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期●特稿●

在中国两种命运决战的关键时刻

——纪念“五二○”运动60周年

作者:孙宅巍

 

今年是伟大的正义的“五二○”运动60周年。认真总结“五二○”运动的历史经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运动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置全国人民和平、民主的愿望于不顾,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悍然挑起内战,把中国人民又一次推到战火与灾难的深渊之中。全面内战的进行,导致了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人民面临着饥饿的威胁,社会动荡不安,抢米风潮、罢工罢课、游行示威不断发生。

  学生运动在19475月达于高潮的直接原因,是广大学生不堪忍受物价的猛烈上涨,要求政府增加副食费。以当年5月的物价同194612月相比,食米的涨幅为5.2倍,猪肉为4倍,大豆为6倍,豆油为3.8倍,煤球为2.5倍,这些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平均为4.3倍;以194612月学生副食费为2.4万元计,19475月副食费最低限度应增为10万元,但大学生的每月副食费却只提高了1倍,为4.8万元。为此,中央大学学生于512日首先向教育部提出,将学生每月副食费的公费待遇增加到10万元,并按月就米价上涨情况予以调整;同时宣布自13日起实行罢课,直至教育部接受上述要求为止。15日,中央大学、国立音乐院和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共4000多名学生,打着“要求增加副食费至10万元”的横幅和“我们要吃饭”等标语游行,到教育部和行政院请愿。17日,中央大学、国立音乐院、国立药专和国立剧专四校的学生代表在中央大学开会,决定于520日,即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会议开幕的那天,去参政会和行政院请愿。在此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八院校学生代表联席会议决定派代表赴南京请愿;北平、天津学生宣布为反饥饿、反内战而罢课,并成立了华北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联合会。

  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新的学生运动高潮,十分惶恐,遂于18日,由蒋介石主持召开临时国务会议,通过了《维护社会秩序临时办法》。其中规定:人民团体与学校学生“不得越级请愿”,请愿时“其代表人数以十人为限”;禁止罢课、罢工、罢业,否则将“采取必要措施或予以解散”;凡“妨害公共秩序,阻碍交通,妨碍公务,毁坏公私财物,或伤害他人身体者”,“当地政府应采取紧急措置,作有效之制止,其触犯刑法者,并送由司法机关处理”。蒋介石于同日发表了“整饬学风维护法纪”的讲话,指责学生“时有越轨骚扰之行动及违理逾份之要求,旷废课业,相习成风,假游行请愿之名,为扰乱治安之举”,并声称学生的行动“决非政府所能许可,亦决不能有所姑息”,对此,“将不能不采取断然之处置”。

  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压制,激起了全国各地学生的无比愤怒和坚决反抗。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学生纷纷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19日,中央大学召开学科代表大会,通过了抗议政府“请愿办法”的决议,决定坚持520日进行游行请愿的行动。连日来,上海、杭州、苏州一批学校的学生代表陆续抵达南京请愿。19日晚,京、沪、苏、杭四区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国立音乐院、国立药专、高工建训班、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机械学院、上海音专、吴淞商船学校、社会教育学院、浙江大学、英士大学等16所专科以上学校的代表,举行联席会议,研究次日游行请愿的具体事项,并提出“全国教育经费需至总预算百分之十五”,“五月份学生副食费应增至十万元”,“专科以上学校应一律享受公费待遇”等五项请愿原则。

  正义行动引起巨大反响

  520日上午,京、沪、苏、杭16所专科以上学校学生5000余人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游行的中心口号是“反对饥饿”、“反对内战”。中央大学、中大丁家桥分校,国立音乐院和金陵大学等校的学生,分别冲破了包围本校的国民党军警的封锁,或翻越墙头,或化整为零,冲出重围,终于在鼓楼附近会合。

  游行队伍在珠江路口,遇到了国民党宪警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约400名宪警当街横站,两架消防车已接上数条水龙,附近500米范围被划为戒严区。学生队伍在交涉无效,决定强行通过的时候,遭到了水龙、皮鞭、皮带和木棍的袭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流血事件。据事后统计,在这一流血事件中,学生重伤19名,轻伤104名,被捕28名。

  游行队伍冲过珠江路口以后,继于国府路(即今长江路)受到五层军警阻拦。第一层是骑兵队,第二层是警察防护团,第三层是全副美式装备的青年军,第四层是武装宪兵,第五层是机枪队。游行学生冒着瓢泼大雨伫立,高呼反内战口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你这个坏东西》等歌曲,斗志更加旺盛。在双方僵持中,学生派出代表同首都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卫持平进行谈判,提出释放被捕同学、负担受伤同学医药费、严惩凶手和撤退武装宪警等四项要求。后由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出面,会见学生代表,收下请愿书,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完全接受学生所提要求。于是,宪警撤防,学生整队返校。

  “五二O”血案引起巨大反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呼声传遍全国。参加“五二O”游行的16校学生决定无限期罢课。京沪苏杭18所学校成立了学联会,并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宣告:“枷锁和枪炮吓不倒我们,我们要用汗和血去换取一个真正独立、民主、和平、康乐的自由新中国。”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学生纷纷罢课抗议。上海学生联合会宣告成立,并领导了全市学校的总罢课。镇江国立江苏医学院、苏州东吴大学、江苏蚕丝专科学校、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和首都电厂、南京永利铔厂等学校、工厂纷纷写信、捐款表示慰问。知名人士郭沫若在慰问信中说:“你们的爱国热情感动了全国全世界,中国就靠着你们生出了希望。”柳亚子奋笔题词:“我完全同意你们的行动。”全国各地学生在各界、各阶层群众的广泛支持下,在同国民党当局的斗争中,密切了联系,加强了团结,于618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学生联合会。

彪炳千秋建树历史丰碑

  “五二O”运动发生在中国两种命运决战的关键时刻,席卷了大江南北,影响深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它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国性爱国学生运动,是学生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里程碑。

  “五二O”运动在南方与北方同时进行。520日这一天,在南方,南京、上海、苏州、杭州4个城市16所大专以上学校学生5000人,在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在北方,华北21所大中学校学生2万人,在北平、天津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大游行。这些学生游行队伍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血腥镇压。血案发生后,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全国共有20多个省、60多个城市的数十万学生,举行更大规模的罢课、游行。学生的正义行动,得到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声势浩大的革命群众运动。蒋介石惊呼:这次学生运动“为以往任何时期所未有”。新华社就此发表时评说:中国近代只有三次群众运动可以和“五二O”运动相比,那就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5年的“五卅”运动和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即使在那三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也没有看到“人民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统治者如此摇摇欲倒”。

  “五二O”运动又是抗战胜利后国统区连续不断的学生运动中的重要一环。此前,有1945年昆明的“一二一”运动、1946年从北平开始的抗暴运动。抗暴运动又发展为全国规模的反美蒋勾结的爱国民主运动,仅参加游行示威的学生就达到30万人以上。此后,又有1947年至1948年全国以反迫害为中心的人民运动,1949年的南京“四一”血案等。在这一系列的学生运动中,“五二O”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地位。

  其次,它是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出现的重要标志,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466月国民党当局挑起全面内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依靠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以各解放区为依托,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军事战线的斗争。“五二O”运动使国统区的人民运动发生质的飞跃,形成了又一条反蒋战线。毛泽东同志当时在为新华社所写的一篇评论中,对“五二O”运动作了高度的评价。这篇评论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毛泽东预言:“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由“五二O”运动掀起的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中心内容的学生运动,席卷全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提高了广大国统区人民的政治觉悟,牵制了国民党当局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军事进攻,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三,运动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高扬着爱国主义的旋律,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荣一页。

  “五二O”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动的参加者们以爱国为己任,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同坚持内战、坚持专制独裁的国民党当局,进行勇敢无畏的斗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他们的基本口号是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和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饥饿、迫害、内战,都是美帝国主义侵略、美蒋勾结、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结果。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和撑腰,站在中国人民对立面的国民党政权,就不会如此猖狂。因此,“五二O”运动,具有十分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

  轰轰烈烈的“五二O”运动,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上了光辉的一页,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广大青年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影响下,为建立一个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英勇奋斗。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依然感奋不已,激情满怀。爱国主义始终是团结和引导我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将继续引领我们为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