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走进“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

作者: 洪军

浩渺高邮湖,水天一色;滔滔大运河,日夜流淌,流出了历史变迁,淌走了岁月沧桑。

站在运河大堤上向东眺望,高邮城尽收眼底。在其市中心熙和巷70号,有一座百年历史的西式建筑,当年曾是教堂,日军占领高邮后成为日军司令部,称“洪部”,解放后改为政府开会的礼堂,现今已改建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1945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由新四军组建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指挥了高邮战役,从日寇手里一举收复了高邮城,并在“洪部”举行了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的仪式,这一战役被学界称为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今年我数次走进这个纪念馆,最近的一次是在8月下旬,陪同参加高邮战役理论研讨会的全国党史、军史专家学者去参观的。我每参观一次,便加深一次对高邮战役的印象和对粟裕等革命前辈的敬仰。

纪念馆不大,是一幢南北长方形建筑物,总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南门厅入口处,有两根罗马柱,是这栋建筑物悠久历史的见证。自2011年高邮市决定利用这栋建筑建成“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以来,便把建筑物修缮、史料征集和布展文案撰写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经过三年努力,“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于去年底建成开放。整个展览充分运用实物、史料、照片、油画、场景、微电影、沙盘模型等形式展示了高邮战役的全过程。走进纪念馆,仿佛回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

在运筹帷幄展厅,我凝视着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和粟裕等华中区领导人来往电函及领导人的圈阅批示,对发起高邮战役所经历的酝酿协商的决策背景有了全面了解。日本战败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我新四军向盘踞高邮城的日伪军发出了缴械投降的通牒,但他们置之不理,仍然负隅顽抗,态度骄横地宣称:“你们新四军没有资格受降,要缴枪就缴给蒋委员长,他是中国正式的政府”,并将派往劝降的盐城战役中投诚的原伪军高级军官杀害,将其头颅悬挂北城门楼上“示众”。

高邮南临扬州,北靠两淮,被称为“运河大门的铁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此时的蒋介石勾结日伪,积极调兵遣将,企图利用日伪军固守高邮,以此为跳板进犯我华中解放区。在此情况下,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建议进行高邮战役。第一次建议发出后,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进行了周密部署并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第二次建议认为,日伪军拒不缴械投降,我军攻城歼敌,师出有名;在兵力部署上,集中第7、第8纵队先打高邮和邵伯。第二次建议又获军部批准。弓已在手,箭已上弦,然情况突变,华中主力奉命北调,返津浦路方向开展破击战。粟裕手持电令心急如火,第三次起草长达千言的电报,据实陈述,详析利弊,再次建议先组织高邮战役。军部收到粟电后,终于收回成命,接受了粟裕的建议。这三次建议,三次请战,充分显示了粟裕对当时政治形势演变的敏锐洞察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粟裕直言务实、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和革命品质。

伫立在展厅仿建的城墙前,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看着展板和陈列展品,对高邮战役的全过程了然在胸。粟裕是高邮战役前线总指挥,在他的精心谋划下,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收复邵伯,肃清高邮外围并围困高邮;第二阶段,总攻高邮,坚决打援并全歼守敌。1945年12月19日夜,新四军各参战部队和地方武装在南北4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场上向日伪军同时发起进攻。粟裕亲自指挥第7纵队向邵伯之敌发起攻击。战斗中,他一直坐镇前线指挥所,当我军突进邵伯街,消灭了伪军,把日军压缩在镇北据点内时,他随即带了参谋人员进入邵伯街直接指挥,集中兵力、火力,从北、东、西三面进攻。日军支持不住,拼命向南突围,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从临时指挥所门外夺路而逃,进入我预伏的堵截范围,很快被我军歼灭,这种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令人钦佩。扬泰线外围战斗共拔除日伪据点16处,歼灭日军100多人,伪军4000余人,切断了出援之敌的通道。邵伯战斗一结束,粟裕星夜赶到高邮,听取了高邮外围作战情况和8纵下一步攻城准备情况汇报。22日凌晨,粟裕又同8纵司令员陶勇来到高邮城外东北角村子,视察了地形并作详细部署。尽管高邮老城墙现在已经拆除,我们在展厅中还是看到了日军当年的城防模型,只见城高垣厚,碉堡林立,工事坚固,河道纵横,易守难攻。城东门外地势平坦,城门内是日军司令部驻地,是日军兵力、火力部署的重点所在。粟裕主张釆用声东击西战法,即在城东造成强攻声势,吸引和牵制日军主力,以便我军从城西北方向和南门方向攻击入城,出奇制胜。为减少攻城伤亡,粟裕提出可利用夜晚将交通壕挖近城墙,同时以草袋、麻袋装土,在距城墙数十米、百把米外,将低胸墙工事一律堆成与城墙同高,甚至高过城墙的半月形堡垒,架上机枪,以强大的火力压制城墙上的敌人。他对东门、北门、南门、西门的火力配置和作战方式作出了具体安排,陶勇据此对总攻部署作了进一步调整。高邮城外围打下来以后,我军随即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了敌军军心。12月25日夜,天黑雨密,根据粟裕司令员下达的命令,新四军第8纵队和高邮独立团向高邮城发起了总攻,直至26日凌晨,日军宣布投降,歼灭日军1100余人,其中生俘891人;歼灭伪军5000余人,其中生俘3493人,这场战斗歼敌创华中抗日战争之最。

走进受降厅,陈列反映当年受降仪式场景的硅胶雕像特别引人注目。一排铺着黄军毯的长桌子旁,8纵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接受日军投降,坐在韩念龙左右的是其助手和翻译,长桌的左边,站立着我军干部战士,日军大佐岩崎恭恭敬敬递上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在我方人员中,挤着一个人影,那就是粟裕。原来粟裕听说日军同意投降了,便乘着夜色轻装简从来到“洪部”,不声不响地挤在我方人员中,他个子不高,穿一件普通军装,谁也没有注意到他。他看到韩念龙主任接过岩崎大佐呈交的花名册,一一翻开,略加审阅后,即命令日军大佐指定专人陪同我军人员去广场和仓库清点交接武器和物资,另派多人随同我军到被围的各据点,命令顽抗的日军迅速缴械投降,并宣布了相关规定。粟裕目睹了受降仪式的全过程,直到仪式结束,离开受降大厅,谁也没有发现他。三天后,粟裕在高邮城接见受降的日本军官时,人们才知道这件事。日本军官们不胜惊讶和赞叹,连连念叨:“不胜荣幸之至”“不胜感激之至”。岩崎大佐被眼前这位身材并不高大而又儒雅的威震大江南北的军人征服了,十分庄重地肃立在粟裕面前,双手捧起一把自己佩用的指挥刀高高举过头,双肩近膝地深鞠一躬,口中念念有词,说道:“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刀,敬献给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国将军。”在展厅受降场景雕像北侧,是岩崎向粟裕献刀的硅胶雕像,非常逼真传神,我仿佛看到,粟裕的眼睛里闪射着凛然不可侵犯的正义者的光芒。高邮战役的胜利,使曾经插在高邮城头六年的日本太阳旗倒下了,使我华中解放区的苏北、苏中、淮北、淮南连成了一片。

走出纪念馆,站在广场上,仰望这座洋式建筑,“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这里还是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已经永远定格在了中国抗战历史上。如今这里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人们应常来这里走走,留存抗战记忆,铭记抗战先贤,传承抗战精神,感受历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