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渡江英雄马毛姐
马毛姐的名字是与58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渡江战役连在一起的。她是渡江战役中最年轻的女孩,被评为渡江英雄、支前模范,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她的事迹曾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人。如今马毛姐好吗?我作为马毛姐半个多世纪前的小学同学,带着崇敬和思念之情采访了她。老大姐在我眼前的印象是,昔日飒爽英姿的小英雄,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妪,但她的性格未变,依然快人快语,一如当年同窗时那样朴实无华,热忱爽朗,亲切可人。
雄师百万齐南渡
马毛姐,1935年生,家住安徽无为县马西村,离长江仅五六里之遥。1949年春节前夕,她的家乡一带住了许多准备渡江的解放军。部队纪律严明,经常帮老百姓做事,军民关系融洽,亲如家人。年仅14岁的马毛姐,十分热爱解放军,指战员也都很喜欢这位纯朴热情、干事麻利的小姑娘。
过了春节,部队要征用民船,准备渡江,马毛姐家首先拿出自家船只供部队使用。同时,她还积极参加了动员征船工作,在她的带动下,很快就有200多条船只报名送大军渡江。
民船集中后,指战员和船工在一个叫凤凰颈的内河训练,船工教解放军游泳、划船。而解放军除对船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传授战斗技能,教他们打枪、甩手榴弹、演练假设敌攻击及包扎伤口、急救伤员等卫生知识。每天训练的时间很长,工作量大,但大家的情绪高昂,不怕苦不怕累。经过一个多月的严格训练,军民进步很快,指战员掌握了驾船和游泳本领,为胜利渡江做好了准备。
4月20日,下午4点来钟,根据部队通知,在内河训练的军民一起把船运到长江边,指战员和船工都进行了渡江誓师动员,人人憋足了劲,摩拳擦掌,等待上级命令上船出发。
当晚江边停了数不清的船。可运送解放军突击队员的船只有4条,马毛姐和哥哥马胜红的船是其中之一。天很黑了,大约9点钟,解放军奉命上船,马毛姐忙着拢船、搭跳,部队首长见了问马毛姐:“你这位小姑娘在这干什么?”马毛姐答:“送你们过江嘛!”,“在大江中打仗,小孩怎么行!到了江心哭起来就麻烦了,岂不误了大事!”部队首长说。可马毛姐坚决要送大军过江。首长着急地说:“你要不走,我们就换船!”没奈何,马毛姐被哥哥拉下船。她站在水边,靠着船沿,急得直掉泪,眼巴巴地望着解放军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船。当数到30人,部队命令开船。只见马毛姐哥哥用力点篙,就在船即将离岸、船尾甩到靠近岸边的一刹那,马毛姐趁着夜幕和解放军眼睛紧盯前方之机,轻轻一纵身,悄悄跳上船尾,迅速躲进后舱,不敢露面。待船进入激流,需要用人时,马毛姐突然出现在船尾,抢过双桨奋勇划船。说时迟,那时快,冲在最前面的突击船在敌人的探照灯、照明弹强光下已被发现,双方激烈交火,霎时江面枪炮声大作,弹片如雨,天空都映红了。这时她只顾使劲划船摇橹,毫不畏惧,心想一定要早点把大军送过江。指战员看了都很佩服。正当船如飞箭,迅猛向前时,突然一颗子弹打中了马毛姐的右肘,鲜血直流,好在未伤筋骨,她赶忙自救包扎,忍着伤痛继续划船。经过紧张战斗,马毛姐兄妹的船第一个靠上了南岸——铜陵金家渡。可是垂死挣扎的敌军从碉堡里吐出一排排罪恶的火舌,妄图阻挡我军前进,熟悉南岸地形的马毛姐迅速带着解放军登岸后,立即返回船上,在江中她又救起了几名落水人员。当晚他们这条船就不停地来回接送渡江大军。以后的七天七夜,她都忙着运军队、运物资装备过江,直到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战后,这位机智勇敢,不怕流血牺牲的14岁渔家姑娘,被评为渡江英雄、支前模范。
小英雄作客中南海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中央得知在渡江战役中有一位年龄最小的女英雄,就发来由毛主席署名的请柬,邀请她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可马毛姐收到请柬后,父母担心她年龄小,就没有让她去北京。
1951年9月20日,她又收到毛主席发来的请柬。这次她父母同意她去北京。她高兴地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9月29日晚,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欢迎进京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省代表团成员。宴会上,马毛姐被安徽代表团选为代表向毛主席敬酒,她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10月3日,在怀仁堂,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与各地代表一起看戏。马毛姐幸福地坐在毛主席和周总理中间,开戏前,总理指着毛姐,低声向毛主席说:”主席,她就是您邀请的渡江小英雄。”
毛主席听后,高兴地拉着她的手,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毛姐结结巴巴地说:“我姓马,在家排行老三,别人都叫我‘马三姐’,我没有正式名字。”在一旁的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诙谐地说:“原来你还是一位无名英雄呢!”周围的人都被逗笑了。
第二天,毛主席又派车把她接到中南海家中,设四菜一汤的家宴招待她。吃饭时,主席说:“今天请你来,是想给你起个名字,你姓马,我姓毛,就叫马毛姐吧,同意吗?”马三姐乐得连连点头,眼中滚动着晶莹的泪花。从这一天起,这位苦难的渔家女儿,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席间,毛主席还不时为她搛菜,叫她多吃点,并问她识不识字,想不想在北京读书。可那时她因年小想家,不愿留在北京。临别,毛主席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赠给她,在扉页上写下:“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1951.10.4”
于无声处写春秋
从北京载誉归来的马毛姐,在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的直接安排下,进了以抗日名将罗炳辉名字命名的、吃穿用全部由公家供给的“安徽省炳辉烈士子女学校”(小学)和干部速成中学学习,毕业后分在合肥工作。几十年来,她在企业无论当工人,还是当车间主任、公司副经理,都兢兢业业,党叫干啥就干啥。1990年1月她从合肥市鞋帽服装工业公司副经理职位上离休,那时她55岁,身体好,精力充沛,除做好家务外,仍然关注着企业经济发展,还经常被机关、学校、驻军、工厂等单位请去作革命传统报告,讲述她亲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斗故事。1998年10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的影片,特地把马毛姐请到了南京,她与剧组人员亲密相处多日。在江边拍摄时,她向演员们介绍了50年前那段万船齐发、气势恢宏的渡江往事。结束时,摄制组要付给她500元劳务费,她坚持说:“吃喝住行都不花钱,你们还要给我钱,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1999年5月5日上午,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85岁高龄的张震上将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瑶岗纪念馆参观时,与马毛姐不期而遇,这位当年三野参谋长、渡江战役东线集团的指挥者之一握着马毛姐的手深情地说:“你是女英雄啊!你是千千万万群众的代表。没有人民群众支持,我们是渡不过长江天堑的。”在摆放着马毛姐当年荣获支前模范证的展柜前,老将军又说:“马毛姐,你给我的印象很深,你的事迹是教育下一代的好材料。”陪同张震的时任安徽省省委书记回良玉说:“马毛姐,你是安徽人民的骄傲。”马毛姐担任过多届省、市政协委员。她不挂虚名,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如实地反映群众的疾苦和呼声,倍受人们敬重和爱戴。
平淡真情度晚年
绚烂归于平淡,神奇化为平凡。昔日飒爽英姿的小英雄,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妪。2005年5月的一天,马毛姐正忙着讲光荣传统、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报告等公益活动时,突患脑梗塞,住进了医院。她积极配合治疗,以顽强的毅力活动身躯,练习说话、走路,到出院时已能说话,拄着拐棍慢慢挪步了。目前,她不用拐棍也可以一个人散步。现在身体虽有好转,但家务事干不了啦,买菜烧饭之类的活计,由老伴刘贤金和子女承担,全家过着简朴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