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期●纪念 “一·二八”淞沪抗战85周年●

“一·二八”淞沪抗战回眸

作者:韩文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有意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掩饰这一不可告人的罪恶,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视线,并把上海变成它侵略中国内地的桥头堡。

蓄意制造事端

1931年11月中旬,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电告日本驻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直截了当地说,“外国人的目光很讨厌,在上海搞出一些事来”,以此作为战端的口实。

田中心领神会,立即与女间谍川岛芳子密谋,策划了一桩无事生非的变乱。他们唆使妙法寺日僧天崎启升等5人,1932年1月18日,来到以抵制日货著称的三友实业社总厂附近,向工人义勇军投石寻衅,挑起事端,随后又雇佣流氓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后又讹称一人死于医院。以此为藉口,田中隆吉等人指派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于20日晨纵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砍死砍伤3名中国警员。当日下午,他们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并向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和海军陆战队请愿,吁请出面,采取强硬手段加以干涉,并立即增兵。在田中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之下,循着他们的蓄谋,事态一步步升级扩大,终于酿成一场战事。

21日,日本驻沪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市长吴铁城提出强烈“抗议”,要求中方必须道歉、惩凶、赔偿和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日本驻上海第1外遣舰队司令盐泽幸一亦明目张胆地发表恫吓性声明,威胁上海市府,并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同时要求从日本国内迅即向上海增兵。27日,日军准备就绪后,村井即向吴铁城发出最后通牒,限定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将采取必要行动。

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急电当时驻沪的第19路军忍辱求全,令吴铁城全盘接受日方要求。

日方接到吴铁城的答复后表示“满意”,但又以保护日侨为由,要中国军队撤出闸北;更不待回复,便于当晚实施突袭。当时,驻上海日军有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及武装日侨4000余人、飞机40余架、装甲车数十辆,分布在虹口和杨树浦;另有海军舰只23艘,游弋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进攻上海闸北,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变化十分关注。事变前夕,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为武装保卫中国革命告全国民众》,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上海事件的斗争提纲》《为上海事变给各地党部的信》等一系列的文件,号召民众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保卫上海劳苦群众与革命运动。同时还通过上海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支援19路军抗日。1932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帝国主义大战致全国的通电》,号召全国工人、农民、兵士、学生及一切劳苦民众,自动地组织义勇军,自动地武装起来,驱逐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侵略者出中国。

迈出侵略的一步

28日午夜,日军海军陆战队在盐泽幸一指挥下,以20余辆坦克开路,兵分三路攻击闸北,侵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是第19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其中,第60、第61师分驻苏州、南京一带,只有第78师2个旅驻守上海。在京沪卫戍司令长官蒋光鼐、19路军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还击,淞沪抗战的枪声骤然打响。

30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号召保卫淞沪,共赴国难。防守闸北的第156旅,在前来接防的宪兵第6团配合下,同日军展开巷战,打退由横浜路、虬江路、宝山路进攻的日军,收复天通庵车站和上海北站。日军败退租界,通过英、美等国领事“调停”,停火缓兵待援。

随后,日本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所致,并倒打一耙,把日军首燃战火的主动攻击,说成是“由于中国正规军突然开枪挑衅,我军不得已应战”,并于2月2日从国内调集第3舰队和陆军久留米混成旅增援。蒋光鼐则针锋相对,急调第60、61师参战,并向全国通电表示“为卫国守土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弹一卒,绝不后退”的决心。2月3日,日军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7日,日军改变攻击方式,以久留米旅进攻吴淞;海军陆战队进攻江湾,企图从守军右翼突破。第19路军依托吴淞要塞及蕰藻浜水网地带与日军激战,第61师将进攻纪家桥、曹家桥及蕰藻浜的日军各个击溃,其余日军又龟缩租界,由英、美等国领事再次出面“调停”,以待援兵。

不断扩大战事

上海战况于日军不利,日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遂根据天皇敕令,于2月13日又增派援军第9师团2万余人来沪参战。同日,请缨抗日的张治中出任第5军军长,率所部第87、88师以及驻松江之税警旅驰援上海,归第19路军统一指挥,担负左翼由江湾北端经庙行至吴淞西段的防线。18日,日军总指挥官、第9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依仗优势兵力,向中方发出最后通牒,主要内容为:一、中国军队应即从速中止战斗行为,于2月20日上午7时以前将现据之第一线撤退完毕;二、日军在撤退区保有侦察权;三、日军在中国军队撤离地区派调查员;四、中国军队完全保护上海附近日本人生命财产;五、中国政府禁止排日运动。对此,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日发布《对日宣言》,谓“此种要求,实危及中国主权及国格,中国方面绝对不能接受……中国在沪驻军为保卫中国土地计,迫不得已,亦惟有从事自卫奋斗到底而已”。蔡廷锴更是气愤不过,他在接受《大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个军人,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接纳此无理要求。”

20日清晨7时,日军发动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夹击的战术,以第9师团主攻江湾与庙行的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团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守军充分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经过6昼夜争夺战,日军再遭重创,由全线进攻转入重点突进,再到中止攻击。

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但蒋介石无意扩大战事。而日方咄咄逼人,于2月24日成立上海派遣军,任命白川义则大将为总司令官,并再次向上海增兵,调遣第13、14两个师团前往参战,总兵力达8万多,军舰80艘、飞机300架,战斗力骤增。而中国守军仅有4万余人,装备落后,且苦战一月,颇难为继。

3月1日,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形成两翼夹攻包抄之势,我军遭到腹背受敌之危,且无后援支持,在日军优势兵力攻击下,无奈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2日,日军占领上海,3日,占领真如、南翔,一·二八战事结束。当日下午3时,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野村吉三郎发出停战命令,宣称:“因十九路军退却,保护上海帝国居留民目的已达到,决定在现占地区停止战斗。”

《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

上海是远东大都会,欧美国家均与这座城市多有瓜葛,利益系之。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们一再出面调停,建议停战。日军进攻屡屡遭挫,虽攻占上海,但担心过度刺激列强于己不利,且战局基本出现“不失体面地实行停战”的一种状态,已掌握主动权,目的既达,遂“见好就收”。而国民政府对一·二八事变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希冀在略作抵抗之后,迫使日军让步,并通过美英等国出面干预,从而达成中日妥协。

自3月4日国联大会决议要求中日实行停战之后,11日又再次通过和平解决远东争端决议案,并于14日派出调查团到达上海。经他们从中斡旋,中日代表自3月24日开始正式停战谈判,双方争执不休,长达一个多月,直至5月5日才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郭泰祺等和日军第9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与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等分别代表中日两国签字。按协定规定,中国军队实际上无权进入苏州——昆山——上海一线以外,而日本则可以在上海驻扎军队。中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上海,成了不设防的城市。淞沪抗战,以中国政府的妥协让步而告终。

当时中国军队尽管处于明显劣势,但第19路军和第5军浴血奋战30余天,以装备简陋之师,抗击装备精良之敌,连续击溃日军多次攻势,迫使日军四易主帅,先撤海军少将盐泽幸一,改由海军中将野村吉三郎继任;又撤野村,改任陆军中将植田谦吉;最后,则以陆军大将白川义则领军。

日军一直处在恶战苦斗中,并数度增兵,死伤逾万,却未达预期侵略成果之迷梦痴望。正如日本历史学研究会所编《太平洋战争史》中所言:在淞沪战役开始,日军低估了对手,“以为十九路军与东北军一样一触即溃,孰料,战局的发展,完全与侵略东北时相反”,“他们不仅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且还受到全上海民众的顽强抵抗”。

祭奠是为了铭记

中国军队雪洗国耻,也付出重大伤亡代价。烈士们的热血不能白流,祭奠就是为了更好的铭记。5月28日,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在苏州五州公园举行,有五万军民参加。居正代表政府主祭,参战主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和张治中均亲临致祭。6月1日出版的《申报》,对此有一番记述:“当天参加追悼会的第五军官兵,衣黄呢制服,整齐严肃而躯干彪伟,精神饱满。十九路军将士则穿青灰色制服,短裤露膝,背系光荣无尚而受外人崇拜的十九路军战笠,身材虽较短小,而勇健活泼。”

同日,全国各地一律下半旗,停止娱乐一天,向阵亡将士的英灵致敬。在那场延续了30多天的战事中,19路军和第5军阵亡将士达4274人,负伤官兵9830人,共计14104人。英雄们用鲜血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保卫了祖国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是真正的中国军人。第19路军以劣势装备,抵御住优势装备的日本陆海军的联合进攻,这是与全国各界、特别是上海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上海市民、工人和青年学生,掀起了参加抗日义勇军的热潮。他们参加义勇军后,立刻到前线去,配合第19路军作战,抢救伤员,运送弹药物资。他们在支援前线作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路军官兵绝大多数来自南国粤省,他们为保卫上海而战死他乡。此前数月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目睹日本侵略而无所作为,让所有中国军人蒙羞。而19路军将士果敢应战,奋勇抗击,挽回了中国军人的荣誉,在国人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记忆,是忠魂永奠。诚如李公朴先生呐喊道:“一天天认清‘一·二八’上海抗战,就是整个中国整个民族唯一应走的道路!”美国记者斯诺目睹了淞沪战役的全过程,他在所著《复始之旅》一书中称:“上海‘一·二八’之战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永久的不可逆转的影响。它使中国许许多多青年人相信,如果全国团结一致进行爱国斗争,中国就是不可战胜的。”在中国近代史上,19路军树起了中华民族奋勇抵抗外来侵略者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