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期●散文●

重游中线渡江战役指挥部所在地 ——枞阳

作者:夏德植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的正东面,紧靠长江北岸,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所在地。

1949421日,当年18岁的我是二野12军军直的一名战士。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令下,我和战友们冒着国民党江防部队炮火的摧毁、飞机的轰炸、舰艇的袭击,勇往直前。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千帆竞发,万舸抢渡。射击声,轰炸声,划桨声,冲杀声,此起彼伏,响彻江面。一船船的英雄部队,一个个英雄战士冲向敌岸,在友邻部队的配合支援下,我部于22日午时抢占了枞阳对岸的滩头阵地,突破了敌人的碉堡工事。穿着江水浸泡的湿衣,背着水浸的枪弹物品,忍饥受饿,以急行军的速度向着贵池、石埭、青阳、歙县、徽州、屯溪、金华方向追击逃窜之敌。

环境锻炼人,战场考验人。我在腥风血雨、炮火连天的战役战斗中,经受了生死的考验,它为我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62年后,我怀着对渡江战役战斗旧址的向往,欣然启程重返枞阳。20115月上旬,在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和具体安排下,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目睹了枞阳县城及其周边乡镇的变迁,不由心潮澎湃,惊叹不已,感慨万千。

枞阳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白鹤峰屹立在长江北岸,盛长着红花绿茵,覆盖着苍松翠柏,更加郁郁葱葱。华东地区唯一火山地貌的浮山,自古就凿下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上联,至今还无人应对下联。承载浮山的白荡湖及周边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湖泊,令人心旷神怡。

枞阳历史悠久,文化淳厚,被誉为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有曾任枞阳县令的陶侃和铁骨御史的左光斗等知名人物。

枞阳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岁月中,英雄的枞阳军民不畏侵略势力,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地坚持对敌斗争;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他们自发组织了20多万民众,倾情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新中国成立前的枞阳,广大人民群众倍遭三座大山的压迫,农村萧疏荒凉,城镇破乱不堪,道路泥泞难行,环境杂乱无章,社会混乱不安。

新中国成立后的枞阳,是一个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枞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块土地上的一切都显得既熟悉又陌生。让我感触尤深。我当年战斗的地方,原是一片沙地,杂草稀疏,荒芜凄凉,现在成了姹紫嫣红、绿树成荫的江堤,远远望去宛如一条绿色的长廊。此情此景,令我激动,徒步江岸,乘坐机帆,随带祭品,挥撒江面,慰藉牺牲战友,以志怀念,并即兴献词一首:“百万雄师仰高风,渡江英烈志未穷。江岸桃花江水血,别样鲜艳别样红。”

枞队县委、县政府为改变枞阳贫穷落后的状况,确立了“枞阳要发展,公路须先行”的发展思路。目前已形成以乡镇为中心,五纵四横为交通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打通了通往远近大城市的快速通道,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为推进城乡经济建设,繁荣市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枞阳境内河流湖泊较多,构建了水陆运输网络,发挥了水运优势,有标准化渡口22个。道路平坦且宽广,独来独往泥泞的羊肠小道,一去不复返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枞阳,城镇建设更是日新月异,东进西扩北延伸的城镇建设规划蓝图已基本实现,政务区、商业街区、工业园区、休闲居住区以及休闲广场、青少年宫、图书馆、影剧场等一系列改造扩建工程的大布局已基本形成。同时注重了对老城区的保护重建,恢复了老街的历史风貌,打造了具有枞阳特色的文化象征。

漫步在枞阳,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座造型各异的高楼大厦,一幢幢不同风格的二三层小洋楼,一排排不同色彩的砖瓦房屋,屹立在城乡。过往行人衣着绚丽多彩,店铺林立购销两旺,一片繁荣景象。从城镇到乡村,从机关到学校,人们丰衣足食精神焕发。

枞阳的变化,只是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一个缩影,这里的发展是当地各级组织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改革开放30年以来,枞阳和全国一样,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的局面。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枞阳,一定会发扬当年渡江战士无私无畏、团结奋斗、奋勇前进的奉献精神,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