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期●专稿●

舍生忘死救伤员

——孟良崮战役中的支前故事

作者:韩兆斌

      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指战员奋不顾身,英勇作战,重创国民党军。但是,在短短的几天内我军就有近万人负伤,战场救护任务相当艰巨。华东野战军部队的医务人员、救护人员远远不够,这项工作基本靠支前民工和当地的群众来完成。人民群众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信任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积极参加战场救护工作。他们团结一致,通力协作,战胜了许多艰难困苦,出色地完成了战场救护任务。第一线民工,来往穿梭于鲁中根据地前线,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对伤员精心照料,体贴入微,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勇挑重担,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514那天,诸城县的几个担架队,为了抓紧时间转运伤员,连续行军近10个小时,一顿饭也没顾得上吃。队员们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却没有一句怨言。城郊担架队员王尧特别能干,在漆黑的夜里运送伤员时,十个指头全碰破了,有几个指甲盖都裂了,没喊一声疼,没叫一声苦。指导员过来安慰他,他满不在乎地说:“不要紧,把伤员同志赶快送到医院咱就放心了!咱这点小事,比起解放军来,真是天上地下。”在最后一次长途转运伤员时,担架和担架队员不够用。一些年龄偏大、身体不好的杂务人员,见此情景也争先恐后地做担架、抬担架,保证了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华东野战军卫生部,送给他们一面红旗,上面写着:“你们是自卫战争中的模范担架,是诸城人民的光荣。”

      战役到了紧张时刻,担架队根本就忙不过来。蓬莱担架队第三中队第二分队的分队长高焕雷,安排完担架任务后,见山上还有两个伤员没有人抬。如果再等担架队员上来,还不知要多长时间,况且伤员的伤口还需要抓紧时间处理。他没有多想,急忙跑过去背起一个伤员就走。第二中队第二分队的担架队员韩明扬见状,也过去背起另一个伤员跟了下去。他们单身将这两个伤员背了28里路,送到了一个野战医院。这两个伤员非常感动,其中一个伤员拉住高焕雷的手不放,眼泪直流说:“要不是你,我就死在山上了!”高焕雷安慰他说:“你是为了咱老百姓受的伤,俺能丢下你不管吗!你好好养伤吧。”

      平邑县第一区“陈毅担架队”的担架英雄高启文,看到一个战士受了伤,就飞快地跑上前去抢救。国民党军发现后,加强火力封锁。重机枪“咕咕咕”地狂叫,子弹雨点般地射来,高启文的帽子被打穿。在这生死关头,他毫不畏惧,继续向前爬行。一颗炮弹飞来在身边爆炸,他的头部、手臂多处受伤,鲜血直流。可是他仍然忍着剧烈的疼痛,爬到伤员身边,用左胳膊撑着地,右胳膊夹着伤员拖了下来。然后,他背起伤员,一直送到包扎所交给卫生员。孟良崮战役结束后,高启文被评为特等功。

      竹庭县后徐村担架队员张生远,对待伤员如同亲兄弟。在运送伤员到葛沟的时候,一个伤员要小便,但因伤势较重不大能动。张生远就拿过自己吃饭的小瓢给他接小便。伤员说:“不可以!这是吃饭用的。”张生远说:“同志,急着用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我吃饭时,再向老百姓借一个不就行了吗!”第二天夜行军,伤员又要解大便。这时天黑得如同锅底,上哪里找东西接大便?大伙正在着急,张生远忽然说:“有办法了。”他把双手伸到伤员的屁股底下说:“你拉吧,拉到我手上就行呀!”伤员难为情地说:“那不行!”张生远坚决地说:“同志,这有什么不行的,我洗洗手不就行了吗?”这个伤员感动地说:“张同志比亲娘还疼我,这实在是太脏了!

      蓬莱担架队第三中队第一分队的刘光章等担架队员转运的一个重伤号在半路上牺牲了。刘光章非常悲痛,将自己的一床被子和一领席,给这位不知姓名的烈士用上了。他一边为烈士入殓,一边流着眼泪说:“同志,你为人民而死是光荣的!为了使受伤的同志们少流血、少牺牲,我一定要坚决完成抢运伤员的任务。”

      鲁南担架第一团第二营第一连的王昌银,本来定在5月结婚,但为了支援孟良崮战役,他把婚期改到10月。他在方山阻击战中,抢救伤员一直冲在前面。一次,正抬着伤员往山下走,一个国民党兵看见了便高声喊:“老乡,别抬了,放下吧,要不你也没命了!”王昌银什么也不顾,还是急着往山下走。他一边走一边对另一个担架队员说:“只要有我们的命在,就保证丢不下一个伤员。”

      当过27年雇工的许克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儿子病死了,老婆连急带累也生了病。别人劝他回去看看,领导也让他抓紧时间回家。他见战役正打得激烈,眼下很需要人,坚决不回去。他向领导和支前民工们说:“毛主席、共产党领导我们翻身得了土地,现在咱们的军队又在打老蒋。打不垮老蒋,连我的姓命都保不住,我能回去吗?孩子死了算什么,比起打仗来说不是小事嘛!

      滨海区竹庭县担架队,在蒙阴附近华野第三纵队阻击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一师的几次战斗中立了大功。他们克服许多困难,冒着飞机扫射、炮弹轰击的危险,多次连续抢救伤员。他们队里有个“董大姐”,她在战役开始之前就一心要上前线。民工总队长再三向她说明妇女到前线有许多不方便,在后方同样能参加支前的道理。她不但不听而且很固执地说:“我非去不可。到那里一定不落在九千个民工的后头,俺不立大功不回家。”总队长没办法,只好让她上了前线。到达鲁中以后,担架队一连十多天不停地在沂蒙山区的大山里来回转。孟良崮战役开始以后,“董大姐”几乎就没放下过担架。一次,有个伤员发现抬他的是个女的,很过意不去,执意不让她抬。“董大姐”安慰伤员说:“你为老百姓流血,俺妇女也应该爱护你呀!”“董大姐”的事迹很快传遍了鲁中,妇女们纷纷表示向她学习,更好地支援自卫战争。在万人庆功大会上,“董大姐”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并且还给她记了一等功。

      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山区发生过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在沂南县青驼寺附近的一场艰苦的阻击战中,山头阵地争夺激烈且几易其手。有一个解放军战士的腿负重伤,撤退时便藏在一个高粱椽子(方言,指攒在一起的高粱秸)里。由于饥渴、疲劳和失血过多,他在高粱椽子里晕了过去。这时,附近村的一位青年妇女到山上挖野菜,经过高粱椽子时,突然发现里面躺着一个人。惊恐之余,她过去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个解放军战士,满身血污,发着高烧,昏迷不醒。她晃了晃这个战士,叫了几声:“同志!同志!”战士微微睁开眼睛,连声喊着:“水,水……”这荒郊野外上哪里去弄水?进村弄水又太远,也怕被人发现。怎么办?她急中生智,想到用乳汁当水去救伤员。但她又一想,这怎么行呢?我是刚生过一个孩子的青年妇女,叫伤员直接喝自己的奶水多不好意思!如果被家里的人知道了那还了得。可眼前又没有别的办法。这时,她又看了看嘴唇干裂、面色蜡黄的战士已经奄奄一息,如不急救很快就会死去。能眼睁睁地看着为老百姓打仗而受了重伤的解放军战士牺牲么?想到这里,她毅然解开衣襟,左手抱起伤员的头,右手把乳头送到伤员的嘴里。几口乳汁下去,伤员慢慢苏醒过来。当他睁开眼看到是一位大嫂在用自己的乳汁救他时,感动地流下了热泪。这位妇女见他醒来,非常高兴,并告诉他:“这一带村里住着国民党还乡团,村支书和干部民兵都转移到界湖一带去了。你好好藏在这里休息,我天天抽空来喂你。”这位青年妇女,以后连续两天按时来用乳汁喂这个解放军伤员。第三天晚上,村支书带着几个民兵回到村里,这个青年妇女就把伤员的事向村支书如实报告了。村支书让民兵弄来担架,连夜将伤员送到部队医院。送走了伤员,这位妇女恳求村支书说:“我喂伤员的事,你千万不要向上级汇报,也不要表扬我。我的公婆丈夫都很封建,这件事如果叫他们知道了,就把我给毁了。”村支书严守秘密,未向外透露一点消息。后来,这个伤员伤未痊愈就非要出院回前线不可。医务人员不叫他走,他又哭又闹。政委找他谈话,他说:“我再不回前线,不但对不起党,对不起毛主席,也对不起救我命的那位大嫂!”部队这才知道了这件事情。沂南县委书记高复隆和县委委员、民运部长李子超慰问伤员时,从部队了解到这个真实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