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期●专 稿●

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纪念红十四军成立80周年

作者:蔡秋明


 

  2010年4月3日,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80周年,回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人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促使(南)通海(门)如(皋)泰(兴)地区的先进分子以崭新的战斗姿态,投身于现代革命运动的行列。1925年“五卅”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南通、如皋等地相继建立,使本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通海如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气势磅礴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实行血腥大屠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从1927年至1930年,通海如泰地区党组织,在全国各地革命胜利斗争的影响下,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红旗,在南通、海门、启东、如皋、泰兴、泰县、靖江、东台等8县内组织和领导了工农革命运动,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这支革命武装,与在苏南、苏北等地革命武装相互结合,在敌强我弱极端困难条件下,发动群众分土地、抗租、抗捐、抗粮,开展游击战争,创立革命游击区,英勇战斗在长江北岸、黄海之滨。
  1928年,如皋、泰兴“五一”农民暴动失败后,中共江苏省委指示南通特委,以游击战争恢复工作。7月,如皋县委重新成立后即组织游击小组,以“中国工农红军江北总指挥部”名义在如皋南乡活动。这期间,原泰兴县委一些干部也陆续从上海返回家乡活动。他们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政策,组织特务队,捕杀对革命有危害的极端反动分子。1929年3月,如皋游击小组改为镇涛红军游击队,在如泰周边地区活动。不久,泰兴临时县委成立,泰兴特务队也有了发展。8月28日,中共南通特委决定,如泰两支游击武装集中编为如泰工农红军,共有120多人。10月中旬,江苏省委先后派薛衡竟、黎昌圣等军事干部到如泰红军中工作,红军在如皋、泰兴、靖江三县周边开展游击战争。1930年初,红军开辟了东至镇涛,西至季家市、黄桥,南至长江边,北至通扬运河的大块游击区。与此同时,党领导的南通东乡四甲坝和海门地区的游击队也得到发展,并发动农民举行暴动,这一带近50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红色区域”。
  1930年1、2月间,江苏省委连续发出指示,要求通海地区各县,“积极发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在乡村苏维埃农民政权建立时,即应将游击队、自卫队、农村少先队等集中起来,编为红军,而使之扩大。2月初,南通、如皋、泰兴、启东、海门5县县委书记举行联席会议,决定采取进攻的路线,抓住群众的迫切要求,组织同盟罢工,开展游击战,扩大斗争区域,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红军。南通特委在南通东乡召开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成立。
  3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江苏省委决定,将原南通东区和如泰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3月26日,中共通海特委正式成立,统一领导通海如泰地区党群工作和游击战争。4月3日,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召开有2万多军民参加的红十四军成立大会,以公布十大政纲的形式第一次公开打出红十四军的旗号。通海特委代表张辛在大会上宣布红十四军领导人及组编情况:何坤任军长,董畏民(后为李超时)任政治委员,薛衡竟任参谋长,俞乃诚任政治部主任;通海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一支队,下辖两个大队;如泰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二支队,下辖3个大队;并分别公布各支队、大队干部任命,全军500余人。会后举行阅兵式。红十四军成立后发表了《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明确宣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战斗纲领,宣告“我们是工农群众的武装,我们是工农政府(苏维埃)的卫队”,号召工农大众踊跃参加红军。此后,红十四军纵横驰骋于通海如泰地区,捷报频传,红色根据地迅速扩大。
  4月16日、24日,红十四军二支队在攻打老户庄和高庄时,军长何坤和参谋长薛衡竟先后牺牲。5月18日,红十四军和赤卫队一千多人奇袭余东市。5月20日,红十四军一支队发动汤家苴战斗,毙伤地主武装六七十人。7月12日、13日,红军一个大队打下华丰盐垦公司和徐家园两个据点,歼敌“自卫队”80多人,缴获长短枪50余支,打退三余镇下来扫荡的“白龙党”近千人。
  随着红十四军军事斗争的胜利,通海如泰2块游击区不断扩大,中心区约150平方公里。红十四军主力发展到1500余人。此时,江苏省委要求各地“以最大努力去发展红军,并使红军赤色区域向中心城市、交通要道发展”。省委为了加强红十四军领导,又派张世杰等军事干部到该军工作,并决定按正规军的编制进行整编。1930年6月,红十四军整编为2个师,第一师由第二支队改编而成,师长张世杰、政治委员黎昌圣,下辖3个团和一个师直教导队;第二师由第一支队改编而成,师长秦超、政治委员俞金秀(后为黄火青),下属3个营。军长牺牲后由政治委员李超时兼军长,部队整编后,李超时仍任军长兼政治委员。
  红十四军在江海平原发展壮大,地方反动当局与豪绅十分惊慌,国民党第五师第十三旅、省警察总队、淞沪警备队、海军陆战队及地主武装联合起来,对红十四军发动多次“围剿”。6月14日,红十四军第一师在李超时指挥下,集中兵力打垮2000多国民党军的8路“围剿”,全歼敌先头部队一个连,以后,又在西野庄等地多次重创敌军。
  7月29日,通海特委根据江苏总行委“以南京暴动中心”、“通如泰首先攻下南通,再向南京发展”的指示精神,召开红军和地方党组织领导人联席会议,布置以黄桥为中心的总暴动。8月3日,红十四军第一师率领泰兴东乡5万余农民,举行黄桥总暴动,后因敌我力量悬殊,加之内奸出卖,暴动队伍腹背受敌,伤亡很大。黄桥暴动失败后,如泰地区反动军警加紧对红军发动进攻,通海特委委员王玉文等数百人被杀害,红军第一师在战斗中伤亡很大。9月中旬,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编成四支游击队,由李超时、沈威、何扬、丁质之等分工领导,分别在东溪、黄桥、港西、镇涛等地坚持斗争,但在反动派重兵“围剿”下,队伍不久都被打散。红十四军第二师一些重要干部秦超、唐楚云等也相继在战斗中牺牲。9月底,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负责人刘瑞龙、李超时等被迫转移到上海。
  这场紧靠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心南京,地跨8县,历时3年的工农革命运动和红军开展的游击战争,极大地鼓舞了大江南北广大人民的革命斗志,配合了全国革命运动,锻炼了群众,为以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创造了条件。通海如泰地区共产党人、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群众在斗争中表现出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放光芒!红十四军和通海如泰地区牺牲的干部群众,烈士们英灵永垂不朽!
  红十四军精神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着力加强革命老区建设,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本文根据《江苏省志·中共志》、《江苏省志·军事志》、《如皋史志资料(13)》和刘瑞龙著《回忆红十四军》等史料汇编而成,谨向上述各书编纂人员、著者表示深切谢意。本文编纂者: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顾问,《江苏省志》原副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