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军歌嘹亮

作者:赵景荣

北京将军后代合唱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再次唱响嘹亮的军歌
1963年春节,南京军区将校合唱团在联欢会上演唱军歌

      五十年前,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200多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们组成的“将军合唱团”,在首都北京,以质朴嘹亮的歌声,歌颂了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本色。
      今年夏天,北京将军后代合唱团要到上海演出的消息传来,不由得让我回想起自己的父亲(赵俊)1963年参加南京军区将校合唱团的往事。那时我才八岁。也是夏天的晚上,我们全家在顶楼阳台乘凉,父亲边摇扇子边说:“我参加了军区合唱团,正在排练,要在春节军民联欢时演出,唱的都是老歌,军歌,我都会唱。来,孩子们,我教你们唱一首《抗大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这是父亲第一次教我们唱歌,我们自然很认真地学。突然父亲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就给我们讲起了他亲身经历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惨烈战斗。西路军战败后,父亲没有当逃兵,凭着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找到党找到红军。历经30多天的饥寒,白天躲晚上走,克服重重艰难,终于找到了援西路军司令部。后来回到延安上了“抗大”。《抗大校歌》就是那时学会的。接着,父亲又教我们唱了一首《大刀进行曲》。他说:“这首歌的开头和结尾两句都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真是唱出了中华民族一致抗日的决心和勇气。”抗大毕业后,袁国平伯伯带着我父亲等30多人到了新四军军部,投身到抗日的战场上。父亲还说:“战争年代,到处都能听到这些鼓舞士气的歌。唱着这些歌,我们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蒋匪军。现在胜利了,建设新中国,我们重唱这些歌,仍然感到好听,亲切,振奋人心。”接连几个晚上,父亲教,我们学,直到会唱,他才满意。这是两首很有气势的进行曲。回忆那时,我们五个孩子的童声合唱还是很好听的,也相信那时会唱这些歌的孩子并不多。春节后,父亲将演出照片带回来给我们看。第一排正中间是父亲,代表司令部;左边是龙潜叔叔,代表政治部;右边是郭金林叔叔,代表后勤部。他们三位是将军代表。那位背对着我们的指挥,是新四军老战士、歌曲《茉莉花》的采集改编者,时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副团长的何坊叔叔。伴奏是前线歌舞团交响乐队。著名剧作家、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南征北战》编剧,时任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的沈西蒙叔叔也参加了演唱。如今以上几位前辈都已离去,只有何坊叔叔还健在。他的《茉莉花》在香港回归仪式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悠扬奏响。从此,《茉莉花》的旋律在世界各地都能听到。虽然它是民歌,但它代表了中国的经典歌曲传唱全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009年8月,北京将军后代合唱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用激情再次唱响了时代的军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一首首老歌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曲目,词写得好,曲谱得好。台上大声唱,台下小声附和着。国家一级演员程志(老将军后代)也应邀演唱。他还唱了一首1937年打鬼子的民歌,让台下几百人共同为他合了几个山东口音的枪声,把整个演出推向了高潮。8月8日为上海市演出,结束时互动歌曲是《歌唱祖国》。8月9日为我们后代演出,互动歌曲是《新四军军歌》。我们结伴去看演出的朋友中有新四军的后代,有八路军的后代,有1959年北京将军合唱团的后代,有其他革命前辈的后代。我们动情地唱着,因为我们有这份永恒的新四军情结。演出结束后,南北两方几百位后代们在舞台上欢聚一堂,合影留念。这是非常难得的时刻,正是军歌将大家聚集在一起,解放六十年在上海才出现第一次。我们之间不是演出团体和观众,而是一家人。听说他们的演出服是比照1955年将军礼服的颜色,每个人自费定做的。
      父亲,你们就是军歌中集合在黄河之滨的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你们就是军歌中挥舞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英勇战士,是你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亲爱的父亲,如今您离开了我们,可您唱过的军歌还在,歌声还在。在共和国成立60年的今天,我们后代一定会将它永远唱下去,唱得更嘹亮,唱响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