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期●专 稿●

进军福建征程中迎来新中国成立

作者:施光华

1949年是解放战争最后一年,我们仍在连续战斗行动中度过。我们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经历了淮海、渡江、进军福建的战役。我所在的十兵团第二十九军八十五师二五四团和兄弟师团一起,从苏北、苏中根据地一直战斗到解放福州、厦门。60年前的往事,常在脑海里浮现。
                                                                                                                   深山峻岭,考验苏中子弟兵
      1949年7月初,我们部队从苏州出发,行军到嘉兴,乘火车到江西上饶,然后翻越武夷山。二十九军大多数干部战士出生于长江以北,尤其是苏中平原地区人比较多。从上饶向南,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险,沿途村庄也较稀少。部队大多是白天隐蔽休息,近黄昏时开始行军。有时白天穿越高山密林,半天见不到人烟,只听见猿啼。闽北山区本来少粮、蔬菜奇缺,又逢青黄不接期间,筹粮买菜都很困难。时值盛夏,山区虫子多,卫生条件差,指战员们初到南方,水土不服,不少人患疟疾、痢疾、皮肤病。从离开上饶到进入闽南,部队只能以空心菜下饭,尤其在山区,只能吃清水煮空心菜和笋干,缺少油盐,许多人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肠胃道病和夜盲症。加上翻山越岭也有跌伤的,二十九军共计非战斗减员3000多人。
      我们部队经铅山、崇安、建阳、建瓯到尤溪,翻越武夷大山,到戴云山区。山区气候多变,连队里每天都有人中暑晕倒。山路陡峭,有时要从飞鸟不过的悬崖边,艰难攀登,或者靠大家手拉着手,慢慢通过。骡马跌伤的不少,重武器不能用牲口驮载,只好拆开分几个人肩扛着走。夜间风雨交加,能见度差,常有人跌入棘刺山沟。战士们每人身上武器装备、背包干粮重70~80斤,许多人脚上磨起了血泡。指战员们充分发扬互助精神,互相争着帮助体弱的同志减少负担。
      进入福建山区,见到溪边用来舂米的水碓车轮,走过溪涧上的石桩町步,见到了一些汉、苗、畲族同胞,有时还和激流中的竹筏比速度,战士们都觉得很新鲜。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在家乡浙南山区时的情景。“七·七”事变爆发不久,我和几个同学组成抗日流动宣传队,曾到山门、凤卧等粟裕部红军根据地演出,也到过平阳、泰顺交界的大山里活动,见到过苗族、畲族同胞。山高路险,云雾缭绕,有时只听见鸡声人语,不见村舍村人,云雾散了,才知道原来是近在咫尺。
                                                                                                                    堵闽江口,俘敌将官十多名
      8月5日,我们团从尤溪出发,担任师的前卫团,翻越戴云山。任务是长途迂回,插到宏路和福清,配合兄弟部队攻克福清、福州,断敌海陆退路。戴云山海拔近千米,山高林密,道路陡峭,遇到雨天,我们只能用手趴在地上前进。为了保证行军路上不断炊,每人还要多背4~5天口粮,夜间穿越密林,一小时只能前进3~4华里。
      宏路位于福(州)厦(门)公路线上,在福州、福清之南,离福清约10公里,离福州约50公里,是福州之敌南逃莆田、厦门或渡海逃向平潭岛的必经之地。部队经过长途冒暑行军,紧接着攻击宏路、福清和追歼福州逃敌。我们和兄弟部队在解放宏路、福清并截歼部分残敌之后,紧接着向海口、长乐、马尾追击。我们团留一个营防守宏路,两个营向北挺进。部队连续翻越几个山头,已十分疲劳,但仍鼓足劲头,一口气又翻过几个山头。福州守敌有国民党绥靖公署和第六兵团。绥靖主任朱绍良和兵团司令李延年已乘飞机逃跑。我们团在兄弟团密切配合下,在闽江口截住了第六兵团、绥靖公署及其所属部分官兵,其中有中将1人、少将10人,官兵和家属等4700多人。天色已晚,投降官兵及家属许多人打着手电筒和马灯,形成山间一条蜿蜒连绵的长龙。我们二十九军在福州战役中共计俘敌11000多人,其中将级军官15人。
      这次进军,得到了福建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积极配合部队,攻克和收复许多中小城镇。党组织和游击队向群众广泛宣传,组织群众帮助解放军架桥修路、挑运弹药物资、带路追歼逃敌。在大山里,甚至有八九十岁的老太太,在部队进村寨前换穿了大袖镶边的民族服装,端坐在堂上迎候。福州战役结束后,我们军还召开了民工表彰庆功大会,欢送苏中东台县民工担架团回乡。东台县民工团从渡江前直到南下福建,整整随军6个月,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单位和个人。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厦门
      福州解放后,国民党改任汤恩伯为福建省主席兼厦门分署主任。汤恩伯见形势不利,将兵力从莆田、泉州等地向厦门收缩。我们8月底进驻莆田,9月中旬,从莆田经泉州到集美一带。
      部队在同安、集美附近村庄宿营,夜晚在海边演练攻击厦门的战术技术,指挥员日夜在海边观察厦门登陆点和潮汐、风向。白天,为了避免敌机袭扰,以连排为单位分散隐蔽在果树林里,一面学习,一面休息。战士们打开背包,铺在果园里睡午觉。九十月份,正是荔枝桂圆成熟季节,有的果串垂到脸上,甚至鼻子尖上,大家都很自觉,不私自采摘。炮兵、重机枪单位的骡马拴在果园里,为防止啃坏树皮,都用竹篮套住嘴巴。厦门敌人向我们炮击,我们炮兵部队也不时向敌方还击。炮弹震落果园里的柚子等果实,我们小心拾起来,堆放在一起,交给果园主人。集美学校非常美丽,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周恩来同志亲自嘱咐,“宁可多流血,也要保护集美学校”。兄弟团攻击集美守敌时,只使用机枪不用炮。敌军滥轰集美,校舍部分受损,我们全力抢救。我们部队纪律严明,爱护群众无微不至,深得老百姓赞许,闽南老乡都说:解放军“火”(好)!
      1949年10月1日下午,收音机里广播北京天安门前的盛况,大家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群情沸腾。我们忙着赶制五星红旗和突击连、纵深作战营的红旗,召开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和解放厦门岛的庆祝誓师大会。我们团的战斗英雄、班长殷和生,军参谋长黎有章,作为我们军的代表,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前的观礼。殷和生还参加了全国青年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