《东进序曲》话剧和电影。在此期间还有《烈火红心》、《第二个春天》和歌剧《红霞》等一批优秀剧目。在60年初,由沈西蒙等同志创作的第一部拒腐防变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赴北京汇报演出,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该剧后,上台和演员们一一握手,称赞该剧写得好、演得好。周总理还设家宴招待该剧的主创人员,并指示尽快改编成电影,由原班人员拍摄。罗瑞卿总长还指示全军各话剧团都要上演该剧。
      不仅在话剧方面,华东军区在歌舞艺术的创作和表演方面,在全军乃至全国都十分突出。记得在全国首届文化会议上,华东军区暨三野有关文工团创作和演出的《淮海战役组歌》,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一致赞扬。毛主席十分满意地夸赞“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 。1959年在维也纳举行世界青年联欢节时,以沈西蒙同志为团长的中国青年艺术团和以沈亚威同志为团长的青年歌舞团(以前线歌舞团为主)参加了联欢、演出活动。之后,前线歌舞团还赴苏联进行访问演出活动,由何方同志搜集加工和整理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此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优秀民歌的代表作,享誉全世界。在香港、澳门回归,奥运、申办世博会等,几乎在所有重大的政治、历史活动中都演奏了《茉莉花》这一名曲。此外,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和直接指导下,前线歌舞团还参加了音乐史诗《东方红》这一大型歌舞的创作、排练和演出活动,为这一重大题材的演出,作出了积极贡献。前线歌舞团还多次出国演出,获得所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称赞。
      离休后的江岚部长,仍然关心着部队文艺创作,90年代,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李传弟、梁泉同志合作的电视剧《七战七捷》、《豫东之战》、《英雄孟良崮》等电视剧连续播放,非常高兴,亲自写信祝贺,并向传弟同志索要剧本。江岚部长对部队文化工作的发展一往情深,令人感佩!
      江岚部长在工作中,高瞻远瞩,顾全大局,既为军区的文化事业培养和引进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专业工作者,形成了人才荟萃、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的活跃局面,又能根据总政治部和全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需要,积极向总政文化部所属的很多单位都输送了急需的专业人才。军区先后向解放军艺术学院选送作曲家晓河、洛辛,舞蹈家隆徵丘等同志,向八一电影制片选送著名剧作家黄宗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帆,话剧演员于纯绵,以及编辑闻达等同志,向总政歌舞团选送女高音歌唱家王翠年等同志,向《解放军文艺》社选送王汝俊、尚力科、袁玉柏等高级编审,向《解放军画报》社选送刘璞、杨邨等同志。1956年,总政为纪念建军30周年,举办首次军史展览,从我军区抽调了杨涵、郑洪流等一批同志和华东五省的一些画家,去参加创作和布展,在评比中我军区名列第二,受到总政首长的表彰。画家杨中流、彭彬、郑洪流等不少同志就作为骨干被军事博物馆留下。
      江岚部长在主持华东军区文化工作的十多年中,致力于军队文化事业的创建发展,功绩卓著。我们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相处十多年,他言传身教,使我们受益匪浅。他对革命事业的一贯忠贞、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和风范,永世难忘!江岚部长的逝世使我们深感悲痛,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