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期●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
坚决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作者:江 新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于5月9日隆重举行了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的系列活动,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参加。他在5月8日上午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指出,“中国和俄罗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问题上,中方和俄方立场一致。双方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坚决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当天下午,他在下榻的饭店同20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亲切会面,又强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该共同倡导正确历史观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加列耶夫在发言中感谢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的深情厚谊,并代表俄罗斯老战士向中国老战士致以节日的祝贺。他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和中国人民承担了打击侵略者的重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亚洲太平洋主战场,中国军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有效防止了日本对苏联的进攻。俄中两国人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友谊,不断扩大和巩固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中国新四军老战士,笔者看了上述报道,引起对二战的回顾,心情很不平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被卷入,其规模之大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场战争,在欧洲地区,苏德战场是主战场;在亚太地区,中国战场是主战场。当年苏联军民和中国军民为赢得这场关系全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大战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现在确实被一些人低估了,这很不公平,令人愤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9月德军向波兰发动进攻开始的。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前,欧洲除苏联的欧洲部分及英伦三岛因英吉利海峡的阻隔未被德军占领外,整个欧洲的其它部分及非洲的北部均被德意法西斯占领,战局十分严峻。苏德战争爆发后,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苏联军民奋起抗击。战争初期,德军以闪电战术,长驱直入,占领了苏联大片国土。然而,随后不久,苏军出敌不意,隐蔽调集力量,在莫斯科城下歼灭了德军大批有生力量,重创了德军的攻势。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胜利,全歼德军精锐主力30万人,就从根本上扭转了大战的战局。从此,苏军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以破竹之势,大举反攻。1944年起,通过对德军的十次打击,苏军至年底即全部收复沦陷的国土,并把战线推进到国境之外。在苏联处境最困难之时,美英拒不实现对苏联的承诺,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直至1944年6月6日,德军被苏军穷追猛打,败局已定,美英联军才于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地区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1945年初,美英军队与苏军分路攻入德国本土。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在与德军生死大搏斗中,苏军抗击着近201个师的德军,而德军用于对付美英军队的兵力不超过21个师;即使在第二战场开辟之后,150万美英盟军对付的也只是56万德军,而在苏德战场上,650万苏军所对付的则是450万德军。在这样铁的事实面前,西方却极力贬低、抹煞当年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彪炳千秋的贡献,这不是在开天大的历史玩笑吗?!
再说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最早、作战时间最长的国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中国抗战坚持了14年;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历时8年。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前,日本法西斯以为中国积贫积弱,内战不断,军队装备落后,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结果,却大出其意料,他们大规模的疯狂入侵,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工农兵学商和各族各界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轰轰烈烈的抗战局面。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南方游击队则以“寇能往,我亦能往”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迎敌而进,深入敌后,依靠和发动沦陷区人民群众,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敌人的前线。在年复一年的持久抗战中,敌人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两面夹击,首尾不能相顾,愈来愈陷于处处被动挨打,饥疲交困,苦于奔命,焦头烂额的境地。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唯一战场,抗击着日军陆军总兵力的9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仍抗击着日军陆军的78%。8年全面抗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死伤133万余人,占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190万人左右的70%。历史充分表明,二战期间中国一直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现在,有人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归功于美国在日本丢了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这种看法如果不是别有用心,也是一叶障目。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功夫就坦然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延绵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诚然加速了日本的失败和投降,但其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则是中国各族人民持久的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否则,就很难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重新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正是因为经过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地觉醒了起来,以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地发展、壮大了起来,从而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能仅以4年时间就推翻了得到美国全力支持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振了国威,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营造了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现在中国人民不仅站了起来,而且经过改革开放,也逐步富了起来,强了起来。联系战后65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与发展,就更可以看清当年战胜日军法西斯的主因只能是中国人民,而不是其它外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中、苏、美、英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胜利。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得到过苏、美、英等国的支援。同样,苏、美、英等国也得到过中国的支援。当年日本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是:“中间突破,后攻两头”,即先征服中国,而后以中国为基地,北攻苏联,南夺英、美、法、荷等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但因其大部分兵力陷于中国战场,“北进”计划始终未能如愿以偿。这样就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得以先后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调出50余万兵力到西线战场,这对战胜德国法西斯无疑起了重大作用。
日本法西斯的“南进”计划,也因“中国事变”未解决而被迫推迟,直至1941年12月才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这就使美、英在太平洋地区获得极其宝贵的备战时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也因其主要兵力陷于中国战场,在太平洋战场上只能投入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陆军兵力,这就大大减轻了美英盟军的压力,使之较快扭转被动局面,转守为攻。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此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国外出版的卷帙浩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专著,对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往往很少提及,这显然是有失公道的。
历史是已经成为过去的事实,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但是不能对历史本身任意加以歪曲和篡改。“国可灭,史不可灭”,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更为重要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尊重历史,就是尊重人民。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并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经验和教训,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