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位于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总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2万。宝山成陆已有1400余年历史。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人们在这里筑起一座土山,用于海上导航。永乐帝亲题“宝山”,寓意聚宝成山,宝山由此而得名。1988年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吴淞区和宝山县,建立宝山区,成为上海第一个城乡一体的行政区域。
通江达海 综合实力强劲
倚江傍海的宝山,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两次吴淞开埠成为上海迈入近代历史的重要发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淞沪铁路在这里诞生。通江达海的宝山,拥有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长江岸线达14.8公里,黄浦江岸线达11公里,港口海运线路连接164个国家共400多个港口。距长三角城市群的车程都在2小时左右。是上海与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枢纽。
改革开放以来,宝山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全区的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多年在上海众多区县中位居前列。宝山是上海重要的能源基地,装机发电容量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宝山是海内外瞩目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名列世界500强的宝钢坐落境内,精品钢制造及延伸产业高度集聚。上海六大产业基地中有一半与宝山相邻。中国第一家省级钢铁服务业社团组织——上海钢铁服务业协会落户宝山。新建的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具有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综合功能,被列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积聚区之一。上海港罗泾散货码头充分显示了长江流域水陆联运第一港的巨大作用,雄居亚洲之最。被誉为北上海航运物流业“航母”的宝山航运经济发展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千余家航运物流企业投其麾下。
加强规划 建设生态城区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对宝山人民负责,更是对宝山历史负责”。这句话已成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整治资金达28亿人民币。共开展污染就地治理项目23个,关停17家企业和40条生产线。完成六条主干道建设和十公里河道整治。如今,河道水质明显改观,黑臭不再,鲤鱼跃浪的生态景观随处可见。前不久,炮台湾湿地公园获 “中国人居环境奖”。
早在2002年初,宝山区就编制了《区绿地景观规划》, 2005年底,又完成了“十一五”绿化发展规划。截止目前,全区改造绿地面积近七百公顷,先后完成环区绿色生态步道建设,在上海19个区县中开了先河。它贯穿于宝山区的城乡之间,全长约90公里,宽约20米,宝山区将已建成的外环绿带、大型公园、绿地、河道绿化、道路绿化有机连接起来,成为一条集休闲、漫步、运动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顾村公园、庙行公园、白鹭公园、西城区绿龙公园等五大公园分别驻守于东、西、南、北、中,形成纵横交错、互相渗透、彼此呼应的绿色框架,一个和谐的生态大花园将宝山城区全覆盖。
突破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宝山来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盘活现有6.2万亩的农业用地,让8.8万农村人口走向致富之路。宝山区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但还有部分农村比较贫困。区里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建起农业生产合作社,政府给予补贴,原本比较贫困的农民也享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近四年,宝山共投入40亿元,用于对农村教育卫生及其它社会事业的投入,同时,着力于农民收入增长。今年,第一次使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缩小了城乡差距。作为上海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的行政区域,宝山一直在探索着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不久前,宝山区与宝钢集团举行了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签约仪式,宝钢集团将利用其产业优势,重点对罗店镇光明村、罗泾镇新陆村和月浦镇聚源桥村在信息、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探索国有大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建新农村,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其总体思路是,宝山的新农村建设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面上提升、点上突破”来推进。坚持既有城区风貌,也有郊区特色,还有农村特点,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为此区政府提出,要“保护特色村,建设中心村,扶持农业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零星村”,对纯农业村和经济薄弱村进行政策聚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农业。加快构建宝山特色的城镇体系,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力争率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上海前列。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上海市区内一批钢铁、港口物流企业将向宝山转移。建设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的基本条件在宝山尤为明显,这为钢铁制造和港口物流的发展和加速集聚创造了条件。上海新一轮发展,将会推动宝山城区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形态的提升;黄浦江沿岸综合开发将使宝山滨江功能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区现代服务、居住功能向宝山拓展,将会加速宝山现代化城区的建设步伐。宝山,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