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期●老区采风●

一个家庭种粮农庄雏形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溧阳市汤芳伢种粮大户的调查

作者:张顺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广大农村今后谁来种粮?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于最近走访了溧阳市家庭农庄种粮大户汤芳伢。

种粮大户的显著效益

汤芳伢,今年55岁,家住溧阳市社渚镇梅山村的西汤自然村,属茅山革命老区。去年,他转包种了2860亩地,今年又增加了1200亩,一共种粮4060亩,现有固定资产1600多万元,成为溧阳市闻名的“种粮状元”,被誉为“常州粮王”。

汤芳伢初中毕业以后就在家务农,18岁当过生产队长,后来开过机帆船,经营过烟酒店,做过煤生意,包过预制场,帮粮站收过粮……前前后后,共亏了八、九万元。那时,他看到一片片荒芜闲置着的土地,心里想,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少不了,难道种粮也不能赚钱?于是,就动起了承包土地种粮食的念头。从1993年开始,他包种了77亩生产队和社员抛荒的农田,那年头稻种买不起,只好到河口农场去借;没有插秧机,夫妻俩起早摸夜,在田间忙,吃了不少苦。艰苦的劳动换来了好收成,1994年不仅还清了债务,还积余了2万多元,初尝了规模种粮的甜头。1996年后粮价虽然下跌,但他从2000年开始却执着地包种了300多亩地,2003年亏了30多万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汤芳伢不但没有泄气,反而坚定了对种粮的信心和决心。2004年,国家敞开收购农民粮食,还给予各种补贴,他鼓起勇气一下子包种了1250亩地,并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购置农业机械,边扩大种植面积,边开展农机服务,这一年的净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2005年因稻飞虱严重,产量陡然下降,亏了30多万元。2006年,他在坚持种粮的同时,投入50多万元,增添农业机械,使农机服务上规模,并将农业专业合作社更名为“芳伢农机专业合作社”,包下了社渚农场第六、第七大队的4000亩地、上黄镇桥西的1700亩地、宜兴西渚的500亩地,合计6200亩地的农机“翻(田)、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每亩田收服务费135元~180元,效益激增。汤芳伢认为,要种好粮田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定要规模化种植,机械化配套,优良化选种,还要科学化管理。2011年,他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毅然下决心转包了2860亩地,他乐呵呵地说,去年水稻平均亩产1130斤,小麦平均亩产900多斤,全年产粮600多万斤,加上农机服务收入,除去农工工资、生产资料和其他费用,全年净收入达到150多万元,要不是夏季连续下雨,麦子烂掉损失了100多万元,全年收入更加可观。今年麦季虽然赤霉病严重,但亩产仍达到了689斤,小麦一季的总产就有190万斤。最近,他又流转增加了1200亩地,下半年一共种植4060亩地。今年以来,他加大了投入,新增了200多万元的农机设备,目前已拥有农业机械160多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8台、收割机5台、高速插秧机13台、运输机车6台、植保机30台、铲车1台,其他配套农业机械,如开沟机、平田机、播种机、盖麦机、旋耕机、撒肥机、3000平方米农机库房等,应有尽有。今年投入600多万元,兴建了烘干房,购置了4台烘干机,配置了3台接送车,1600平方米的粮库正在建设中。目前,聘用长期员工和技术员工18人、季节性临时用工60余人。家庭超市已创办了5年,有700余种商品,既方便了村民,又增加了收入,一个家庭种粮农庄雏形就这样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了。

种粮大户的重要作用

从汤芳伢种粮大户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种粮大户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汤芳伢从原来负债的农民一跃成了当地农村致富的领头雁,现有固定资产1600万元。去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480万斤,为种子部门提供良种120万斤,对稳定市场供应,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广优良品种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聘用的长期员工和技术员工,除包吃包住,参加低保外,每人年薪56万元,临时用工人员每天工资100200元。

二、解决了农村谁来种田的问题。当前,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剩下的只是妇女、老人和孩子,今后农村谁来种田就成了大问题。像汤芳伢这样的种粮大户的兴起,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前进方向。近年来,汤芳伢还带了3名种粮徒弟。

三、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兴农。汤芳伢不断加大投入,坚持以“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机烘”为目标,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并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好种出好苗”、“秧好三分稻”。汤芳伢精选良种,推广水稻优良品种“5055”、“4227”、“981”,小麦优良品种“宁麦13”、“扬麦16”等,坚持推行秸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结构,避免耕地板结,讲究农业技术,实行科学种田,提高粮食产出率,为科技兴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推动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种粮大户遵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反租、倒包、转让、更换、租赁等多种形式,推动了农业土地承包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土地资源逐渐集中到种粮大户手中,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程度,打破一家一户分散式封闭式的经营格局,优化了农业劳动力结构,有利于区域化规模种植和机械化水平,也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效农业。

五、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广大农村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时间距今久远,建设标准不高,配套设施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加之于近几十年来国家、集体、农户投入少,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近年来,汤芳伢在包种的农田范围内,投入了120多万元,修筑圩堤500多米,整治高岗田1700多亩,修筑铺垫田间道路3000多米,修建涵闸,清理沟渠,努力搞好规模种植范围内的“小农水”建设,从而,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

汤芳伢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种粮的事业得到飞跃发展,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芳伢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江苏省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三星级示范农机合作社”,汤芳伢个人被评为“溧阳市十大种养大户”、“溧阳市现代农业建设标兵”。