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期●《改革开放30年》征文选登●

三次更名见证30年发展路

作者:叶 骏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新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30年。回望30年的发展历程,留在上海海洋大学纪念册上的,不仅仅有一个个具体的数字,还有1979年上海水产学院军工路校区复校、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事件。
  “文革”期间,我校被迫迁往厦门办学,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教育战线清理“左”的错误,拨乱反正扫清了道路。广大教职工迫切要求尽快迁回上海原址办学。1979年3月,教育部、国家水产总局联名给国务院写报告,要求恢复上海水产学院。1979年5月,国务院同意恢复上海水产学院。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全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边教学、边搬迁、边建设,顺利完成了复校工作。
  为把学校工作尽快纳入正常轨道,校党委抓住带有全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知识分子问题,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拔使用知识分子,广泛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教授、淡水鱼类养殖学家陆桂教授、水产加工学家骆肇荛教授等知名专家、教授一方面殚精竭虑,为水产高等教育做贡献,培养水产人才,另一方面竭尽全力,提携后辈,推动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为学校发展夯实了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实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步骤和措施,并要求调动各级各类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经农业部批准,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学校站在了新的起点。
  面对发展的新机遇,学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新探索,逐步实现了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从千人规模的大学向万人规模大学的转变,学校建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点,4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0个高职专业,培养毕业生5万余人。广大师生谨记“勤朴忠实”校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五洲四洋,做好了一篇篇“水”的文章,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和辽阔大海上,推进了中国的水产高等教育和科技进步。
  历史的年轮进入到21世纪。新的世纪,国家把海洋科技列为科技发展五大重点战略之一,上海市也把海洋经济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重点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提出新的要求。2008年3月,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更名拓宽了学校的办学空间,也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在强化水产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海洋学科,建设了17个海洋类或涉海类专业,加强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并取得了一定突破。学校将在继续坚持为“三农”工作服务的同时,按照江泽民同志题词要求,“培育海洋科技人才,探究蓝色世界奥秘”,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回顾这30年的发展过程,我们深刻感受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更深刻意识到,上海海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祖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并将继续推进自身改革,不断前行。
    (作者为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