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期●论坛●

这也是一种腐败

——破一破官场“小圈子”现象

作者: 居欣如

      所谓“小圈子”这种社会现象,自古有之。古人称之为“朋党”,现时则称之为帮派或宗派。

  时下,某些好利禄、贪财物的人,为谋求个人仕途之发展,为贪图荣华富贵的生活,热衷于此门道。他们或为巩固自己的权势“地盘”和私利,以利禄为诱饵,编织网络;或以权势为靠山,投奔门下,以求庇护;或以派系为攀附,营私舞弊,朝秦暮楚,渐渐地就形成了“小圈子”。其在官场中的表现形式有:

  第一、“同利为朋”,以利害得失为标准,不管用什么伪装掩饰,不管讲多少豪言壮语,实质上维护的就是一己之私利。他们在台上好话说尽,扮靓作秀,为的是欺骗百姓,在台下则是“见利忘义”,甚至“唯利是图”。他们之间“见利而争先,利尽而交疏”,相互吹捧,相互抬轿,相互利用。

  第二、以圈子划人,以人划线,任人唯亲。对圈外的人,则视为异己,竭力排斥。为巩固和发展“小圈子”势力,他们整天“琢磨人”,精心编织网络,自成中心,甚至圈子套圈子,大圈子里还有小圈子。

  第三、圈内之人沆瀣一气。从组织决议到人事安排,从党内机密到他人隐私,可以无话不谈,无事不议。他们正当渠道不听,专爱听圈内人小报告,偏听偏信。他们可以用封官许愿、分房、出国、晋升提拔等手段来笼络人心;对圈外的人则肆意散布流言蜚语,捏造事实,进行恶意中伤。

  第四、以“听话顺从”作为进入圈子的标准,根本上排斥有德有才的人,流行的是“武大郎开店”,遏制了有德有才干部的成长。

  在“小圈子”现象发展得比较严重的地方,必将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

  一、是非不分、赏罚不明、正气不扬、歪风邪气猖獗。好人受气,拍马钻营之徒却官运亨通,春风得意。讲真话,多干实事,坚持原则者,则要倒霉。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压制和挫伤。

  二、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事业受到损害,而且还会生出许多怪事:做违反政策、违反原则的事,可以畅通无阻,还有人“保驾护航”,全力支撑,而真正干事的人却受到种种牵制,阻力重重,甚至受到种种打击。

  三、闹独立性,对党的方针政策,借口“情况特殊”,加以抵制,对抗,甚至另搞一套,对上级党委提出的种种措施和制度,置若罔闻,或阳奉阴违。

  这种“小圈子”现象倘若在党内任其发展,则必将腐蚀我们党的肌体,玷污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严重影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损害党组织的领导威信,以至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同时,这种“小圈子”发展下去,个别地方官场就会形成“蜘蛛网结构”,形成“庇荫”式的人身依附关系网,结果,就为个别领导人近亲繁殖,任人唯亲,自成系统,独断专行,为所欲为等种种恶劣作风提供了繁衍的土壤。

  这种“小圈子”现象与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早就严肃指出:“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呢?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在他们掌管一部分事业的时候,就要闹独立性”,“就要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把资产阶级政党的庸俗作风也搬进共产党里来了。这种人的吃亏在于不老实。”

  邓小平同志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讲到干部要有好的作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他还在1989年的谈话中强调指出:“不能搞小集团,不能搞小圈子”,“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7页、301页)这些重要思想确实是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思想武器。

  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就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党的干部,都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走到各自的岗位上的,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党羽。

  我们要加强党性教育,加强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教育。作为党员和党的干部不仅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还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人事纪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必须搞“五湖四海”,放开眼界选人才,不能以我划线,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

  从根本上克服“小圈子”现象,关键要选准符合“四化”要求,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有魄力的干部担任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我们以德才兼备的原则选人用人,必须把德放在第一位,看这个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选拔干部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真实反映。求真务实评价干部,把领导意见和群众反映结合起来;不仅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干了什么,干得怎样,真正全面考察一个干部的本质和品质。

  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认真对待,那么,“小圈子”现象是会得到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