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王建国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两年前,他曾向我询问姜堰一个叫张尤庄的地方,说可能在溱潼地区,他的岳父童炎生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那里负过重伤。我虽是姜堰人,但不知道张尤庄。为此,我先后问了在溱潼工作过的同事和正在溱潼任职的朋友,他们都未听说过张尤庄,我不免有些沮丧。长期在姜堰工作的爱人提醒我,溱潼镇曾经设过区、设过县,张尤庄不一定在现在的溱潼镇范围,建议我去请教一下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宋春霞。宋老长期在泰县(即姜堰市)进行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泰县县政府负责人。
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去宋老家拜访,老人已年近九旬,但身体依然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当听明来意后笑着说:“找我找对了,张尤庄不在溱潼镇而在洪林乡(现属娄庄镇)。”老人告诉我,他不但知道童炎生将军,并且一直珍藏着将军写给他的一封信。这意外的收获让我惊喜不已。说话间,老人进入书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包,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封历经60多年的书信依然保存完好。老人戴起老花眼镜边看信边给我讲,1949年春节前,时任泰州军分区司令员的童炎生带领有关人员进驻姜堰,作为地方负责人的宋春霞参与接待,并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童司令就住在宋春霞家中。在此期间童司令对姜堰的各项工作包括抗灾救灾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后来他因紧急任务离开姜堰,临走时未能向宋春霞辞行。春节后(1949年2月5日),童炎生写了封信给宋春霞,对暂住期间给予的支持和关照表示感谢,并对姜堰下一阶段相关工作继续关注,还邀请宋春霞到泰州去观看当时泰县尚未有的电影。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军民情谊以及将军的谦和、细致。斗转星移,60多年过去了,宋老对这一段历史记忆犹新,感慨万分。我高兴地把寻访结果向老领导王建国作了汇报。
由此,我对童将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翻阅了许多资料。童炎生1911年出生在江西省安福县严田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双亡,饱受欺凌。1929年红军来到安福县,打土豪分田地,童炎生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从湘赣到江浙皖,从战士到司令员。在战争中,他骁勇杀敌,五次身负重伤,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32年在掩护全营突围时,他参加敢死队并任班长,在殊死拼杀中,一发炮弹在身边爆炸,导致左腿受伤,小腿骨外露,简单包扎后,带领全班突出重围。由于缺医少药,伤口严重感染,出现外翻腐肉,医生要求截肢,否则危及生命。他为了能重返前线,坚决反对截肢,找来一把剪刀,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以超人的毅力强忍剧痛,把烂肉剪掉,敷上草药,伤口竟渐现好转。他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三次参加敢死队,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是湘赣红军中的一员骁将。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打响了,身为主力老二团政治处主任的他,在战前动员时号召:“政工干部脑壳上要刻着三个字——当模范。”他身先士卒深入到一线参与战斗,激战中前额被弹片击中负伤,弹片终身留在脑壳中。
1944年9月,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决定讨伐勾结日寇无恶不作的陈泰运税警团,童炎生为政委的特三团担任主攻任务。当我军发起攻击时,敌人扔出大批土制速爆手雷,有的凌空爆炸,有的落地即爆,造成以云梯攀登攻坚的我军较大伤亡。童炎生指挥部队改变战术,组成多个尖刀小分队,利用夜幕掩护直捣敌指挥部,一举攻克张尤庄。打扫战场时我军缴获敌人大批土制速爆手雷。一贯倡导政工干部要“当模范”的他,战斗结束后手拿一枚速爆手雷在打谷场上给部队作战评,并提出让大家好好研究手雷。说完,他拿着这枚手雷走到村外一座木桥上进行试爆。这时警卫员陈德峰见状一边向他跑去,一边大声高喊:“首长,危险!”话音未落,这种极不稳定的土制速爆手雷突然冒起白烟,在童炎生刚举起的右手中起爆。随着一声巨响,童炎生倒在血泊中,整个右手被炸得血肉模糊。简单包扎后,到军区医院进行截肢急救,从此童炎生成了独臂军人。术后第二天他就拒绝护士喂饭,并且在病床上练习左手吃饭、写字、瞄准射击,未等伤口痊愈就急切返回抗日前线指挥作战。由于截肢伤口再度严重感染,他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截肢手术。这次手术后他又跟上次一样,未等治愈就匆匆赶赴前线。最后,经粟裕下令他才回到师部医院接受治疗。
新中国成立后,童炎生先后担任苏北军区参谋长、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共和国开国将军中十位独臂将军之一。1985年5月,童炎生将军因左腿顽疾导致骨癌,走完了74年传奇人生。
将军已离开我们20多载。睹物思人,看着将军在失去右臂后用左手书写的信件,他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如今,这封信的影印件已保存在镇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