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四个年轻的女兵,如今都是年过古稀的离休老战士了。这是她们参加校庆时的留影。左起:沈品兰、沈凤珍、沈燕辉、沈美贞(黎光)
在搜集东南中学建国前校友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从老校友沈凤珍那里得到一张四位女兵合影历史照片。照片上的女兵个个年轻、美丽,充满朝气和活力,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展示了当年女兵们飒爽英姿的战斗风貌。
这四个女兵,沈美贞(现名黎光)、沈凤珍、沈品兰是启东郁家镇西市梢沈载家的女儿。沈燕辉(沈雅贞)则是她们的嫡叔伯姊妹。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她们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建国后革命与建设的坎坷。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她们留下了值得纪念的篇章。
一
1946—1947年,沈家四姊妹先后从江苏启东东南中学参加新四军。在入伍前后,她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四个女兵和她们的爱人,都是新四军的老战士。并且现在还是新四军研究会的组织者和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沈美贞(黎光)和她的老伴潘醒民是浙江新四军研究会的;沈凤珍的爱人是新四军的情报战士,在“文革”中受尽折磨去世了,沈凤珍是江苏省和南京市新四军研究会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沈品兰和她的爱人周震是上海新四军研究会的;沈燕辉(沈雅贞)和她的爱人王友裕是上海新四军研究会的,王友裕还是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的副秘书长。在渡江战役时,四个女兵除沈燕辉在青岛海军部队当卫生员外,沈氏三姐妹都参加了渡江战役。沈凤珍当时是三野十一纵队的一名电台报务员,被编入渡江第一梯队,在靖江抢渡长江,她是首批渡江部队中仅有的几个女兵之一。沈美贞(黎光)当时是三野四纵司令部电台报务员,她是随七兵团从安徽庐江一带渡江指向宣城的。沈品兰当年为苏南军区司令部电台报务员,是随苏南军区机关渡江的,后来她是铁道兵七师电台的报务主任。
此外,四姊妹是1955年同时转业的。沈美贞(黎光)到杭州电信局当了工会副主席;沈凤珍在南京军区通信处6902厂当了人事科长;沈品兰转业后随铁道兵部队不断调动,先后在福建、内蒙、浙江、四川、河南等省有关县的组织、纪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最后在上海邮电局纪委工作。沈燕辉转业后先在青岛医学院附院工作,后随军调上海第四人民医院当药剂师。
二
人生旅途历尽艰辛,革命战士永葆青春。这是沈家四姊妹共同气质。
沈凤珍15岁在学校入党,并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学联主席。入伍后,在战争年代立过三、四等功。在“文革”中却有人以“15岁怎能入党”为由诬蔑她为“假党员”。不懂得历史的人,也误认她是假党员,她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打击。她的爱人龚宝康1948年就是我军的一位团级干部,解放后是南京军区通信兵部的机务主任。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发生了我党隐蔽战线的一代英雄潘汉年、扬帆等被打成“汉奸”、“特务”、“反革命”的冤案。龚宝康的哥哥龚宝仁曾在潘、扬领导下开展上海地下党工作,“文革”中,潘、扬冤案把龚宝康也卷了进去。在各种批判和斗争的折磨打击下,1975年10月21日,龚宝康离开了人间。沈凤珍在精神与经济双重压力下,带着五个儿女艰难地生活着。经历了种种坎坷的沈凤珍更加热爱今天的生活。她喜欢以鲜花打扮自己和别人的环境,她是花卉协会积极活动的业余爱好者;她喜欢唱歌,是干休所老战士合唱团的成员。
关于沈燕辉,我们不得不从她苦难的童年说起。她父亲因病早逝,与寡母相依为命,在东藏西躲中好不容易度过了抗战的岁月。抗战胜利后,她进了东南中学。1946年11月,她毅然报名参加新四军。当时形势紧张,机关、部队正忙组织北撤,沈燕辉虽离开了东南中学,跟着队伍转移,却还不是兵,经过一番周折,1947年初才从海上船运到了港附近的华中九干校。然后,经干校卫训队培训,分到部队。这时,新四军的番号已撤销,原来的战斗序列已编入华东野战军的序列。她入伍后刻苦地钻研专业知识,认真做好医卫工作,很快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精神,在部队多次立功,转业到地方后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离休后,她参加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离退休党员支部两次将她评为优秀党员。
在四姊妹中,沈美贞(黎光)排行大姐。她虽只比妹妹们大二三岁,但比较成熟、冷静。在抗战时期,父亲忙于抗日民主政府的财粮工作,惟有她帮母亲带着三个小弟弟过着流离失所的战时生活。抗战胜利后,她进了初创的东南中学。在学校中她特别努力进取,刚满一年就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她在国民党反动派进犯苏中的时候报名参军,经报训队培养,成为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科的一名电台报务员。1948年,她随华野四纵参加了开封战役和淮海战役。当时战事紧张,生活艰苦,她因营养不良得了夜盲症,夜晚行军都由战友拉着她走。为表示自己革命的决心,她把自己的名字由沈美贞改为黎光。意思是:冲破黑暗,黎明之光就在前头!1949年春渡江战役时,她已调到七兵团政治部新闻台当报务员。紧张的工作使她变得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组织上要她到后方治病,她坚持一起跟部队渡江南下,直到5月4日,即解放杭州的第二天,她累倒了,才被用担架送进了医院。经两个多月治疗,病情刚有好转,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沈美贞(黎光)在部队立过功,转业到地方后,她担任科长、支部书记的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离休后,她积极参加新四军研究会、战友联谊会的活动。
四姊妹中沈品兰年龄最小。小妹妹的经历却是很不一般。小妹夫周震是铁道兵部队的,铁道兵肩负的使命比较特殊,战争发生到哪,他们就要沿铁路线奔到哪。作为军人家属的沈品兰也常因之而多次调动工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七师机关工作的周震,和他的战友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辉煌。而沈品兰在朝鲜战场上,是志愿军铁道七师电台的报务主任、铁道兵司令部通信处的电台台长,同样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她在战争中先后立了四五次功。由于铁道兵部队频繁地调动,她不得不也经常地变换工作单位和环境。对此,她无怨无悔。她说,作为军人家属,她既要努力做好工作,又要尽力关心丈夫,做一个合格的军嫂。
四姊妹在回顾自己的战斗历程时,都认为她们之所以能较早地走上革命道路,主要是:一、从小受父辈的影响。沈凤珍的父亲沈载早年在东吴大学读书时,因参加革命学潮而被开除,回家后为革命办教育。抗日烽火在东南沿海燃起后,他在抗日民主政府中担任财粮主任。每每与孩子们在一起,他都要讲革命的故事。鬼子视沈载全家是新四军和新四军的家属,便把他家四间瓦房全拆去筑据点。可这就反坚定了他们全家抗战到底的决心。她们的叔公沈维岳黄埔四期毕业后即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遭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幸得孙夫人宋庆龄的力保营救,他和一起被捕的战友才得以出狱。抗战全面爆发后,沈维岳从武汉经西安辗转到了延安。在延安,他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然后根据党的指示,重回苏中参加组建抗日武装和建立启海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所有这些,都使沈凤珍她们从小就把革命的前辈视为沈家的骄傲,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可敬的榜样,定下了将来长大后也像他们那样投身革命的志向。二、东南中学是抗战即将胜利时由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新型中学。沈凤珍、沈品兰从战时的四联中转了过来;只读过四年小学的沈美贞(黎光)和沈燕辉也进了东南中学。哪知,进校没多久,国民党军便又点起大举进犯苏中解放区的战火。在东南中学,她们受到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并经东南中学介绍参军入伍,可以说没有东南中学,就没有沈家四姊妹的今天。对母校,沈家四姐妹充满了深深的感恩之情,所以母校校庆时,她们分别从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赶到启东参加了学校的庆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