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期●历史研究●

开罗会议:罗斯福、丘吉尔与蒋介石

作者:易 化

1943年夏季以后,欧洲与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加强了对法西斯轴心国的反攻。9月8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局势渐趋明朗。美国总统罗斯福从战后局势安排考虑,力图把中国扶持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他认为:有五亿人口的中国站在美英一边,这在“紧接着战争结束以后的时期”是会“非常有用的”。如果中、英两国站在美国一边,战后就可以孤立苏联。因此,罗斯福以极大的热情发起召开美、英、中、苏四大强国首脑会议,讨论同盟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协同作战以及战后的远东安排,确立战后世界基本态势。
      1943年10月28日,罗斯福电邀蒋介石参加四大国首脑会议,电文说:“我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我尚不知斯大林能否与我相晤,但在任何情况下,我极想与阁下及丘吉尔能及早会晤于某处,时间为11月20日至25日之间。我想亚历山大(埃及海港)当为一良好地点……会议日期为三日。”针对美国人认为蒋介石政府“泄露机密是出名的”情况,罗斯福在电文中特别关照蒋介石“祈极守秘密为盼!”蒋介石接到电报,受宠若惊,立即回电罗斯福表示“同意”。
      斯大林对于罗斯福要把中国捧为世界四大强国的设想予以抵制,迟迟不做出是否参加会议的答复。更主要的是,斯大林不愿意在此时与蒋介石坐在一起开会,以免因单方面破坏1941年4月与日本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而使东部地区受到日本的攻击,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罗斯福把蒋介石抬高到世界领袖地位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在美国人的眼中,他(指蒋介石)是世界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他是‘新亚洲’的一个斗士……美国各界人士公认,在这次战争获胜以后,他将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大国的领袖……我在当时并不同意人们这样过高地估计蒋介石的力量,或中国在未来的贡献。”丘吉尔虽说去了开罗,但他仅仅是为了保持战后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和政治、经济利益,为了与罗斯福会面以及紧接着与罗斯福一起去德黑兰会晤斯大林、讨论欧洲战局,才同意与蒋介石会面。

为了安全起见,英国有8个空军中队驻在亚历山大港,以防备德国空军的袭击。在会议和首脑们下榻的金字塔附近,有一个步兵旅的兵力负责保卫,还有500门高射炮指向天空,可谓戒备森严。
      1943年11月21日上午,蒋介石偕宋美龄抵达开罗;下午,丘吉尔也到达了。当天下午6时,蒋介石主动拜会了丘吉尔。罗斯福于第二天早晨抵达开罗。三位领袖带来的随员将近500人,开罗会议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间官员的聚会,能够眺望金字塔的米纳大旅馆人满为患。
      11月23日,开罗会议(密码代号“六分仪”)在罗斯福总统下榻的别墅正式开幕。会议一开始就把亚洲战场的情况先提出来进行讨论。丘吉尔后来回忆说:“我们担心由于蒋介石的到来将会引起的问题,现在终于发生了。关于中国的那些冗长、复杂和琐碎的情况,严重地打乱了英美参谋长们的会议……结果,中国事务在开罗会议上不是最后,而是最先得到讨论。”
      在会议上,罗斯福要求蒋介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继续对日本作战,以牵制住日本在中国大陆的军队,而美国将保证中国在战后取得大国的地位和利益。罗斯福还要求蒋介石在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摩擦,希望能让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去打击日本军队,不要因为国共双方的摩擦而打乱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政府的“战后秩序”。蒋介石则要求美国为他装备和训练90个师的军队,并要求翻越喜马拉雅山的物资空运量必须保持每月1万吨。为此,罗斯福与蒋介石于11月23日晚间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直到深夜12点。在场的只有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和罗斯福总统的秘书萨姆纳?韦尔斯。在谈到剥夺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时,罗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岛,并对蒋说:“琉球是由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用不正当手段抢夺了该岛,也应予剥夺。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联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罗斯福突然提出将琉球群岛交给中国,大大出乎蒋的预料,蒋不知道如何回答。过了一会,他才对罗斯福说:“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两国共同管理为好。”蒋这么一说,罗斯福觉得蒋不想要琉球群岛,故未再往下说。
      关于战后对日本的占领问题,罗斯福提议,应以中国军队为主体,但蒋介石表示此事应由美国主持,如需要中国派兵协助亦可。
     蒋介石在与罗斯福会谈中所表现出来的低姿态,显然与中美之间的互信不足有关联。蒋介石1943年11月23日的日记里在述及回避罗斯福提出琉球问题的原因时说,“如此做是一以安美国之心”。而对于战后驻军日本问题,蒋认为,“罗斯福坚主由中国为主体,此其有深意存也。余亦未便明白表示可否也”。蒋介石似乎怀疑美国提出这些问题的诚意,担心美国是在探询中国对战后处置的胃口,不愿引起美国对中国的疑虑。
      11月25日,蒋介石与罗斯福再度会晤时,又谈到琉球群岛问题。蒋还是坚持共同管理。蒋为什么不要琉球群岛?据后来跟蒋到开罗的国民党官吏分析,蒋去开罗主要是争东北、台湾及彭湖列岛,没有争琉球群岛的计划;另一方面,蒋怕中国得到琉球群岛后,日本战后找中国扯皮,中日两国再度结新怨。
     罗、蒋会谈后,蒋介石说:“气氛融洽。”罗斯福却感到失望,他对他的秘书韦尔斯说,他在同蒋介石打交道的一年来遭到了“无数困难”,蒋介石是“非常神经质的”。罗斯福激愤地谈到蒋政权的“腐败无能”,他厌恶蒋政权“对中国人民大众的苦难无动于衷的态度”。但是罗斯福又认为,不管蒋介石的军事视野“多么有限”,“他的军队的作战情况多么糟糕”,他仍然是战后唯一能使中国人民保持团结的人。罗斯福对他儿子说:“尽管蒋氏夫妇的缺点很多,我们还是得依靠他们。”
      在开罗,蒋介石与丘吉尔就反攻缅甸问题举行了会谈。蒋介石要求英国出动海空军,在南缅投入登陆作战,中国军队从北缅进军,南北夹击在缅甸的日军,从而恢复滇缅公路,确保中国的陆路补给线。这个计划得到了罗斯福的支持。而丘吉尔关心的重点在欧洲,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海空军在法国的登陆作战,实现“霸王”作战计划,以便同苏联争夺战后在欧洲的地位,他拒绝在南缅使用海空军,却要求蒋介石单独在北缅发动进攻,以牵制日军,使之不能向英属印度进军。11月29日,丘吉尔用书面通知英国三军参谋长们:“首相希望将下列事实记录在案,即他明确拒绝蒋介石大元帅关于要我们在缅甸进行陆战战役的同时,负责发动一次两栖作战的请求。”
      蒋介石与丘吉尔还就战后香港归属问题进行了交锋。蒋介石在会议上提出战后拒绝英国军舰驶入中国港口、取消英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收回租借地的问题。罗斯福支持了蒋介石的意见,又问蒋介石:“你对香港有什么打算?”蒋介石尚未回答,丘吉尔抢着大声疾呼:“请大家注意,香港是英国的领土。”蒋介石对罗斯福尊敬有加,对丘吉尔却很不客气,针锋相对地说:“英国以暴力入侵中国,与清廷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国民政府概不予承认,战后随时可以收回香港。”丘吉尔抱怨说:“盟国共同战胜日本,为什么英国也像残暴敌人日本一样,受到被剥夺土地的惩罚?”
      在讨论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问题时,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提出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与中国驻印军两个加强师在广州湾登陆。英国参谋总长艾伦?布鲁克说:“这是一件令人感觉奇异的事件,何以在广州湾登陆没有英国部队参战?谁都知道,那里的香港是英国的领土,英国必须参加广州湾登陆的战役。”蒋介石立即加以反驳,他说:“中国为独立自由而战,香港原是中国领土,在不平等条约下为英国霸占。英国曾被日本从这块土地上赶走,今天要以无数的中国生命,收复这块地方,香港必须归还中国。”布鲁克问蒋介石:“中、美、英协力在缅甸击败日本之后,缅甸仍属于英国,何以在广州湾击败日本之后,香港就应该属于中国?”蒋介石反驳说:“不能拿香港和缅甸相比,香港原是中国领土,中国必须收回,中国没有扩张领土的野心。”布鲁克哑口无言。
      事后,蒋介石在11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开罗会议之经验,英国绝不肯牺牲丝毫之利益以济他人”,“彼对于美国之主张亦绝不肯有所迁就,其与中国存亡之生死,则更不值一顾矣”,“英国之自私与贻害,诚不愧为帝国主义之楷模矣”。然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急于与共产党争夺抗战胜利果实,调兵去华北和东北,并且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放弃了战后收回香港的绝好机会。
1943年11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通过了《开罗宣言》,并于12月1日在重庆、华盛顿、伦敦同时公布。《开罗宣言》全文如下:“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邱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发表《中美英三国促命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会议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1943年11月27日,蒋介石带着大国领袖的自豪感与宋美龄乘飞机回到重庆。报刊上发表了开罗会议上四位著名人物和幕僚们的合影。从照片上看,前排坐着的左起第一人是蒋介石,穿紧身军服,领上缀着三颗星,戴白手套,手里拿着一顶有青天白日圆形徽章的军帽。第二人是身着黑色西装的罗斯福,略微侧身面对蒋介石。世界第一强国的总统侧身于蒋介石,这种姿态无论是罗斯福高超外交技巧、有意安排,还是摄影师抢下的镜头,都无疑会大大提高蒋介石的地位,满足他的世界领袖欲和虚荣感。第三位是丘吉尔,身着一套白色西装、一双白色皮鞋,手里拿着一顶巴拿马礼帽,神情严肃,一副英国绅士的派头。最后是宋美龄,身穿黑色的缎子旗袍,外加一件白色短外套,脚上穿着一双饰有素雅蝴蝶结的白皮鞋,富有东方女性的魅力。
      开罗会议刚结束,11月28日,罗斯福与丘吉尔飞赴德黑兰与斯大林举行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斯大林向美英保证,在战胜德国法西斯后,苏联将移师远东参加对日作战。这样一来,一个强大的对日攻击力量显然使战斗力不强的中国国民党军队相形失色,因而对中国的需要已经不像太平洋战争初期那么急迫了。丘吉尔以在欧洲和亚洲同时进行海陆进攻,登陆舰艇不敷应用为理由,向罗斯福提出取消反攻缅甸的计划,罗斯福宁可失信于中国,向英国作了让步。这是美国大力支持中国抗战政策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由于苏联答应参加对日作战,美国对日作战的重点移至太平洋上,而中国战场只需维持牵制日军不致崩溃即可。
      开罗会议是蒋介石外交的顶峰,从表面上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问题上,中美英三大国密切合作,中国的四强之一的地位再次得到肯定,成为不久成立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蒋介石的国际地位也被抬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蒋介石的国际地位名不副实,美、英、苏从未把他当作平等的伙伴。1945年2月召开的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雅尔塔会议,蒋介石被排斥于门外;苏、美、英三国背着中国签订的《雅尔塔协定》,是美英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换取苏联对日作战的承诺。蒋介石“四强”之一的遮羞布也就被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