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量
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已过去七十周年了。它给我们身历其境的幸存者留下的是愤怒、悲恨和痛惜的回忆。
当时谁都清楚,不要说是抗日民主人士就是国民党内部有正义感的人物也都知道:“皖南事变”是蒋介石蓄意消灭新四军皖南军部一手制造的惨痛血腥事件。众多历史资料充分证明蒋介石的“限期北撤”是借口,坚决消灭是目的,他的决心是非常明确的:“你不走要消灭你,你走也要消灭你,不管你走哪条路都要设法消灭你。”其目的就是不给你进入敌后,他怕我们近万人的武装力量进入敌后,增强和发展抗日力量,就是要坚决实现他的“限共灭共”的战略方针。因为蒋介石的“抗战”“联共”是在“西安事变”中,是在全国人民的抗日高潮中逼出来的。
是的,当时的皖南军部的领导项英同志是犯了错误的,他没有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没有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措施来挫败、打破蒋介石、顾祝同的围歼目的。但是七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以及年轻的同志,首先对造成“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这一重大是非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即对蒋介石要蓄意消灭新四军皖南军部的这一历史事实,不能有丝毫的含糊。虽然那时我们处在抗战期间,已经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但是他们只要有了机会,我们有了弱点,他们就毫不手软地下毒手了。
当时的一些老同志对项英同志在皖南工作中的错误比较一致的看法:在事变前先是不敢放手,麻痹留恋;后又顾虑多端,迟疑不决;最后是犹豫拖拉。在事变中打星潭受阻,怕消耗实力,不懂得集中兵力拿下、打开口子突出包围圈,以致造成全局被动,全军处于重围挨打。而后他又擅自离部弃队,虽知错返回,却已影响了指挥,影响了军心。假如我们不犯这些错误,蒋介石制造的“皖南事变”的围歼计划是可以被打破的。从以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事实来看,蒋介石曾多次对我某些地区和某些部队进行过围剿,企图达到围歼目的,却都被我们粉碎了。由此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性。毛主席曾说过:“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这个道理不仅是对指挥战争者而说,对今天进行其他工作同样是适用的。一个革命者总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或复杂落后的条件下凭借自己的勇气、决心、毅力、经验和智慧去研究和分析条件,扬长避短,善于改变客观世界,争取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胜利。我们认为项英同志的悲剧,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重要原因之一。特别在星潭的作战中他没有接受叶挺同志“牺牲局部挽救全局”的决心是极不应该的,是极可惋惜的。尽管项英同志有重大错误,我们仍然认为他是革命者犯错误,是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应该从项英同志的全面历史来认识他的为人。
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的人,总要以造谣来诬陷别人,掩盖自己的罪恶勾当,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作为害人的理由。蒋介石在皖南事变后污蔑说新四军皖南军部是违抗军令,是要“南下”要实现“三山计划”,现在有人信以为真。我想在这里说明一下关于当时武夷山、括苍山的战略布置问题。据我们所知,1938年部队下山集中时是中央部署的战略伏子,当时估计日军有打通浙赣线的可能。如是,则浙江、福建的大部亦将沦为敌后,该伏子对发展敌后抗日武装将可起重要作用。故闽北武夷山留有少部分游击武装,由曾镜冰同志领导,他曾在1938年来过皖南,开会学习后于1939年初返回闽北。从上饶集中营中两次暴动出来的同志多数到了武夷山和他们一起战斗过。浙南也留下了以龙跃同志为主的少数游击武装,坚持在括苍山一带。该两处都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他们在解放战争期间发展壮大,配合主力南下起了重要作用。(外传有仙霞山之说是全无根据的,并无仙霞山,只有仙霞岭就在武夷山的近旁)。在天目山有地下党掌握的政工队外,还有在1938年由中央派出的彭林同志打入浙西的国民党所属的国民兵团内任大队长,1943年该部与党领导的其他浙东部队一起建成金肖支队归属浙东纵队。上述情况说明,这些战略布置都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决不能也决不会因此成为拖延北移留恋皖南的主要理由,更无“三山计划”之说。项英同志最后决定北移时是不得已而绕道茂林的。由袁国平同志写的《别了,皖南》的歌词中非常明确,“目标:扬子江头,淮河新道。”在另一首由毛中玉同志谱曲的歌词中更明确了:“目标向敌后进军的大道。”现在有更多的资料和回忆录可以说明项英同志的东进北移是肯定的。决不能去听信当时蒋介石所编造的所谓新四军是“南进”,是为了实现“三山计划”的谎言。
多年来,我们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推翻共产党的领导,篡夺革命政权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首先在舆论上全面否定、歪曲、捏造、污蔑革命历史,因此也就可否定了党和人民的功绩,否定了革命的优良传统,为其实现全面的和平演变开路。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我们都已年过古稀的人了,我们有个重要责任——要把我们经历过的革命历史实事求是地真实地告诉人民,告诉后人,以防有人歪曲和捏造。我们要对历史负责,要对烈士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