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期●游记●

穿越天山之路

作者:陈德良

应我的学生、在乌鲁木齐工作的小张之邀,2006年暑假,我和女儿在新疆度过了难忘的十天旅游生活。特别是7月29日,我们从那拉提草原返回乌鲁木齐市,小张提议不走高速公路,而是穿越天山公路。他说,这条路,旅行社是不走的,我们一路上可以尽心地欣赏绝美的景色,可
以到唐布拉草原一游。另一方面我们能遇到当年修建这条公路的老兵车队,他们也是来此祭奠牺牲在这里的战友的,是为回忆那段艰苦的岁月,此事媒体已作了报道。我们还能在烈士墓前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对小张的建议我们十分赞同。
    小轿车沿盘山公路向天山深处行驶。天山的山、水、树、木、花、草、雪,令我们陶醉,我不时将大自然的美景收入相机中。而此时,我十分注意对面驶来的汽车,渴望一睹当年修建这条公路老兵的风采,想早一点到烈士墓地,向那些长眠于天山的筑路英雄致敬。
    终于,前方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我打开车窗,只见6辆面包车徐徐而来,每辆车的车厢外都写着“老兵重回天山路,军民共铸新辉煌”的大字。我挥动双手,向这些老战士致意。他们都是50岁左右的人了,而20多年前,他们只有20来岁,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天山,修建成了这条难以想象的山间公路,锻造了天山精神。小张告诉我,他们是从乌鲁木齐方向的独山子过来的,已在烈士墓进行了祭奠活动,现在是去那拉提。
  很快,我们也来到了位于青山绿水处的乔尔玛烈士墓地。我急速跳下车,直奔墓碑而去。只见碑门两侧柱子上分别写着:英名流芳百世,伟业光照千秋。抬头望去,30多米高的纪念碑直插云天,顶端的红五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芒;碑座下摆满了刚才老兵们以及当地党政部门敬献的花圈;碑的正面写着红色的大字: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碑的反面,上下部分别是用汉文、维吾尔文撰写的碑文;反面碑座上镌刻着128位烈士英名,姚虎成,李善国……
  碑文写道:
      横亘天山的独库公路,全长五百六十二点七四公里。一九七四年开始修筑,一九八三年全线通车。该项工程宏伟,任务艰巨,为我国公路史上所罕见。中国人民解放军00一二九部队、三六一0五部队、三六一三五部队、自治区交通厅桥工队担负和参加了修筑公路的光荣任务……用鲜血和生命开辟天山坦途,为开发新疆,造福人民献出宝贵的生命……
我绕着纪念碑走了一圈,在碑的正面,向烈士们深深一鞠躬。尽管在长眠在这里的烈士过去我们从未听说过,更互不相识,但他们个个在我心中都是那么崇高。正是他们以及今天还活着、现在全国各地工作的战友们的不畏艰险,共同奋斗,才有了这条天山公路。
  要离开乔尔玛了,我不时地回过头来,多看一眼那高耸云天的纪念碑,将它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在以后的路程中,我越加注意这条天山上的路。路面只能容两辆车并行,路的一侧常常是如刀劈斧削的山崖,且不断地急转弯。从车窗往外看,陡峭直立的乱石深渊令人感到头晕目眩。我不时提醒小张,小心!宁可开得慢些。他告诉我:这是今年第二次走这条路了,前一次是高中同班几个同学来时,他也带他们走这条路, 2005年、2004年也走过。看着他高超的车技,我紧张的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汽车在大山中行驶,险坡一个接一个,似乎有一种走不出大山的感觉,小张总是告诉我,快出山了。
  小张边开车边向我们介绍起天山公路的由来。天山公路,又称独库公路,1974年4月2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后,在当地少数民族人民支持下,于当年8月开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万五千名指战员以血肉之躯向崇山峻岭开战。它是一条连接南北疆的大通道,同时,又是一条为战备而修建的国防公路(217国道)。它穿越天山腹地,翻过4座3000米以上的达坂和好几座素有“天堑”之称的“老虎口”。公路全长562.74公里,总投资3.5亿人民币。从起点站独山子到200公里处,汇聚了人们所能想象的所有凶险,被人们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但战士们咬牙接受了“不可能的任务”,前面的战友牺牲了,后面的擦干眼泪再战。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困难。
  1978年,在海拔3800米修建冰达坂一号隧道口时,发生的一次雪崩中,吞噬了当时担任营长的姚虎成。姚牺牲后,被中央军委授于“雷锋式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后来,又以他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天山行》。在蒙古语“此路不通”的玉希莫勒盖隧道,全长 1150米,先后修了10年,牺牲了20多名干部战士。其中,1983年7月19日,在隧道308米处,发生塌方,三团一营一连二排排长石搏涛正带领一个班战士对这条难啃的隧道攻坚。灾难来临的一刹那,石排长把一个又一个战友推了出去,而他自己却再也没有站起来,牺牲时年仅23岁。一位叫周开成的战士,在排除哑炮时让所有在场的战士躲开,结果,他的双眼被炸瞎。退伍时,团长问他,“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吧!“他说:“我眼睛不行了,走路不方便,部队能不能给我两双军用胶鞋?”这就是他的唯一要求。当我们的车子将经过长约49公里的冰山路,要翻过3座冰达坂、两个老虎口时小张更是激动地对我们说:当时,这里安排了一个团4000多人,日夜奋战,由于难度极大,修了好多年才完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牺牲指战员100多人。听着这些故事,我的眼眶里噙满泪水。
    此时,小张给我看他笔记本上抄录的一个叫董新军战士的一首《无题的诗》:“人说他土,人说他黑,当兵雨打风吹;人说他苦,人说他累,当兵几年不回;我不理会,我不后悔,我爱他的红帽徽; 我不责备,我不怪罪,我爱他的军装美;他苦,人民得甜,他累,人民安睡;没有当兵几年不回,祖国的边陲谁保卫?浴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读着这首诗,我似乎听到了所有天山筑路战士的心声,看到了他们博大的胸怀。
    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颠簸,晚上八点多回到了乌鲁木齐。我躺在宾馆的沙发上,回忆着白天经历的一切,体会着天山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战士们心系国防、情为人民、忠于职守、甘愿奉献青春年华的高贵品质;表现在他们敢于牺牲、敢于胜利、敢于和一切艰难险阻挑战的战斗意志;表现在他们无私无畏、关爱战友、危险留给自己而无怨无悔的牺牲精神。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天山老兵具有这样的精神?那是他们对事业、对新疆、对祖国的忠诚。忠诚,正是天山精神的动力源泉。
  一群人,穿越时空,精神永在。一条路,横跨天山,深入民心。当年勇士们用生命、鲜血和汗水筑成的天山公路,正在为祖国边疆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上一篇:惊雷震天下一篇:鲁南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