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北方的八路军曾经拍摄了一系列的纪录片,如《南泥湾》、《延安与八路军》等,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许多珍贵历史镜头,正是得益于当时所拍摄的这些纪录片。而在南方敌后抗战的新四军,也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这就是淮北地区的第四师拍摄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新四军第四师想要拍摄一部影片,最初还是受了八路军的启发。1942年春天,新四军四师部分指战员在参加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观看了延安电影团拍摄的有关八路军部队生活的纪录片,深受鼓舞,也激起拍一部纪录片的愿望。为了搞好影片的拍摄工作,时任四师师长的彭雪枫想到了一个人——曾在上海新华影业公司担任摄影师的薛伯青。
抗日前线 结下情谊
薛伯青是江苏武进人,早年就参与过一些进步影片的拍摄,特别是1936年冬,由于拍摄新闻纪录片《百灵庙大捷》而在业界声名鹊起,他所带领的摄影队也被誉为“敢死摄影队”。
抗战开始,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薛伯青也心情振奋,立即与新华影业公司另一位摄影师吴永刚,组成一个四人摄影队,出发去前线,准备拍几部报道八路军英勇抗战的新闻纪录片。
几经周折,摄影队到达太原,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他们见到了办事处处长彭雪枫。这是薛伯青第一次看到八路军将领。彭雪枫温文儒雅,既有跃马挥师将军的威严,又有精明睿智的学者风度,尤其是他对全国抗战形势的深刻分析,让薛伯青听后倍加敬佩。初次见面,彭雪枫就给薛伯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当时战况已很紧急,日寇大举进犯,太原即将失守。彭雪枫对摄影队说:“现在到前线去,沿途很不安全,你们都是摄影师,万一发生意外,我们照顾不到,还是不要去吧!”对于彭雪枫的关心,薛伯青深表感谢。但既然已来到了山西,不能白跑一趟。即使不能到忻口前线,哪怕是就近拍一些太原守城的镜头也是好的。彭雪枫说:“这样也好,《大公报》记者孟秋江先生正在太原采访,你们一起抓紧时间工作吧,我将尽力帮助。”他将自己的小汽车借给他们使用,使得摄影队能够有机会,拍摄下了太原陷落前的最后时刻。
在太原失陷前的一天深夜,彭雪枫派人将薛伯青等护送出城。同时为助薛伯青实现拍摄纪录片的愿望,又把他们介绍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要他们到那里寻找机会再去前线。摄影队到达西安,见到了林伯渠、博古、邓颖超同志。林伯渠让办事处的任泊生帮助他们联系去前方拍摄事宜。任泊生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他的夫人陈波儿是当时著名的电影明星,薛伯青在上海的时候,就认识陈波儿。这次见到任泊生,两人很快就结下了友谊。
此后,薛伯青回到上海,彭雪枫和任泊生却先后来到了新四军,巧合的是,两人同在第四师,彭雪枫担任四师的师长,任泊生为四师联络部部长。任泊生经常往来于上海和根据地之间,与薛伯青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任泊生的引导和帮助下,薛伯青为新四军办了很多事,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没能再见彭雪枫一面。
三赴淮北 秘密拍摄
1942年夏,当新四军第四师决定自己拍摄一部影片时,任泊生来到上海找薛伯青商量拍摄事宜。尽管帮助新四军是要担很大风险的,薛伯青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是暂时脱不开身,于是他建议任泊生自己先拍些素材。薛伯青亲自教任泊生关于摄影理论及摄影机的使用方法,同时还设法找人去柯达公司购买一套l6毫米的摄影机和电影胶片。后来任泊生就用这台摄影机,把四师的部队生活记录下来,包括生活、整训、文工团演出等,并拍摄下了1943年l2月2日彭雪枫师长祝贺《拂晓报》出刊500号的讲话,1944年3月13日彭雪枫师长在文化训练队开办五个月的总结报告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任泊生还拍摄下新四军解放张楼敌军据点的战斗场面。
1945年1月,薛伯青接到任泊生的通知,要他携带摄影机,速到淮北,拍摄纪录片。这已是薛伯青很久以来的愿望了,能够把新四军在敌后与日寇浴血奋战的业绩,如实记录下来,报道出去,将为中外所鲜见。机会难得,他心里充满激情,立即从上海动身。
一路上,他想,这次又可以见到彭雪枫将军了。谁知到了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才知道彭雪枫师长已在中原前线壮烈殉国! 任泊生要他来淮北,是拍摄追悼会的。一声晴天霹雳,他简直不敢相信,两行热泪不禁夺眶而出。他怀着对彭雪枫师长的崇敬,沉痛地举起摄影机,开始了此行的拍摄。
2月7日,彭雪枫师长的追悼会在洪泽湖畔的半城举行。台上,张爱萍致悼词时悲情难抑,声泪俱下,为我党我军痛失一位优秀的干部和自己的好战友而惋惜不已;台下,会场上的几千名新四军指战员则低头默哀,为痛失一位可敬的好师长而泣不成声。目睹这种悲壮感人的场面,薛伯青拿着摄影机的双手禁不住有些颤抖,但他克制着自己,饱含热泪,尽了最大的努力,拍完了追悼会的全部镜头。追悼会后,薛伯青又去青阳、北双沟等地拍摄了新四军在敌后战斗和生活的实况,以及威名远扬的新四军骑兵团的新闻纪录片。
1945年5月,薛伯青又从上海秘密来到淮北。这次,本是来检修四师的摄影机的,不想在这里看到了五位盟军飞行员。那时盟军已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一次,庞大机群飞经华中解放区上空,一架“空中堡垒”轰炸机被日军炮火击中,五位美国飞行员跳伞,被新四军营救,来到淮北四师司令部。他们换上了新四军服装,与驻地战士联欢,参观解放区的工厂、学校,访问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朝鲜独立同盟”淮北支部的日本、朝鲜朋友,感到新奇而兴奋。他们对中国敌后竟有这样广阔巩固的解放区,赞叹不已。薛伯青以摄影师的敏感,抓紧时机,立即采访,拍摄下了这些珍贵的镜头。
1945年12月底,抗日战争胜利后,薛伯青再次受新四军第四师之邀,第三次去淮北根据地。这次主要是补拍了骑兵部队的活动。由于有了上次的拍摄经验,这次拍摄非常顺利,只用两天的时间,便拍摄了骑兵训练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后来又拍摄了新四军军部召开军人大会以及文艺演出的有关镜头。
在积累了这些素材之后,薛伯青回到上海,将任泊生先前拍摄的近千尺胶片的素材和他自己几次拍摄的胶片,合计2500多尺,统一剪辑,形成了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新四军面貌的纪录片,片长1700多尺,后经研究定名为《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影片失落 终成遗憾
这部极为珍贵的纪录片,以后在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向解放区进攻,各地战事不断发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战后和平,促进民主建国,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双方下达了停战令,于1946年l月13日午夜生效。为实行停战,由共产党代表、国民党代表和美国总统特使,组成军事三人小组,下面又设由三方代表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和派在各地的执行小组,调处国共武装冲突。但国民党军根本不执行停战令,在江北,不断进攻华中苏皖解放区。还声称:江北苏皖边境,根本没有坚持敌后抗战的共军,只是些零星土匪,国军剿匪系执行正常任务,妄图障人耳目,把进攻解放区合法化。
军调处执行小组的中共代表,把薛伯青在淮北解放区拍摄的新闻纪录片带到南京。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邀请国民党、美国代表、中外新闻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影片作为历史的见证,把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艰苦抗战,被新四军营救的盟军飞行员在解放区的生活,如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一下,弄得国民党代表目瞪口呆,坐在那里尴尬不堪。事实胜过雄辩,一部纪录片,把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彻底揭穿!
真相大白,舆论哗然。一些新闻界人士暗暗称颂中共斗争水平高妙,只此轻轻一着,即把国民党的弥天大谎暴露无遗,使其当众出丑。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他气急败坏地说:“假的,影片是假的!那些土匪目不识丁,穷乡僻壤,怎么会有电影?”又密令国防部:“立即彻查是谁到‘匪区’去拍摄这部电影的?一定逮捕严办!”上海电影界进步人士得悉,速告薛伯青隐蔽。
可惜的是,后来因战事频繁,这部纪录片多次辗转,竟不知下落。作为生动记录新四军历史资料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最终没能保存下来,实在令人心痛!
(作者毕业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学博士,现为解放军防化学院政工教研室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