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期●文学评论●

惊雷震天

——读长篇小说《黄海惊雷》有感

作者:代琇 庄辛

读了老作家阿章在《大江南北》杂志连载的长篇新作《黄海惊雷》,深受感动又倍感亲切。近年来,令人读后感动并有深切体会的作品确实不多。为此,我们真该对作者道一声:谢谢。
  之所以说感动,其一是作品写得真实,故事典型,情节动人,时代感强,人物栩栩如生——正面人物可爱可敬;反面人物可憎可恨。其二,作品充分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读之令人振奋,受到教育,凸显出浓烈得化不开的艺术感染力,读着读着使人情不自禁地置身其间,似亲历了每次战斗。一待醒悟过来,始觉获得的是艺术享受。
  《黄海惊雷》写出了一个典型的、细节丰满动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抗战故事——一批爱国志士在黄海之滨,出生入死,为坚决抗日的新四军制造军火的感人故事。
  卓有成就的学者型作家李国文在《中国文人的活法》一书中深有体会地说,“小说之本,为故事,小说的要害,也在故事。有了好的故事,也就有了好的小说”。诚哉斯言!如果以李国文上述经验之谈来衡量《黄海惊雷》,便不难发现这部小说的作者从抗日战争的老题材中,发掘出一连串新的感人的故事,有的甚至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抗日爱国故事。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在我国文坛上收获丰富,但以抗战期间军火生产为题材,特别是以战斗在大江南北、黄海之滨的我新四军军火生产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黄海惊雷》之前尚未出现过,因而它的发表令人刮目相看。
  军火生产属工业领域,写工业方面的小说,往往容易偏离文学,钻入生产技术的“牛角尖”,以致写得枯燥乏味,令人读来兴味索然。而《黄海惊雷》的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从军火生产活动中,发掘、提炼出精彩的故事,动人的细节,如高天问、肖波参与试制黑色火药引起爆炸、失火,柳依依深更半夜在上海秘密试制易爆的雷汞,老于头瞒天过海用酒坛偷运雷汞,高天问冒着生命危险拆卸迫击炮弹等等,一连串故事绘声绘色,惊心动魄。这批爱国志士为抗日不惜牺牲的精神感天地泣鬼神。
  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故事描叙人物活动。小说中的人物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推进故事情节,对他们一投手一举足的细节描写更是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作者在《黄海惊雷》这部小说中,为读者提供了一连串好的故事的同时,也通过故事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了各种不同人物性格。其中的高天问、柳依依、毕家驹和老于头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别是肖波这个出身于苏北农村打铁匠世家的愣小子,他的幼稚、天真;他的淳朴、机灵;他的纯洁、狡黠;尤其是他对祖国、民族、家乡的无限热爱,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半大小子性格鲜明,独具个性,是作者刻画得较为成功的抗日小英雄,为抗日英雄人物画廊增加了亮丽的一笔,因而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据说,内蒙古沙漠深处一位老师曾致函《大江南北》杂志社说,《黄海惊雷》受到该校师生的欢迎,每当收到该刊后,他们便在广播台播讲《黄海惊雷》,让全校师生先听为快。
  读罢《黄海惊雷》,感触良多。它让我们重温了我国人民所亲历、为时长达八年在腥风血雨中救亡图存的抗日斗争史,许多章节令人掩卷泪下。环观现在有些在温室中成长的年轻人,他们只对描写家庭琐事,情场争风吃醋或胡编乱造的“戏说”历史等等的电视、电影、小说感兴趣,紧追不舍。一些所谓的“写作新锐”对于创作题材严肃,描写革命斗争历史、重大政治事件,改革开放活动等内容即“主旋律”题材的作品,认为是“老一套”、“没意思”、“板起脸孔教训人”……不屑一顾,却热衷于炮制拜金逐臭的“裤裆文学”,迎合低级趣味,贻害广大读者。这是文学的误区!当然,文艺作品的可看性、可读性是必不可少的,但就文艺作品的功能而言,其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其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是不容忽视的。负责任的作家,应该努力写出更好、更多、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艺术性很强、与时代同步,能提高广大读者、观众的人格品位,精神境界,为广大读者、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使广大读者、观众喜欢读,喜欢看。这是作家神圣的使命!
  读《黄海惊雷》使我们联想到的另一点是:人们常说,“前车可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得更严重一点是“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意思是应该毋忘历史、重视历史。2007年是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血泪史。尤其是时至今日,当年的始作俑者——日本又如何呢?它们的当政者如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之流,仍顽固地死不认历史上的侵略账,视中国及东南亚各受害国的广大人民如无物,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吹捧战犯;不少所谓“鹰派”人物,也不时叫嚣、编造“中国威胁论”,以此讨好、追随美国“反华”势力,并依傍美国以自大。由此,不能不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警惕。我们觉得像《黄海惊雷》这样以抗日斗争为题材的作品,其现实意义十分巨大,是值得大大加以宣扬的。我们希望有更多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作家和电影、电视制作者,多写多拍抗日题材的作品。据我们极其有限的所知所见,国外反法西斯题材的电影、电视、小说,何止百部千部!当然,我们也应该有宣扬中日人民友好的作品。中国政府一再向对方提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八个字是顺应中国人民以及日本人民的民意、民心的。也必将获得全世界有良知的广大人民的同情与支持的。
  阿章先生多年前就创作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浦江红侠传》,并改编、拍摄成电影《开枪,为他送行》。如今年届八旬的他又以其新著《黄海惊雷》问世,我们借此向这位老文友表示祝贺和敬意。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大江南北》杂志社慧眼识文,大力支持宣扬爱国主义作品《黄海惊雷》的发表,不惜提供宝贵的篇幅,连续刊登了两年。如此魄力和勇气令我们万分钦佩和感动!他们踏踏实实、的的确确为广大青少年读者做了一件大好事!
  (本文两位作者均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