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期●特稿●

常州:全面小康 和谐家园

作者:李益钧 向明生

常州是一座有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季札是常州人文始祖,他因“三次让国”、“冢树挂剑”被作为古代轻权柄重节义的典范而名垂青史。现代被称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从常州走出的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披荆斩棘,慷慨献身,立下了丰功伟绩。

  常州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它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51.6万人。当时间指向2007年,常州迎来了一个全市人民都欢欣鼓舞的时刻,常州以其创造性的实践和发展诠释着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展示了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图景:

  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强劲牵动着常州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益地健康运行。据悉:常州第一产业产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69.8%下降到4.3%,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由12.8%提高到61.1%,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由17.4%上升到34.6%。随着常州二三产业的强劲拉动,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渐与先进地区接轨,至2006年底,全市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6.2%,越过了全面小康社会指标92%的目标值。

  现代制造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的制造业是在飞速发展,现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牛仔布等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3个中国驰名商标,56个江苏名牌产品,78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销量、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常州正着力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在常州东部的戚墅堰开发区的安凯特电缆有限公司,年产值近7亿元,可所有员工连总经理在内才248人。如果去除55名销售人员,以及96名管理、技术、后勤人员,而按直接从事一线操作的97名工人计算,那么平均每位工人师傅一年创造的产值可达720余万元。

  该公司工人俞军对记者说:“生产电缆的企业通常被人们看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们有17条生产流水线,每条线当班的只有三四名工人,最少的生产流水线,一班只有两个工人。就这点人,我们手里出来的产品质量是全国最好的。”

  俞军所在流水线生产的是电气化铁路的电力导线,一班3个人。他算过笔账,一班产量大致是3吨多,每吨10万元,就有30多万元产值。一班8个小时,他们这个班组,平均每人每小时创造的产值达12500元。

  1996年安凯特公司成立的时候,当年产值只有2000万元,现在员工并未增加,10年来产值却翻了35倍。

  早在1993年,常州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达到6806元人民币,即1000美元的小康目标。2005年,常州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610美元。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常州市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1%

  从1000美无,到4000美元,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从1000美元到4000美元,美国花了整整100年,日本用了70年,常州用了12年。

  民营经济扛鼎“实力小康”

  作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常州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民营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全市34家列入跟踪监测的民企中,省级企业集团就有20家,而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超过70%。康美化工有限公司多次承担国家“十五”和省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完成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单打冠军”。依靠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常州民企站到了国内外经济舞台的中心。

  锻造品牌,有力地拉动“常州品牌”到“品牌常州”的跃升。新科、常发、顶呱呱、华鹤……依靠民企众多的知名商标和名牌,常州被命名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不甘小富即安,这已成为常州民营企业家的“公共品格”,他们纷纷开始了“二次创业”甚至“三次创业”。据统计,近年来民营经济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2002年至2005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37.75%48.1%

  富民强市“齐步走”

  早在三年前,常州就明确提出了“富民强市”的发展目标,在努力实现“投资强势、民资活跃、外资涌流”的同时,也促进百姓“工资增长”。近几年常州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就是最好的注脚。据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9933元增加到2004年的16649元,年增长率超过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5138元增长到2006年的8001元,这两年的增长率超过了12%

      陈亦大今年53岁,原是前桥村第七生产队的队员,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一家五口就靠着58分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老家早已建成三井街道工业园区。2001年土地征用以后,陈亦大全家分到了两套96平方米的二居室新房,和村民们一起搬进了有超市、菜场,有健身活动中心,有绿地广场,与城里小区设施一样齐全的前桥小区,当上了城里人。没有田种了,可陈亦大闲不住,就在华山社区里当了一名调解员。过去农村常有的婆媳矛盾、老人赡养等问题现在已难得一见了。陈亦大觉得,这主要归功于三井街道工业园区每年在征用土地上的分红政策。就拿他家来算,每亩田每年可以补贴1440元,自家的58分地再加上人头补贴费,全家一年不用种田就可拿到1.2万元。陈亦大一双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老两口每个月除去六七十元水电煤气费和600元左右伙食费,再加上前两年租房攒下的租金及兼职补贴,老两口这日子过得还蛮滋润。三井街道还有条规定,如果户籍居民生了病在三井医院住院治疗,还可以报销80%的医药费。而且再过几年,当陈亦大年满60周岁、老伴年满55周岁后,每人每年又可以另外从街道领取2000元的养老金。

  “十五”期间,常州市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加快了城乡建设步伐。特别是2003年以来,围绕城市化发展战略,以落实第一轮城市建设3年纲要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城乡建设的推进力度、投资强度和建设速度前所未有,5年市区完成投资达400多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6倍左右,实现了城市建设向拉开框架、优化布局、提升功能、美化环境的战略性转变。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多渠道就业是实现小康的命根子

  从2003年起,常州市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又出台了新一轮113辅促进就业的政策。劳动、税务、银行多方联动,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落实了以公益性岗位认定、社保、岗位、培训、职介补贴为内容的新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技能扶持,支持促进失地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4050、双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和创业。目前常州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6%,从多方面、多渠道保证失业人员再就业。据2006年统计数据,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49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增长14%以上;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比年初增长17.5%56岁的盛小刚原是宜兴农民,1995年随常州知青的妻子一起回到常州定居。2002年公司裁员,身为仓库保管员的老盛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工作。20036月,在市总工会的推荐下,老盛被介绍到金老板承包的连锁洗车服务站点——新世纪地下停车场,当了一名洗车工,一直干到现在。

  就是在老盛失业的那一年,其实“金老板”同样也面临下岗。金钰芬没有沮丧,20021月底,她创办了一家以环保、节能洗车为主要业务的“捷丽达汽车服务公司”。老盛与另一下岗失业女工花月琴一起洗车,金钰芬给他俩的指标是每天7部车,超过的部分提成25%,两人平分。洗车虽说没啥技术含量,用毛巾水洗、海绵吸湿,最后打蜡,一整套工序下来也得花上近半个小时。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洗上十七八部车,每部车一般收费10元,生意难做的时候,5元、6元也洗。去年12月份,老盛参加了社保。作为再就业援助对象,他还获得政府3年的社保补贴,虽然缴费不满15年,但等他满60周岁退休后可以一次性拿到近2万元养老金。此外,金老板从2004年起就给老盛办了一份商业保险,每年缴费2130元,等老盛年满60周岁后,每年还可以领取1000元。老盛心里踏实了。

  实实在在感受医疗保险的好处

  200311月,常州市出台了《常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在全市农村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提高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对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费用进行补助。

  20061023日早上7点多钟,武进芙蓉镇东柳村委单家村33号的64岁赵翠珍老人准备起床时,突然神志不清,不会说话,连大小便也弄在床上。她儿子单东光赶紧找来面包车,把母亲送到武进医院急诊科抢救。医生立即为老人做了头颅CT检查,发现是脑溢血,必须马上手术抢救。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很成功,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4天后转入神经外科监护室。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病护理下,老人康复得比预期要好,神志逐渐清楚,于1124日出院。

  当单东光带着筹集来的六七万元钱到出院处结账时,工作人员告诉他,由于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次住院治疗虽然花掉58663.5元医药费,但按规定,可以报销24783元。这令单东光十分意外,没想到能报销这么多钱。

  几年前村里宣传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要每人每年交25元参保费,其余费用由政府出。他母亲平时在家烧烧饭做做家务时,觉得身体蛮好的,不想参保。当时,村里约有30%的人不愿参加保险。“我想,不就是少买一包香烟的钱吗,不管有用没用,交了算了,也许会有用呢。所以就瞒着母亲帮她交了保险费,而且每年都坚持交。嘿,关键时候还真帮了大忙了。”单东光为自己当初的聪明决定感到自豪。

  享受清水蓝天的小康生活

  在常州一个适应人居环境的工程正在逐步推开。2005年,常州城市绿地总面积为3536.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8%2006年常州城市绿地总面积达3856.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常州让“四河”活起来:长江、新运河、丁塘港、横塘河绿色通道两侧以营造生态防护林为主,以河道水生态保护为重点,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城乡地区,以绿为主,以树为主;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综合整治,提升形象,让常州老百姓安居乐业。

  1998年,贺方成所在的安阳里拆迁,全家高兴地搬进怀德苑。走进小区感觉里面别有洞天,既有游泳池等健身场地,又有假山、喷泉、小桥流水。可是真正住下后,贺方成却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头疼事。空气里常常飘来一股难闻的味道,闻久了特别不舒服,贺方成不敢开窗户。这是因为怀德苑小区四面八方都被工厂包围了,马路对面是常州搪瓷厂,南面不远处是丽宝第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而常州水泥厂和小区几乎紧贴着。那股难闻的味道就是建材公司焚烧胶木废料产生的。贺方成在阳台上晾晒的衣服常常飘上一层粉尘。

  不久,常州市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搪瓷厂的大烟囱消失了,水泥厂关闭了,怪味、粉尘也消失了。贺方成说:“小区不是封闭的,光有内部环境还不够,周围环境都变好了我们才能住得更舒服。”

  在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常州加强对市河沿岸工业企业的污染整治,对沿河180家工业企业实施了分类整治“三个一批”:限期治理,提标一批、截污一批、搬迁一批。开展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2006年全市共疏浚镇级河道166条、村组河塘5199个、土方1030万方;开展了水上交通污染的控制。加快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目前常州已建有15个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6.5万吨。

  常州用12年时间,人均GDP1000美元到4000美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常州的全面小康,直观地反映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地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受到老百姓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