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期●散 文●

煎饼情浓

作者:徐寿鹏

我对煎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当吃到山东煎饼,就回想起1948年夏季在山东沂蒙山区吃煎饼的往事。

当时,我们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在兄弟的十一纵队掩护下,从苏北盐阜地区出发,撕开国民党军黄百韬等兵团沿陇海路封锁线上的几个口子,穿插到山东境内,进驻临沂地区沂蒙山一带,配合兄弟部队攻打济南,阻击黄百韬、邱清泉等兵团对济南守军的增援。我们十二纵队绝大部分干部战士是江苏苏北人,习惯于吃大米。当时临沂地区供应我们部队的是当地最好的粮食——小米。可是,我们部队的炊事员不会做小米饭,更不会淘净小米里的沙子,小米饭做得既夹生又有沙子,很难下咽。部队一面在构筑工事,准备打援,一面在抓紧战前训练,战士体力消耗很大。指挥员感到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战士身体健康,并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于是就与当地政府联系,用小米换当地特产——高粱面煎饼。

我们部队驻在临沂地区费县山村里,这里是革命老区,群众觉悟高,具有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抗战时期,曾涌现过用自己乳汁喂养我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当她们听说给驻军加工煎饼,便踊跃报名参加。虽然老乡们生活很贫困,有的吃上顿、愁下顿,但仍千方百计拿出高粱加工成粉。山区缺水,为解决加工煎饼用水,要到一二里外的沙河拉水。加工煎饼的房子条件很差,是用石块砌起来的,非常低矮,有的矮得人进屋都不能直起身子;窗子很小,家家户户屋顶上都没有烟囱,烧饭冒出的烟在屋里转,很难排出屋外,加之又是酷热的夏天,大批量加工煎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任何困难都难不住沂蒙人:红嫂们先把平底锅烧热,用油布在锅底一抹,然后用勺子把搅拌好的高粱面倒在锅上,用铁刮子一旋转,然后再一挑,一块煎饼就好了。就这样,她们一个人一天能为部队加工上百斤煎饼。这可苦坏了红嫂们,加工煎饼时,她们闷热得喘不过气,汗水直往下淌,眼泪、鼻涕被烟熏得直往下流。由于她们的辛苦劳动,为我们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我们也都学会了用煎饼卷大葱,吃起来香、脆,还甜呢。我们的干部战士吃得饱吃得好,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我们从苏北到山东是为打援的,可国民党军黄、邱兵团慑于我军威力,未敢出动援兵解济南之围,眼睁睁地看着济南守军王耀武兵团被我军吃掉。

济南解放后,我们又背着沂蒙高粱煎饼挥师南下,首先完成了对国民党黄百韬兵团的包围任务,揭开了伟大的淮海战役胜利的序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煎饼也是一种战斗力。事实证明,人民军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无往而不胜。

上一篇:我所认识的王元化下一篇:纤夫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