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期●庆祝《大江南北》创刊30周年●

真诚祝贺 殷切期望

作者:孙素成 贾勇


编者的话:至今年8月,《大江南北》创刊整整30周年了。在此前夕,我们走访了几位长期关心和支持本刊的上海新四军老战士和抗美援朝战斗英雄,请他们谈谈对杂志的看法和对今后工作的要求。我们还通过各地联络站,在部分读者中开展了“我与《大江南北》”征文活动。
今天,我们摘要刊登5位老战士的谈话记录和11位读者的征文稿件,以庆祝《大江南北》迈进而立之年,表达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办好这本红刊的决心。
(注:5位老战士的谈话,已录入《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庆祝〈大江南北〉创刊30周年》碟片;90多位热心读者的征文稿件,已编成《我与〈大江南北〉征文选》一书)

更通俗、短小、活泼一点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新四军老战士、解放日报原总编辑  王维

《大江南北》杂志的创办主要是夏征农同志和胡立教同志的努力,创刊初期发行量很小,通过大家逐步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希望《大江南北》所刊登的文章更通俗一点、文章更短小一点、文风更活泼一点。

目前《大江南北》新的读者越来越多,老的读者逐渐消失了,所以希望《大江南北》继续发扬好的传统。《大江南北》在传统教育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很不容易,要大力培养青年读者。《大江南北》已近中年,但还要坚持下去。


努力夺取意识形态新高地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新四军老战士、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   阮武昌

今年是《大江南北》杂志创刊30周年,在这30年中,杂志在宣传新四军的优良传统、宣传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肯定和赞扬,成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夺取意识形态的高地而奋斗的一支生力军。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过去我们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依靠的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精神;今天面临新的形势,也需要发扬这种抗日精神。尤其是要看到西方敌对势力,特别是一小撮日本的右翼势力,他们总是想对我们的国家进行捣乱、破坏,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国际环境面前,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所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纪念《大江南北》创刊30周年的时候,我建议我们的杂志要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领导干部要学点辩证法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新四军老战士、上海科学院原党委书记   丁公量
《大江南北》杂志发行量达到15万份,影响很大,这30年来对青年的作用,对老同志的鼓励都很大。我也曾写过几篇文章,虽然作用不大,但总能起点作用。我想今后《大江南北》杂志应该起到更好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一次党的学习会议上讲到辩证法的问题,但现在全国各大媒体上对这方面的宣传声音不大,宣传不多。《大江南北》在这方面也很少发表文章。我觉得辩证法、两点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干部对这些都不了解,怎么去贯彻和执行呢?又怎么能以此作武器去解决现实中的各类思想问题呢?所以,我希望《大江南北》能在这方面多做点工作。


历史永远不能遗忘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南京军区原空军副司令员、中将    韩德彩

《大江南北》杂志我是十分崇敬的。我为什么爱这本杂志,这本杂志很重要的方面是宣传革命,讲的是人民军队和我们党在战争当中与广大群众形成的血肉联系。抗战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胜利的历史。历史需要人们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火的硝烟逐渐散去,如果这段历史没有人去宣传,知道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大江南北》杂志起的这个作用很重要。历史上,毛主席、人民军队和我们党结合在一起走这样一条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没有这条不行,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此,过去是不能忘记的!


传承革命优良传统

新四军老战士、原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委员、黄浦区原区委书记   周波

这些年来,《大江南北》越办越好,发行量也逐步增加,我是很喜欢这本杂志的。每期新杂志一到我就仔细阅读。不仅我自己看,还经常将杂志中的精彩文章推荐给其他读者。《大江南北》不仅我们老同志爱看,各行各业的同志,包括年轻人都爱看。《大江南北》不仅在传承革命的优良传统,而且在新形势下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读后都觉得这是一本好杂志。

尽管在三区(南市、卢湾、黄浦)合并后,《大江南北》的发行工作有一些波折,但负责刊物发行征订的同志很积极,有些同志已80岁了,但仍坚持这项有意义的工作。我相信《大江南北》在现有基础上一定会越办越好!


倾情为之鼓与呼

扬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洪军

说起我和《大江南北》的结缘,要追溯到2001年夏天。我时任扬州市委副书记,分管宣传工作,老领导薛先洛同志打电话给我,要我为《大江南北》的征订发行给予支持,并给了我几期杂志,我看了以后觉得杂志办得很好,要求宣传部门视同党刊推广。为《大江南北》写稿则是到了2010年以后,这5年来,我一方面做好杂志的宣传和学用工作,一方面拿起笔写作,反映本地革命斗争历史。庄严的历史责任驱使着我为《大江南北》写稿,一些否定歪曲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作用的言论,鞭策着我站出来呐喊发声,《大江南北》是一块很好的阵地。为还原历史真实,我写出了《中国对日最后一战在高邮》的文章,被《大江南北》刊用后,还接到了当年参加高邮战役老战士的鼓励电话,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写作信心。我一鼓作气,又写出了《新四军挺进江北》《那阵阵涛声》《吴运铎战斗在宝应油坊头》《高昂的生命之歌》《回家的感觉》等文章,也先后被《大江南北》杂志釆用。

《大江南北》是一本宣传新四军、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优良传统的好杂志,我作为一个党员愿意倾情为之鼓与呼,这也是为社会应尽的责任和贡献。


战友情深心相印

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杨自度

《大江南北》创刊30年,已经成为革命老区干部群众最喜爱的期刊之一。我们南通老促会和《大江南北》的知心知音、互帮互促的亲密关系,是在杂志社老社长陈扬和我会主持人张正联从1947年结下的深厚战友情谊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形成的。

1996年的一天,这两位多年未谋面的老战友在常州重逢,日夜叙谈。张正联明白了《大江南北》杂志的办刊宗旨,看了几期杂志内容,觉得这正是开展老区宣传工作的很好工具,便毅然接受了在南通全市发行《大江南北》的艰巨任务。张正联是个一诺千金的老革命,更何况是老战友的托付,他和市老促会的同事一家家拜访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宣传部门领导,落实征订任务,一举打开了局面。

尽管在此后的近20年中,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袭扰,但张正联对传播铁军精神的价值坚定不移,他带领老促会的同志抓住有利时机,不遗余力地宣传《大江南北》对于广泛传承红色基因、推进老区开发工作的重要价值,不断排除干扰,稳定人心、稳定队伍,健全遍布全市城乡的纵横结合的发行网络,并针对发行中的新问题、新难点,千方百计加以破解。因此,南通地区的杂志发行量年年稳中有增,征订数始终处于全省、全国前列。


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高邮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   张秋红

18年前,我在担任共青团高邮市委书记时第一次接触《大江南北》杂志,第一次阅读就爱不释手。从此,无论是下乡担任乡镇长,还是担任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对《大江南北》总是每期必读,且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她的确是一份无杂音、传播正能量的红色期刊。

我们高邮地区老前辈,已故的县委书记薛先洛、老县长任金富就是我们的榜样。特别是我们的老书记薛先洛同志,为组建高邮联络站,当时已近80岁高龄,不顾身体有病,不顾年事已高,多次来高邮洽谈,参加活动,《大江南北》在高邮地区的影响与他老人家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我每年都积极参加联络站、老促会举办的学刊用刊交流会,和大家一起面对面地交流学刊用刊体会。担任宣传部长10年来,我先后8次参加联络站组织的学用交流会。2007年夏季,我父亲病故,治丧期间正逢联络站召开学刊用刊交流会,事先站长陈庚林同志约好请我到会讲话,我还是如期到会。会后知道我情况的同志都深受感动,但我觉得没有什么,关心支持办好《大江南北》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情系《大江南北》的美好回顾

兴化联络站  肖扬东

我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在党和人民的关爱、教育、培养下,成长为新中国的大学生。2008年1月,我到市关工委上班,紧紧依靠驻会同志和广大“五老”志愿者,争取到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理直气壮地把《大江南北》视同党报党刊进行宣传、部署、落实。

2012年,我患上了Ⅱ型糖尿病,必须立即住院治疗。为了不影响社会工作,我于2013年3月主动打报告建议由驻会同仁,比我年轻,积极向上,苦干实干的魏震霖同志接任。老魏同志不负众望,后来居上,2015年度征订发行稳中求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014年6月,杂志社社长杨元华、顾问陈扬等新老领导,在百忙工作中专程从泰州来兴化看望和慰问兴化联络站创始人、时年95岁高龄的离休干部高岩和我,陈扬老社长看我健康状况尚好,希望我利用兴化联络站的经验,协助组建靖江市联络站和完善提高联络站工作。8月,杂志社特聘请我担任兴化联络站顾问,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诺言。目前靖江联络站已经组建在即。

今后我将用心、用情、用智、用力,为联络站宣传发行工作锦上添花,终生情系《大江南北》。


常州的“大江南北”人

常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陈传云

龙城常州,志愿者队伍如雨后春笋,其中有一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组成、被誉为常州的“大江南北人”的老牌志愿者队伍。他们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为《大江南北》杂志在常州生根、开花、结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周长根、岳明、黄元裕、查震(已故)、张祥林、叶光华、冯悦群、俞根兴、张锡根、汤世泽……2015年,常州站、武进站合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回想自己与《大江南北》杂志结缘的过程,离不开老同志的传帮带。2005年我开始负责常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五分会的《大江南北》杂志的订阅工作,做到了年年有增长,在订阅过程中也饱尝了酸甜苦辣。2009年8月我担任常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近距离接触了这批常州的“订阅元老”,看到他们冒着酷暑走遍千家万户完成订阅任务,顶着周围的一些风言风语,坚定地不断迈出新步伐。我就想,他们的年龄比我大,资历比我深,职位比我高,他们能这样做,关键是有一种精神,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奉献自己的余热。我开始以他们为榜样,自觉地投身到志愿者队伍中去。

2011年6月,武进站张祥林主任推荐我接替主任职务,叶光华、冯悦群等老同志都用实际行动支持我。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江南北》杂志30年的基业,必将在常州不断推向前进。


铁军精神再创辉煌

北京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晓阳

1989年4 月,《大江南北》杂志社的郭云、周斯民等负责人,由上海来京看望新四军的老首长叶飞、张爱萍、陈丕显等同志,还有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同志,同時还找到原来浙东纵队的骆风同志,建议成立北京联络站。此建议得到北京新四军老同志的支持,正式成立了北京联络站,主任骆风,副主任鲁冰、姚慕征。此后联络站积极收集群众对刊物的反映,组织有份量的文章,首长的题词等,同志们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努力完成联络站布置的任务。

我第一次和《大江南北》接触,是在纪念陈毅军长诞辰80周年大会上,姚慕征大姐带了几包《大江南北》杂志到会上宣传,许多同志都踊跃订购,和我一起去参加会的朱虹同志(豫鄂边区革命史研究编辑部资料室研究员)看到此书如获至宝,也当即订阅。姚大姐的做法,成为我们联络员效仿的榜样。联络站的同志也都是可以称得上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辈的,可他(她)们的干劲不减当年,北京区域大,每个师的同志都住得很分散,城区、郊区都有,联络员就只能把工作做到家里,到订购刊物时,到各家去收费。有的同志挤公交车,有的同志骑自行车,大家热情很高,为能多订刊物感到高兴。

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成立以后,《大江南北》北京联络站的工作隶属研究会宣传委员会管辖,由陈忠同志负责,具体工作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北京联络站和《大江南北》杂志社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十分爱读《大江南北

浙江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黄荣波

《大江南北》已创刊30周年,回想我阅读《大江南北》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大江南北》是红色期刊,适宜于普通读者、学生群体。刊物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还受到大学生村官的欢迎。

我多次到上海,去外滩陈毅广场,瞻仰缅怀元帅,是他亲自率领大批原新四军战士,解放和建设上海。《大江南北》在上海创刊,自在情理之中,深厚资源在刊物中充分体现出来。我爱读《大江南北》,还由于我们家和新四军有点历史渊源,我表舅(母亲表兄)程俊,l931年去上海谋生,l935年参加革命,l938年入党,l941年受党指派到苏北参加新四军,多次不顾个人安危,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他于l942年夏,在上海被日寇宪兵逮捕,后经组织营救出狱;1944年夏,他在苏北东台又遭汪伪和平军34师拘捕,被严刑拷打,还被押赴刑场假枪毙。他视死如归,身心受到折磨损伤,神志都有些错乱,直至解放,才回上海重新工作。l949年3月,地下党通知我入党,我未告诉家人,仅对表舅告别,他送我一盒刻钢板的铁笔,连同地下党临时交我的一箱79步枪子弹,带交给浙南游击队。

我读《大江南北》,也推荐《大江南北》,曾带着《大江南北》等刊物到大学、社区、军营宣讲。浙江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及全省各地研究会发展到40多个,征订工作逐步推开,积极学习江苏省、上海市,把征订工作抓好,使订阅工作逐步有所提高。


每期必读  读必受益

淮安中心联络站  李阳

我参加大江南北杂志社联络站工作已有多年了,与杂志社同志结下深厚情谊。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大江南北》是学习、宣传党史、军史、国史,进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老区精神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教材,是青少年的良师,是老同志的知音,我每期必读,读必受益。我感到学习、宣传、发行《大江南北》并积极投稿,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淮安市老区宣传工作年年有新内容,老区刊物发行稳中有升。其中《大江南北》从2006年到2014年,订数有大幅度的提升。2015年我年过80,从市老促会副会长位置上退下来,由唐慧明同志接班,我从旁做些宣传工作,并协助市机关联络站赵金龙同志做好工作。

我衷心祝愿《大江南北》越办越好,发行量继续稳中有升!


我有三个感谢

太仓联络站  张奎南

我1997年开始学习宣传征订《大江南北》杂志时,第一年只订了12份,第二年订了78份,第三年178份,以后逐年增加。18年的征订工作出现过两次特大困难:一次是7年前的10月中旬,在我79岁体检时发现左边一个肾脏化脓,马上动手术摘除。当时《大江南北》征订工作才完成四分之三,我躺在病床上想着征订怎么完成,得到了妻子胡通民的支持。我躺在病床上指挥她到双凤、陆渡、浏河三个乡镇,完成了老订户的征订工作。另外一次是2013年的7月,我摔了一跤,股骨骨折,做了换股骨手术,24小时需护理,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我不仅不能参加发行会议,最担心的是2014年的征订任务如何去完成。我的一个退休的女儿,也是共产党员,帮助我做过几年发行杂志的统计工作。女儿对我说:爸爸,你安心养伤,对《大江南北》征订我会努力的。女儿每天向我汇报征订情况,我及时和她分析研究,解决征订中出现的问题,到年底,我脚刚能下地,就拄着拐杖,让女儿开车去落实最后的征订。

我有三个感谢,首先感谢《大江南北》给我施展的平台,晚年得以为太仓人民和社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第二,感谢兄弟联络站介绍的许多有益的成功经验,促进了我太仓的发行工作;第三,感谢太仓各级领导18年来的持续支持。

我今年87岁了,特别高兴的是有张祖勤老书记将全身心地投入《大江南北》的宣传征订工作,他比我年轻10岁,是个事业心、责任心很强的干部,相信他一定会把《大江南北》杂志的宣传发行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教材

南通市通州区兴东镇土山村党总支副书记   于闻多

《大江南北》是一本教育人、激励人的好刊物,她总是能及时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表针对性很强的文章,用历史联系现实,以史为鉴,以史育人。想起我曾认真阅读过2014年第6期《大江南北》中《新四军在华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文,我深感与老百姓保持血肉联系,将这种关系化作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是我党我军取得胜利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继承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做群众的贴心人。

我是农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有机会到农村发挥专长,我非常珍惜我的村官事业,我带着满腔热忱走向朴实无华的农民群众,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好。

《大江南北》教育我:“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是最明亮的镜子,能力和政绩的好坏群众说了算。”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才会在实践中成长成材,成为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好村官。


学用《大江南北》培育一代新人

泰兴市襟江小学   陈玲

记得我初为学校大队辅导员,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泰兴市关工委的李瑞生等一批老干部将《大江南北》杂志赠送给了我校学生。我仔细阅读后惊喜地发现,这份杂志恰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辅导教材,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课外必读教材,充分学她用她,发挥她的育人功能,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应尽职责。

《大江南北》中的许多栏目故事性强,易被青少年学生接受,其中融入了适合他们的德育元素。我们借助这本刊物,利用晨会、班会时间,或读其中的感人故事,或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孩子们增强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激发了爱国热情。在每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月里,我们会组织美文诵读、诗歌朗读、讲故事、演讲、绘画、出手抄报等各种比赛活动,其中很多参赛素材就来自《大江南北》。

我们充分挖掘《大江南北》中多元化的德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片纯净的乐土。学生们在这一系列感人故事中增强了自强、奋斗、奉献意识。我由衷感谢《大江南北》杂志,是她,在孩子们懵懂的内心世界点亮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