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期●老战士之声●

我所希冀的那点“和谐”

作者:栾保俊

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在中国今天的社会条件下,是合时的。对于和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像我这种年逾耄耋的离休老朽,要求十分简单:出门别受气就行了。但就是这点要求,有时还不能达到。

  比如,出门要坐公共汽车,弄不巧就会碰钉子。我看有的乘客在汽车就要启动的时候一招手,车门立即打开,乘客从容上车。有几次我也照此办理,几乎每次都吃闭门羹,我招多少次手都不灵,汽车扬长而去。开始我认为是我年纪大了,手脚不利索,没赶上。但次数多了我却发现,不是我的手脚慢,而是因为我太老,坐车免费,人家不高兴载我这种坐车不花钱还要格外照顾的老朽。

  最近,我们住地附近的邮电局新老交替,好几个老邮电调走了,来了一些新人。按说,增加新生力量是件好事儿,可是给我这个经常跑邮局寄信、寄稿件、寄书、取稿费和交水电费的老朽,带来了不少麻烦和不愉快。这些年轻人,工作时间不长,工作也并不熟练,但架子却不小。比如我去取稿费,我把稿费单和离休证递进去,他一看就把我的离休证往外一丢说:“身份证!”我说:“当兵的没有身份证。”他不高兴了,说:“奇怪,还有没有身份证的人!”我耐心地说:“军队的士兵凭士兵证,军官凭军官证,我们这些离休的人就凭离休证。你不信去问一问领导,当兵的有没有身份证?”他走到里面说了些什么出来后,悻悻地把我的离休证拿过去看了又看,很不情愿地把稿费给了我。他把我当成“黑人”对待了。有一次我去寄书,一位年轻人抽出一本书一看,里面写了“敬请某某同志指正”几个字,他把书往我眼前一推说:“不能当印刷品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里面写信了。”我说:“大凡寄书给朋友,都要写几个字表示恭敬和友好,这怎么就叫写信呢?”我耐心地说了很久,就是说不通,无奈只好多花了六块钱当平信寄。

  我在这个社区住了多年,一直在这个邮电局交电话费,有一回我家里来了客人,就叫老伴去交,但老伴回来说:“收费的人说要到电信局去交。”电信局在南京路,从我的住地到南京路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回差不多要一个上午的时间。我问老伴为什么?老伴说:“邮局的人说,他们收的都是蓝色的单子,我们是红色的单子,不能收。”我把好几年的单子拿出来一看,既有红的也有蓝的,就拿着交费单据急冲冲地跑到邮局,准备和他们论理。可巧遇到一个老邮电,把事情一说,他笑了,说:“新来的,不知道。”一边说一边就把话费收了下来。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还有一件事情说起来人们都不会相信。我离银行不过100米,但我却怕进银行。在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心目中,过去到银行存款是受欢迎的。那时的口号是“功在国家,利在自己”,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但不知什么时候起,到银行存款成了受气的事情。我们这些离休干部是靠养老金过日子的,在没有增加养老金以前,像我这种每年都要补贴下岗儿孙的人,虽然不能说困难,但一定得节俭,大手大脚是不行的。因此,每当有所节约,就到银行存起来。可是,“银行无笑容”,这大概是不少人都有的体会。有一回,听说定期存款的利息提高了,我高高兴兴拿着活期存款折子到银行去转定期。因为我不知怎么转账,就到柜台外面的“服务台”前,规规矩矩地请问台内的那位小姐(也许是小嫂)如何转账。她头不抬,眼不睁,当然也没有说话,撕了一张表格往我面前一推,就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并不理我。我戴上老花镜,填上活期转定期两年。填好以后,我问她这样填行不行?她看也没看,仍然没说话,用手一指,意思是让我到柜台那里去。我一边擦汗,一边走到柜台前,把表格和存折送进了窗口。一位不超过30岁的“白领”,看了一眼,冷冷地说:“身份证!”我说:“这是‘实名制’的存折,有密码,怎么还要身份证?”她并不答话,把我的存折和表格往外一推,就不理我了。好在离家不远,憋着一肚子气,回家拿了离休证,再次把存折表格和离休证送给了刚才的那位“白领”。她低着头,嘟囔了一句什么,我没听懂,她就不耐烦了,嘴里不断地咕噜着什么。这时我满头大汗,心想:我是来存钱的呀,怎么像罪犯受审一样。一怒之下,我抓过了存折和离休证,三把两把扯碎了存单,往纸篓一扔,转身走出了银行!而且下定决心,今后除了去取我已经存的钱以外,决不到银行存一分钱!

  上述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小事情。可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过日子,不就是用这许许多多的“小事儿”堆起来的么?我这个人是很能耐得寂寞的,每天除了看书和写点小文章以外,很少出门,一方面是为了活得有些意义,另一方面主要就是怕受气。连很少出门的人都会经常触霉头,经常出门的人,是不是会感受更多呢?现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我这个老朽,没有任何奢望,只求出门不要受气就行了。但听到和看到的一些事情,并不能使人乐观。我不知道现在人际之间为什么会这样冷漠(当然,我也看到了媒体上经常宣传的那些好人好事,那也一定是真的)。我希望有关方面能认真地作些调查研究,切实地做一些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工作。

上一篇:他们牺牲在黎明前下一篇:善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