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诞生大事记
2012年6月21日 民政部发布《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的公告》:近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
7月17日 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成立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的决定》,标志着海南省三沙市的政权组建正式启动。
7月19日 中央军委批复广州军区,同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省三沙警备区”。
7月21日 三沙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有序展开,选举共分三大区域,涉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共15个选区,选民1100多人。
7月22日 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正式公布,共有45名代表当选。
7月23日 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议依法选举产生了市一级权力机构。符戆当选首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杰当选第一任市长。
7月24日 中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委撤销,中共三沙市委成立,肖杰任中共三沙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7月24日 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永兴岛举行。
7月26日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说,三沙警备区的主要领导已经任命,司令员是蔡喜宏大校,政治委员是廖朝毅大校。
三亚的海,与三亚的天,一样蓝。比三亚还要蓝的天,比三亚还要蓝的海,在南海。三亚机场的上空,回响起飞机螺旋桨的轰鸣声。我们乘坐的飞机很轻,时速很快加速到130公里,机长轻轻拉杆,飞机就以4度的起飞仰角告别大地,扑向蓝天。
南海,当之无愧是中国最美丽的海。南海,分布着我国的西沙、南沙、中沙和东沙群岛。在那里,海水的透明度可以深达30多米。
飞行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永兴岛。根据风向,机长做着陆前的四转弯,使我们得以多角度欣赏永兴岛的英姿:面积2.14平方公里的永兴岛,长满椰林,就像一颗南海中的绿宝石。一条长堤,将它和近旁的石岛联系在一起。石岛是西沙海拔最高的小岛。一条长长的跑道,为永兴岛搭起了北接海南,南连中沙、南沙群岛的空中桥梁。
转眼间,飞机已对准了跑道。片刻,传来固定式起落架轮胎轻触跑道的声音。永兴岛,你好!
一
永兴岛是西沙最大的岛,也是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新设立的地级三沙市市政府所在地。岛上常年生活着我国的渔民,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守卫。
“国务院批准三沙市为地级市,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南海主权的高度重视。”曾担任海南省西南中沙工委党委书记、西南中沙办事处主任10多年的谭显坤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三沙市’的设立,不仅强化了我国对南海主权的实际管辖,而且为‘主权归我’设立了一个更合理的行政载体。”
谭显坤是1999年11月从海南陵水县委副书记的岗位上,调任三沙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的。推动设市,是他在任期间抓的头等大事。他回忆说,其实,早在他走马上任永兴岛之前很多年,三沙工委和三沙办事处就已经提出在三沙设市的建议。据了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三沙工委、三沙办事处建议设市的报告,就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民政部还派员登岛实地考察,并就考察情况向国务院进行了报告。
当时,曾经有过议论:“三沙”设市究竟有没有必要?如果要设市,是设地级市,还是设县级市?说到这个话题,谭显坤很激动:“这个议论,实际上反映了对‘三沙’重要性的认识不同。‘三沙市’的人口数量肯定不能和国内一般的地级市相比,但它对我国的意义决不是一般地级市可以相比的。‘三沙市’所管辖的,实际上是我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海上的诸岛礁,它对国家主权、国门安全、领海管辖、经济资源、能源保障的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建议‘三沙设市’的报告十分明确:‘三沙市’应该是地级市。”
“现在国务院的决定,表明我们当时的建议和坚持是对的。”谭显坤高兴地说,“要知道,当时菲律宾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闹得起劲,美国也还没有想起要‘重返亚太’,南海的风浪还没有现在这么大。”
三沙设地级市,清晰无误地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和决心:南海主权在我,不容侵犯。这是中国政府的底线,绝不允许任何侵占我领海、岛礁的行为。
二
在永兴岛,各项基础设施正在积极建设,公共服务也在有序推进,令海岛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最醒目的是西南中沙群岛渔业补给基地,码头泊位等一期建设已经完成。笔者看到,两道水泥堤坝像张开的臂膀,将港湾里、码头上多艘来自海南琼海潭门和文昌等地的渔船揽在怀中。该工程是南海渔民的“民心工程”:过去海南渔民去南沙、中沙群岛打渔,因船只不大,无法携带充足的油料、淡水、大米和蔬菜,还因为路途遥远,不可能返回海南岛补充给养,因此提出在永兴岛建立服务渔民的渔业补给基地,不仅为渔船提供靠泊避风的港湾,还要能为渔船加油、加水、加冰、补充大米食物。
其实,码头的“学名”还要复杂些,叫“西南中沙群岛渔业补给暨永兴岛陆岛交通码头”。早在2002年即已立项,2009年1月开工建设,是海南省的重点项目,今年5月建成一期水域工程,可以靠泊5000吨级的船舶。既然是“永兴岛陆岛交通码头”,海南至永兴岛的运输船“琼沙3号”轮等其它运输或公务船舶,也将在此靠泊。该项目的二期建设正在推进中。
在三沙工委、三沙办事处的“待建项目”中,“琼沙4号”轮已经列入。驻岛人士告诉笔者,目前,在没有台风、海况良好的情况下,“琼沙3号”轮每半个月开行一次;如有台风侵袭则有可能一月开行一次。性能更佳的“琼海4号”轮建成投运后,可使海南文昌至西沙永兴岛的航线密度加大,岛上的物资供应有望得到更好的保障。
岛上,西沙人民医院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按一级医院标准建设的西沙人民医院,新建门诊楼和住院楼各一栋,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设备用房150平方米,可提供30个病床位。这对目前所有医疗功能只能挤在两间屋子的医院来说,条件将大大改善。
为了守护好西沙群岛的“碧海蓝天”,历届三沙工委、三沙办事处还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诸多令人可喜的成果——
去年,永兴岛上地方发电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两部500KW柴油发电机已经投产。三沙工委根据西沙风力强劲、日照量大的特点,还在积极争取建设光伏、风能和柴油发电为一体的“微网电力系统”,为驻岛军民提供更为清洁低碳的能源。西沙永兴岛的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已经启动,部分管道已经铺设完成。项目完成后,岛上的生产、生活污水有望全部经过无害处置,再排放至大海中。
三
30年前,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视察西沙守岛部队时,为慰勉官兵扎根海岛,建功西沙,亲手在永兴岛种下一棵椰子树。此后,每位来西沙视察,看望守岛部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部队首长都会在这里种下一棵椰子树。
30年后的今天,棵棵椰树高大繁茂,蔚然成林。这椰林,凝聚了党和军队领导人对守岛官兵的深情厚爱和殷殷嘱托,也铸就了30年如一日浇灌椰林的守岛官兵的忠诚和信念:爱国爱岛,乐守天涯。
在“将军林”里,笔者见到一位长者正在浇灌椰树。原来,他就是原海军航空兵的一位将军,名叫陆德康,曾驻守海南岛十几年。于是,我们在“将军林”里,听将军讲过去守岛的故事: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当兵上海南岛的时候,从海口到陵水机场,连一条沥青公路也没有,走的都是沙石路。一路上,不见汽车,牛车很多,感觉就像‘穿越’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一样。这里夏天热到什么程度?热到鸡都不下蛋了。那时就是吃上一个鸡蛋,也是一种奢侈的念想。这里一年四季只有一种蔬菜,就是空心菜。天天割,天天吃,菜梗老到你咬不动,战士们就给它起了外号,叫‘无缝钢管’……”陆老的幽默,让我们笑了起来。
“驻守西沙的部队比在海南的部队还要艰苦,那时我上岛检查工作,岛上喝水、用电都很困难,淡水要从海南运来。遇到台风一来,陆岛交通中断,驻岛官兵的供给就上不来。平时别说看不上电视,报纸送到岛上,已经一个月过去了,但对岛上的官兵来说,还新鲜得要反反复复地看。报纸上每个‘小豆腐块’对我们来说,都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这里的环境高温高湿高盐,你初来乍到可能还感觉不到什么,但它厉害得很,就是不锈钢也要锈掉。”常年坚守在这不锈钢也要锈掉的岛上,真的可以配得上“伟大”两个字。
“艰苦的是环境,不苦的是精神。”这是驻岛部队官兵“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精神的写照。笔者在西沙的时间很有限,但还是听到了驻岛部队很多艰苦奋斗的故事。那些充满朝气的“80后”、“90后”战士,如今已经肩负起守卫祖国南大门的重任。
四
驻守西沙,环境艰苦,在骁勇善战的我军队伍里,还有一片“铿锵玫瑰”——2001年5月14日,首批7名海军女兵踏上了这个珊瑚礁岛,成为中国军队驻防在最南端海防前哨的女兵。11年过去了,这个女兵通信班用青春的汗水书写了一串串闪光的荣誉,不仅多次立功,还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文明岗”。
轻武器射击,听来就是男兵的天下,但女兵们绝不逊色。女神枪手是这么炼成的——
盛夏来临,练兵场上,南海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银色的沙滩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地表温度最高达60℃,裸露的沙地暴露在烈日下,热浪蒸腾,女兵们一字排开,左手叉腰,右手举枪伸平,枪筒上还多了一样东西——水壶。
一个星期后,原来的空水壶里加入了白开水;两星期后,白开水变成了沙子,总重达三四公斤。正是这超强度的训练,女兵班的姑娘们射击时个个枪响靶落,弹无虚发,能打出48环、49环、50环的好成绩。“战场上只有敌我之别,没有性别之分。”这是姑娘们的战斗格言。
西沙群岛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驻岛部队驻防分散,点多线长,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确保部队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对于担负通信值班任务的女兵班姑娘们来说可谓责任大于天。
有一年元旦前的晚上,多艘不明国籍的渔船在西沙海域附近抛锚,形迹诡异,前沿雷达观通部队发现情况后上报到作战值班室。值班首长命令正在海上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舰艇前去监视和驱逐。担任通信值班的女兵立刻打开保密电台,一道道指令迅速穿过漆黑的夜色,引导舰艇前去执行任务。几个小时后,在我舰艇官兵多次义正词严的警告下,不明国籍渔船不得不悻悻离去。
类似这样的情形每年在西沙海域都要发生十多次,甚至多达几十次。然而,11年来,女兵班的姑娘们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们都能审慎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爱岗敬业,没有出现一丝差错,没有发生一起错、漏事故。
女兵永远是爱美的,但西沙强烈的紫外线把原本一张张白净的脸蛋染上了“西沙色”——黑,她们幽默地自嘲说:“咱原本‘铿锵玫瑰’,一上岛,就成了‘铿锵黑玫瑰’了!”
五
中央军委、南海舰队的首长,以及海南省和各地政府无不时刻关怀着守卫南海的驻岛官兵。如今,在永兴岛上已经建成了海岛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多项科技成果登陆海岛,使西沙诸岛官兵的生活条件得以大大改善。
西沙不仅高温高湿高盐多台风,而且地表均为珊瑚渣和白海沙,造成蔬菜产量低、品质差,过去自给率不足三分之一。一遇台风天,驻岛部队最长时间一个月吃不上蔬菜。为解决西沙官兵“吃菜难”问题,国家科技部特事特办,安排专项经费,将西沙蔬菜生产列入“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专题立项解决西沙部队蔬菜生产问题。2009年4月,“海岛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在西沙永兴岛建成。2010年2号台风“康森”正面袭击永兴岛,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4级,可这个基地的大棚居然完好无损,棚内的蔬菜丝毫未受损失。
走进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只见里面绿油油地长满了黄瓜、西葫芦、冬瓜、辣椒等17种蔬菜。来自湖北红安的老农蔡大茂,在这里担任种植养殖的技术指导。他说,这里的大棚可实现年生产蔬菜40万公斤目标。困扰了西沙官兵几十年的吃菜难问题,在科技助力下,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走出蔬菜大棚,旁边就是蛋鸡场,200多平方米的鸡舍内养了300多只蛋鸡。蔡大茂告诉我们,这里养殖的是海南文昌土鸡,耐热性好,抗病能力强,产蛋期长,一年可以产蛋7万多枚,能满足驻岛官兵对新鲜鸡蛋的需求。不远处的冲洗式猪舍里,黑白相间的小猪有300多头。去年,这里出栏肥猪600多头,产猪肉9万多斤。“战士都是小年轻,是吃肉的年龄,”老蔡就像在说自家的孩子,“得让他们吃好了。”
驻岛某部场站政委靳晓银告诉笔者,上级加大了驻岛官兵的伙食补贴,现在战士的日常伙食标准达到了六菜一汤。在官兵们的努力下,芒果也在永兴岛上试种成功。至此,西沙岛上已成功种植椰子、香蕉、木瓜、台湾青枣、香瓜、圣女果、蛋黄果、火龙果等10种水果,守岛官兵随时可以品尝到自己种植的新鲜水果。
为了保障驻岛官兵的健康,上级还将我军第一批远程医疗双向会诊系统优先保障西沙部队使用,并派专家上岛安装调试。远程医疗系统联网开通后,不仅24小时能与后方我海军医院联网,及时远程诊疗,而且能随时申请与全军所有开通该系统的部队医院联网,请专家“面对面”地网上会诊……
在永兴岛的采访是短暂的,但笔者充分感受到了南海的雄奇瑰丽,更真切感受到了三沙人的崇高志向和无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