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期●缅怀篇●

怀念杜宣同志

作者:胡树民

杜宣同志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个老党员、老革命。解放前,他长期从事左翼文化运动,并做党的地下工作。他是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和国际文学活动家,又是颇有造诣的书法家。他著作等身,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人。

  我是参加革命的晚辈,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只是久仰杜老大名,而从未晤面过。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离休后参加了以离休干部为主体的上海枫林诗词社,知道杜老是诗社的顾问。19899月,诗社组织选编并出版了第一集《枫林诗词选》,其中即选录了杜老《重游桂林》的两首七绝:其一:“烽烟兵马忆前尘,千里承邀返桂林。四十二年长别后,山川依旧绕名城。”其二:“长街过尽非如昔,旧迹依稀到处疑。只有桃花江上水,依然泛出碧琉璃。”我始有机会拜读他的诗作,果然出手不凡。199912月,诗社第五届社委改选后,拟请杜老继续担任诗社顾问,此时我担任了副社长并受社领导的委托,将大红聘书登门递呈,这是我第一次与杜老见面,未免有些拘谨。当我说明来意并简要地向其汇报诗社成立以来的活动情况后,他不仅十分愉快地接受了诗社的聘请,并说如诗社有什么需要和帮助的话,他一定尽力支持。杜老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显得十分平易近人,完全是一位谦逊长者的风度。我的拘谨顿时消失,感到轻松自如。他还说:老同志离退下来以后,能够拿起笔来学习诗词写作,这是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既可以抒情寄意,自得其乐,又是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有益的贡献啊!我听了这些话深受鼓舞,完全赞同他的看法。更使我想不到的是他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刚刚出版的《桂叶草堂诗抄》,用毛笔十分认真地在扉页上题字:“树民同志指正,杜宣,庚辰年二月初一日。”又从印盒子里拿出他的名章盖上,尔后又十分盛情地双手持赠。此时,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激动,只有恭恭敬敬地接受下来,连声说:“谢谢,谢谢!我一定好好拜读。”回来以来,我即如饥似渴地通读了一遍,深感杜老家学渊源。他自幼即受父辈熏陶,熟读四书五经以及历代诗词文赋,精通诗词,古文根底深厚,加上革命阅历丰富,足迹遍及国内外,视野广阔,诗思敏捷,感情丰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而诗词作品思想深邃,艺术精湛,诗味浓厚,读之既深受启迪,又是一种最好的艺术享受。

  杜老家住在泰安路,而我家住在武康路,彼此相距只有百米之遥,来往十分方便。本来我曾想可以常常去看望他,也可借此机会多向他请教学习,但又考虑到他年老,社会活动多,还在从事创作,不宜多打扰,所以常欲往而又踟躇。2004年初,得悉他因病住院,我和诗社秘书长徐国珍同志一起提着一个大花篮去华东医院看望他,代表诗社全体同志向他表示亲切问候,并向他说明诗社进行了第六次社委改选,邀请他继续担任顾问。他躺在病床上十分高兴地接待了我们,并满口答应了我们的聘请。我们听了都很高兴,此时我们感到他气色很好,精神也不错,我们衷心祝愿他早日康复出院,即适时告退。但想不到此别竟成了永诀。当杜老噩耗传来时,我们都感到无比悲痛,诗社同志纷纷赋诗哀悼。诗社顾问、女诗人莫林同志填词一阕《虞美人·悼杜宣同志》:“茫茫瀚海伤心色,报道文星落。落霞归去寄长吟,一囊诗笺难送故人情。硝烟书剑潇湘客,故国山河托。迎君万里鹤悲鸣,江淮清歌千首祭诗魂。”

  我写了一首七绝,以表示崇敬悼念之情:“健笔凌云风雨吟,毕生奉献铸殊勋。丹心含笑飞天去,留取诗书垂世馨。”

  2004829日上午,我和老徐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代表诗社去龙华参加杜老的告别仪式,瞻仰他的遗容,虔诚地向他鞠躬,为他送行。

  当我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里后,立即将《杜宣同志生平介绍》、《杜宣创作生涯70年研讨文集》以及《桂叶草堂诗抄》作为十分珍贵的精神遗产精心地保存起来,以备不时研读。如今杜老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高风亮节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尤其是当我每次路过杜老家门口时,总是会时时想起他。我想,凡是德高望重、为党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