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期●读书札记●

读《战争的文学回望》

作者:陈煜轩

万中原的《战争的文学回望》出版了,趁帮助校对之便,通读全书,感触良多。在描写淮海战役中的四连时写道:“借着镇上有些房屋燃烧的火光,眼睛瞄过去,只有16个人了,瞧这16张糊满硝烟、泥灰和汗渍的脸蛋,那磨破的棉军衣上横七竖八地背着自己的武器和缴来的武器,还有干燥的喉咙放出来带一点沙哑的歌声,却看不到也听不出由于伤亡较大而带来的沉重与压抑,同以往打胜仗一样,仍然充满着激情和胜利的喜悦。”这是他记录1948年11月11日,华野一纵队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全歼敌黄百韬兵团左翼的六十三军时,他所在的四团二营受命突破窑湾北门,深夜战斗告一段落,他作为营的副教导员,来到担任突击任务后遭受很大伤亡的四连,临时集结在一条小街边上的所见所思。
  这16名战士,加上未直接参战的炊事班勤杂人员14名,在营部后面跟着行动25天,经过补充调整,又建起86人的连队。营部要它磨刀淬火,命四连夺取一个名叫水凹的敌占村庄。攻击开始,四连五班长李祖州单身爆破鹿砦成功,机枪火力封锁了敌地堡枪眼,突击排上去10分钟解决战斗,歼敌1个连,自己无伤亡。兵贵神速,又恢复了突击连的一股杀劲。过了两天——1948年12月8日拂晓,四连在刘李庄阵地上与敌4辆坦克交锋,2辆坦克被击毁,2辆坦克逃窜,2名坦克手被押回战壕。战士们欢腾声中蹦出一句话:“还是咱步兵最威风!”到了1948年年底,四连受命攻击夏庄西北角地堡群,为最后总攻包围圈内敌人作准备。他们发扬军事民主,组织大家看地形,讨论怎么拿下来?集中干部战士意见作出战斗部署后,又拉到阵地后面进行两次模拟演习。1949年1月4日夜,以战前研究确定的“突爆合一”战术,逢堡就爆,爆了就突,30多包炸药的爆破,配上10多支汤姆枪的点射,把地堡群内一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的敌人肃清。后又打垮夏庄敌人8次反扑。拂晓前六连来换防,并由六连坚守到1月6日全线总攻开始。四连换下来清点,共伤亡50人,但其中20位轻伤员是清点时发现才送后方医院的。四连参战96人,伤亡50人,剩46人,可加上轻伤不下火线者20人,却有66人坚持战斗。他们占领地堡群后能够撑得住,打垮夏庄敌人的8次反扑,这20位战士功不可没。
  作者慨叹道:“我们的战士就是凭着‘为一年左右打垮反动派而战斗到底’的坚强意志,‘牺牲了是光荣的,人民会记着我们’的视死如归精神,在战争中不断提高的战术素养和技术动作,才能够同国民党精锐部队决战,(在淮海战役)取得歼敌55.5万人的完全胜利。”
  典型代表一般。作者通过四连这一侧面歌颂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淮海战役如此,整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的战士,包括不穿军装的支前战士,确实是可敬可爱的英雄群体,他们用血汗、智慧、生命与武器凝成了不可战胜的战斗力,驱逐外来侵略者,为创建人民共和国打桩、奠基,尔后又为祖国的建设和改革赢得了数十年稳定的和平环境,让神州大地春常在,百姓过着国泰民安的日子,现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从《战争的文学回望》中可以看出,作者关注抢救这些鲜活的历史素材,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昨天的战争,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怎样艰难的历程,体验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缅怀先烈中更加珍爱和平,更好开创未来。


 

上一篇:新闻战线一女兵下一篇:吉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