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期●缅怀篇●

沙场碧血照汗青

——深切怀念70年前牺牲的二伯柳汀

作者:柳燕蟒


小时候家里墙上挂着一幅军人相片,只知道他是我二伯柳汀的遗像,照片下面写着“柳政教汀遗著”,还有几行诗句。镜框下面压着一张横幅集体照,上面写着“三垛伏击战胜利品之一部”,还有华东军区颁发的“革命烈属证”。家虽几经搬迁,这些东西始终没有离开墙面。随着光阴的逝去,照片逐渐泛黄,映现出历史的沧桑感,军人炯炯有神的目光和眉间显露出的英武气息愈来愈显露出一种气宇轩昂、所向披靡的精神所在。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去了边疆,每次回沪探望父亲,他总要对我讲我家前辈们的故事。他告诉我:二伯柳汀1939年8月参加新四军,1946年11月11日,任山东野战军一纵二旅四团二营教导员的他,在鲁南泥沟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6岁。通过与哥哥柳佳骏一起回顾父亲生前的叙述,阅读二伯的战友万中原、吴坚等沪籍新四军老战士的追忆文章,伯父柳汀的形象在我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并在我心中树起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英雄形象。今年是二伯牺牲70周年,特将其事迹整理成文,作为纪念,也好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我祖父家原在上海南市,二伯柳汀小时候就读于南市的浙宁小学,是富有正义感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三省,还是少年的柳汀就买了许多纸张,和我父亲柳彤一起写了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东北”等很多标语,兄弟俩一起到中华路、小东门一带张贴。还在少年时期的伯父和父亲的爱国之举感动了附近的平民,他们拿来了板凳,帮着张贴。进入中学后,柳汀兴趣广泛,他熟读《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名著,爱好绘画、书法、音乐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文艺青年”。

进入市立敬业中学读高中后,柳汀更是爱国热情高涨,是一名有思想、有抱负的抗日活跃分子。1935年,北平掀起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上海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行动的斗争中,柳汀积极参加游行,在学生中带头领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等抗日救亡歌曲,并在学生中开展募捐,同时还创办了铅印的《微波》周报,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揭露国统区的社会阴暗面,并向社会散发,因此被学校当局查封。为了继续宣传抗日,《微波》被查封后,他又创办《泡沫》,继续宣传抗日,后又被迫停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上海爆发淞沪战争,祖父家从南市搬迁到交通路(现黄浦区昭通路)36号楼上,楼下是中共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讲习所”,在暗地里动员工人和青年学生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在进一步接受共产党的革命教育后,柳汀与他的同学何风(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参谋长,1975年去世)于1939年8月参加了新四军,从而走上了抗日前线。在他的影响下,我父亲柳彤也于次年去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小姑柳茂才也在柳汀牺牲的1946年参加了地下党,并成功地打入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担任机要员,潜伏在敌人心脏,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柳汀参加新四军后即活跃在苏北抗日前线,先后担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连长、营教导员,并身经大小战斗数十次,他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多次受伤不下火线,在担任连长和营教导员后,他身先士卒,经常带着战斗班冲杀在抗敌第一线。他参加了著名的“三垛河伏击战”,“三垛伏击战胜利品一部”的纪念照片上,柳汀蹲坐在前排正中,前面就摆放着缴获的日本曲射炮,照片上可以看出柳汀和他的战友们打胜仗后的喜悦心情。

柳汀是一名杰出的指战员,更是一名优秀的军队政工干部。据柳汀的战友吴坚在《四团出击,柳汀、亦明身先士卒》一文中回忆道:

“我和柳汀同志多次一起作战,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只要枪声一响,他总是站在战斗的第一线,在周家庄、兴化战斗中都是如此。在兴化战斗中七连是突击兴化城西关的突击连,我在七连任指导员,他带着我们突击连爬城攻击,亲自指挥机枪班掩护登城部队,我们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站在离城墙不到100米的乱石堆后面。结果柳汀同志中弹负伤,负伤后他没有离开战场,等整个部队撤下来后,他才住进后方医院。

鲁南泥沟战斗中,见到西北方向有敌人坦克10多辆,后面跟随着步兵向我阵地压来,前面有三辆坦克开道,鱼贯冲上了公路。我向前奔去,只见教导员柳汀带着一连八班,把守一座旱桥作依托,和敌人对峙在那里。他见我就大声问:部队在哪里?快,把坦克干掉!在敌人7架飞机和25辆坦克火炮的攻击下,柳汀负伤,他不下火线,并举起驳壳枪大呼:八班的同志们,我和你们在一起,我们一起打敌人!就是死,我们也要死在一起!在柳汀的靠前指挥下,也在他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影响下,虽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但八班还是连续打垮了敌人的三次进攻,而柳汀却牺牲在被敌人坦克炮火轰得粉碎的石桥下。”

柳汀的战友,新四军老同志万中原伯伯有幸保留了柳汀牺牲后,连指导员刘淑同志在1946年11月18日写的《悼柳汀》,真切朴实,字字句句无不呈现出他们在激情燃烧岁月和出生入死战争环境中结下的战友情谊,更将一个有血有肉的我军优秀政工干部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悼柳汀》被刊登在当时苏中军区的《抗敌报》上。可叹的是,悼文作者刘淑于1947年10月在山东曹县地区与国民党整编11师作战中牺牲,更显得这是一件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悼柳汀》的开头写道:“教导员,你死了。但是你的影子,总在我头脑里转来转去。不打绑腿的你,讲话时的你,吃烟时喷烟的你,骑在马上跑的你,常常出现。但是更时刻使我咬嚼的,却是我们的谈话”,“你之所以这样在我心里,并非是我们一向很好。却是因为对你不断的有意见,不断的打通思想,在不同意见交流中,冲激出来的友谊,仿佛更永磨不灭。”

这一段描述,把战争年代我军基层指挥员的形象真实地展现出来了,他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脾气可能合不来,但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在惨烈的生死考验面前,他们坦诚相见,不断磨合,披肝沥胆,携手并进,最终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

《悼柳汀》第二段中写道:“教导员!你记得为了二连事务长问题,我和你大闹大吵吗?你记得为了逃亡问题,你的谈话,我对你的意见吗?你征求我的意见,我率直地说:‘你很聪明,有办法,但是有一种小资产阶级的锋芒太露,引人反感。’我又说:‘你接受意见很好,改正不够。’这是指你不大下连谈谈而说。可是,你并不因此而难过,你是很勇敢地改正了,这在以后对连队的接近上,大家都看得出来的,你这种虚心精神我是时刻不忘的。”

这一段也体现出柳汀作为一个高中生,在部队也算知识分子了,而且是上海兵,身上有一点当时政治术语中常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气息”,但为了体现一个政工干部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质,他虚心地接受了下级的意见,并努力改造自我,以适应特殊历史环境下作战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悼柳汀》第四段中写道:“教导员!你对平级干部的帮助,是到死不放手的。打响枪前,在出发的路上,你和营长说:‘老李啊!咱们两个人是合着一双好腿,大家都是半条命,这次上去,你死了,我回来下决心把一营搞好,我要是死了,你在修养上多锻炼锻炼呀。’这以后,你上去了,你就再没下来,营长也看不见你了。教导员!你还记得对我说的话吗:‘营长感情是重的,是质朴的,有时也会为了一点小事不开心,你们今后多帮助他。’教导员,你关心的人,今天都在,可是关心人的人,是永远不见了。”

从这一段里可以看出,战争中营教导员和营长都已残废了,两个人合着一双好腿,而他们却毫无畏惧,表现出随时准备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也看到了革命队伍中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在生死关头还如此互相关心惦记着……

这份在战壕里为我二伯写的悼文,出自一年后自己也成为烈士的战友之手。我含泪反复阅读,大大增加了我对从未谋面的二伯的亲近和理解,也让我进一步感悟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能以“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打败以美式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最后赢得全中国解放并建立人民政权的,也体现出党指挥枪的原则,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由于战争年代信息沟通不畅,二伯牺牲的消息还是我父亲柳彤随华野南下路过山东潍坊时,遇见老战友周英才被告知的。因为二伯与我父亲都是瞒着父母双亲偷偷离家参军的,所以他牺牲的消息也是上海解放后才告诉我祖父母的。柳汀的事迹当时在部队也广为传颂,1949年11月13日华东军区政治部签发出烈字第一号烈属证,并派专人将“烈属证”与烈军属“光荣灯”一起送到我祖父祖母手里,《华东画报》和上海的主要媒体以“向光荣的人致敬”为醒目标题作了报道。上海市政府又安排我祖父柳又青参加了黄浦公园内烈士纪念碑的奠基,陈毅市长亲切接见了我祖父柳又青等亲属。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没有忘记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浦江儿女,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柳汀的戎装像和他的英勇事迹进入了川沙烈士陵园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供后人瞻仰和学习。

《悼柳汀》一文,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听说、近几年才看到全文的。作为柳汀的后辈,我们要感谢革命先烈刘淑同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利用战斗间隙之际,以朴素真实的语言和没加任何修饰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柳汀等革命前辈的真情实录;也感谢吴坚、万中原等老前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真实的纪念文章,回放了历史场景,让我们接受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我查阅和收集了部分资料,并与哥哥柳佳骏进行了交流,力求还原出一个没有见过面的前辈的英雄形象。我参加工作后,长期担任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和基层党政负责人,如果几十年前就能看到这篇《悼柳汀》和几位老前辈的回忆文章,我一定会以二伯柳汀的革命精神为镜子,在心里竖起榜样的丰碑,把各项工作干得更好。作为“50后”的我,虽然经历了上山下乡运动,长期工作在边疆和内地,吃过不少苦,流过不少汗,但相比二伯柳汀等前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作战、冲锋陷阵,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献出年轻的生命,自己就显得很渺小。虽然我已退休了,但一定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把他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